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项建设工程,各部门都急需有能力的干部,不少的干部因此得到了提拔,到新的岗位上继续奉献。但是有一个人却拒绝了任命,甚至主动辞去了职务,这个人就是开国上将朱良才。为什么他会有此举动呢?
1958年,毛主席接到了一封特别来信,是时任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写给他的。同在北京工作,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当面汇报,为什么朱将军要以写信的形式呢?主席对此有些摸不着头脑,直到看了信里面的内容之后才明白,这是朱将军的辞职信。
看完这封信后,主席十分不解,中央本想将朱良才调到军委工作,委以他更加重要的职务,为什么他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呢?作为革命功勋,朱良才并非是那种临阵脱逃之人,即使工作再困难,他也不会退缩,可见其中必有隐情。为此,毛主席特意委托聂荣臻元帅前去了解情况,毕竟他们两人曾一起搭档过,关系较为亲密,有什么苦衷也可以直说。
朱良才出生于1900年,家乡在湖南汝县,求学期间接触了先进思想,于是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从1925年开始就一直是党的忠诚守护者,没过几年就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得力助手,在党内的地位也不断升高。1932年,他成为了军政委,此后一直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先后经历了长征、抗战和解放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之后,朱良才被委以重任,在北京军区担任要职。
到了1958年,国家急需有能力的干部,有意将朱良才调入军委任职,没想到他果断拒绝了任命,甚至还主动提出要离职回家休养。当时的朱良才58岁,并没有到退休的年纪,还有着大好的前途,为什么会有隐退的想法呢?
为此,聂帅亲自找他谈话,希望可以挽留住这位优秀的将领,为国家建设大业继续奉献。面对中央的极力挽留,朱良才依旧没有留下来的意思,同时也将自己拒绝的原因如实告知了聂帅。
朱良才深知,那时新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现在的部队不仅仅是带兵打仗这么简单,还需要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才能带领部队更好地发展。但他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很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在处理政务方面也是捉襟见肘。长此以往,不但无法带领部队走向更好的未来,还可能会拖累部队的发展。
此外,朱良才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早在革命时期他就多次受伤,虽然当时得到及时治疗,但由于医疗水平有限,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尤其是他的左眼,建国后已经濒临失明的状态,而他的头部由于受到过爆炸的袭击,经常会有头痛的情况。繁重的工作已经让他无法负荷,所以他才会心生退意,希望可以将重要的岗位托付给更有能力和精力的同志,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在了解了朱良才的情况之后,毛主席非常欣赏他的真诚,认为他品行高洁,这才批准他离休,但还是希望他养好病之后可以再次回来工作。此后,朱良才将军回归到了安逸的生活,在医生和家人的照顾之下,身体也逐渐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他的激流勇退,才让他躲过了那段多年的动荡时期,不至于受到打压和迫害。在此之后,中央再次来请他复出,但朱良才又一次拒绝了,他并不想重回政坛,而是希望可以安稳地过完自己的余生。
晚年的朱良才将军致力于撰写回忆录,他写了很多自己的革命经历,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其中有不少的重要革命事件和历程,在他的笔下流传了下来。1988年,朱良才将军获得了一枚荣誉勋章,以此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第二年,这位优秀的革命将领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