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到“光”,每次转身都爱得深沉……
创始人
2025-07-06 08:32:13
0

在北京第九研究所所史馆,

一面墙上密密麻麻镌刻了几百个名字,

其中一个名字是杜祥琬。

今年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眼睛明亮,

仔细地看着每一个名字,

历历往事从遥远的太空回到眼前。

我们干的是千军万马的事业

九所当时有四、五百人,工程全线几十万人,背后还有广大人民几万万人,我们干的是千军万马的事业。

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两弹一星”是几十万人

用众志成城奏响的交响乐。

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杜祥琬从小梦想研究天文学,

高考填志愿也是南京大学的天文学系。

后被国家选入留苏预备生,

进入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学习理论核物理。

从大大的宇宙到小小的原子核,

杜祥琬很坦然,

因为这是国家需要

杜祥琬留苏时的笔记。

当时,一个同班的苏联同学问杜祥琬:

你在这学核物理,

回中国能干啥呢?

可就在当天,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第二天,

这位苏联同学看到他时兴奋地说:

祝贺你!我知道你回去干嘛了!

杜祥琬(右)与于敏在工作中。

同年,26岁的杜祥琬回国,

分配到二机部九院理论部,

与邓稼先、于敏、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

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

当时不管是大科学家还是年轻的工作者,

都在一个教室里共同探讨,

涌现出很多想法和思路。

1966年12月28日成功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这是我国掌握氢弹的实际开端。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那一天,

罗布泊上空升起了“两个太阳”。

氢弹当然没有太阳亮,但在我们很多人心里,那个火球比太阳更加耀眼。

从0到1,把稳人生的“两个车轮”

花园路和塔院相隔1站,

是九所人的工作区和生活区,

在这里,杜祥琬从“小杜”

变成了“老杜”“杜老”,

也从核物理研究转向激光研究、

能源转型和气候研究。

1987年,49岁的杜祥琬被选入

国家原“863”计划激光专家组,

2002年,64岁的杜祥琬

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负责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咨询研究等工作。

国家需要你做,你就得做,不熟悉就得学习,我之所以能几次转移科研阵地,动力就在于国家的需要。

每一次转型都是从0到1,

正如成长本身。

如今杜祥琬也时常与年轻人交流,

在他看来,

骑自行车有两个轮子,

前轮带着走,后轮跟着走,

前轮是国家需要,

后轮是个人兴趣。

年轻人眼前要有国家需要,心中才有内生动力。时代前轮滚滚,后轮必须要跟上。只要深入其中,就会趣味无穷。

基础研究更要重视从0到1,

科技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

只有根脉扎得深,

创新成果才能结满枝头。

要在新的领域、新的竞争里,

开拓新的领域和未来。

“两弹一星”是我们那代人的从0到1,芯片设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是现在科学家们必须突破的从0到1。

心中有一片浩瀚星空

年少时心中的太空梦,

如今已辉映出一片中国梦。

在杜祥琬看来,

“两弹一星”精神就是一句话:

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

正是经历过旧中国的积贫积弱,

老一代科学家不计较任何困难,

始终选择将个人命运和科学研究

与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交织。

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

时代奔涌向前,

如今的科技工作者有条件也有使命

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要在从0到1上做更多的事情,要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要加快突破我国科技在国际上的薄弱环节。

科学就是无尽的追问,

懂得越多,就会发现不懂得越多。

杜祥琬说,

无论是宏观的宇宙还是最小的粒子,

人类知道的甚少不知道的甚多,

因此更要坚定地向未知领域进军

当视线再回到九所墙上的一个个名字,

如同万点星光闪烁于历史星河,

照亮新时代青年前进之路。

追寻先辈们的足迹,

朗朗星空、浩瀚宇宙,

都始于足下。

希望青年人把国家需要作为努力方向,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部分图片来源:CCTV、中国工程院院士馆官网等)

1、这是“宇宙级”浪漫的开端……

2、为这东方巨响蛰伏28年……

3、“两弹一星”功勋于敏之子:“这里充满着爱,也充满着敬!”

相关内容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近日宣布“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马斯克...
2025-07-06 08:37:44
福州将新增3条转机航线
福州即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新增 3 条转机航线。这无疑为...
2025-07-06 08:37:27
原创 ...
在江苏兴化举行的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于3日圆满落幕...
2025-07-06 08:37:02
U19男篮世界杯-张博源2...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在...
2025-07-06 08:37:00
原创 ...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最近,有一部名为《八佰》的抗战电影讨论很多,主要题材是淞沪抗战时期...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文武结合治理国家。在古代,有武将镇守边关,保卫...
2025-07-06 08:33:27
原创 ...
老蒋晚年痛斥:败局关键在二人! 恳请您在繁忙中花一点时间点击“关注...
2025-07-06 08:33:17
原创 ...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
2025-07-06 08: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1950年底,长津湖战役结束后不久,归属于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的88师受到严重批评,师长吴大林与...
原创 鲍... 在中统潜伏了一辈子的特工,在临终前说出周总理帮助其证明身份! 内战时期,国民党特务横行,共产党的大量...
一件就是大明盛世!南京将军山沐...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阴历八月,朱元璋的养子、黔宁王、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听说养母马皇后病逝,悲...
原创 日...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叶,黄埔军校一期生中的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曾被誉为“黄埔三杰”,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
原创 妲... 在中国,妲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在众人眼里,妲己是一个标准的“红颜祸水”、“一代妖后”。从春...
原创 曾... 曾国藩:须有定志,不趋时尚 曾国藩在京城时,大多数时间在输林院和信事府任职,这两个衙门是积累才学、培...
原创 曾... #深度好文计划# 参考资料就是明清史料收录的洪承畴题稿,时间是崇祯十二年。主要谈了什么事儿呢?就是宁...
原创 血... 引言 “哥哥走的时候,那时他只有17岁,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他是光着膀子跑去参军的。没想到这一去,我就再...
“百千万工程”森澜突击队|追寻... 今天的任务非常轻松,主要是查找和整理吴川红色文化资料,参观李时清纪念馆。 分好工后,我们就开始资料收...
原创 服... 服部晓太郎是于1944年8月12日死亡的,他是在卸任日本关东军第一师团长之后,前往该师团步兵联队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