虽然离抗日胜利那天已过去了很多年,但曾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个个烈士我们仍旧没有忘记。他们和所有平凡人一样,有血有肉也有依赖的家人,他们之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在为国牺牲的过程中,他们抛却了全部外在条件,仅仅是用人民的身份在战斗。今天就要讲一个伟大女战士的抗日历程,她钢铁般的意志力,值得许多人学习,她叫赵一曼。
1950年有部黑白色调的老电影片名为《赵一曼》,讲的就是主人公赵一曼如何在革命引导下,走上抗日道路,并为之献身的故事。这部电影公开后得到了大众纷涌而至的好评,也让赵一曼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英雄。
其实赵一曼的本名是李一超。她出身良好家庭,从小便有机会在私塾学习读书写字。十九岁时通过姐夫成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过了两年,她到宜宾女子中学就读,因发挥了出众的表现后来还担当了妇联书记。
赵一曼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成长的很快,先是远赴苏联深造,回国后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工作。1935年,她在东北革命军中任职政委,是士兵们优秀的榜样。同年,赵一曼所在队伍与日军再次进行了对抗,她有条不紊的指挥着队伍撤退,却不知自己早已经被盯上。一颗子弹射中了她的腿部,她因此陷入了沉睡状态。
当她醒来的时候,已经在日军的监狱里了。日军不想她失血过多死去,白白损失了打入东北抗联内部的好机会,因此对她的伤口进行了简易包扎。无论日军如何巧舌如簧的引诱赵一曼,她都无动于衷,坚决不肯当叛徒。
日军气愤极了,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专挑她身上的痛处抽打,赵一曼身上四处都是马鞭留下的痕迹。日军将奄奄一息的赵一曼送去治疗,她却抓住这个机会,对监视的警察和为自己上药的护士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得他们表示愿意帮助赵一曼逃出。
可惜他们虽然成功逃出了医院,却在中途重新被日军抓回。日军为让她开口无所不用其极,将那些满清十大酷刑的招数都搬了上来,老虎凳和电刑都没有让赵一曼放下尊严,她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气节。
当日本人决定处死她时,她也没有露出胆怯神色,只是写下遗书给儿子,信中将为国无怨无悔的大志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