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洋务运动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了,当时36岁的徐建寅成为了洋务运动当中的技术骨干,他之所以有此殊荣主要是在三年之前,他去德国考察,在当地就已经见识了人家的西洋机器,这些机器无论是在那一个领域都可以为之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和财富,其中柏林蜡像馆里的会写字的机器人成为了最吸引他的机器。最为神奇的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机器人都已经具备了感应功能,只要是在其手中写字,机器人就可以如法炮制出来,这种智能机器人,像是一个未卜先知的神仙一样,他曾经问机器人,自己是什么时候能回到中国,机器人脱口而出说是冬天。
徐建寅听完之后十分的震惊,但是也被这种新奇的玩意儿逗笑了,毕竟当时自己还没有做到学有所成,所以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回到中国的打算,但是奇怪的是,就在那一年的冬天,他突然因为国内的急事不得不回到中国,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原先机器人跟自己说的话,于是在他的日记当中将其记录下来,在他看来这个机器人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的。
在第一次参观完可以写字的机器人之后,徐建寅和当时居住在德国,有中国通之称的洋教习丁韪良相约再次去了蜡像馆,这一次,就连原先一直居住在海外的丁韪良都惊呆了,他真的是没有想到,机器人有如此强悍的能力,要不是因为今天真的是用眼睛看到这一幕,不然一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
徐建寅这不是第一次见机器人了,记忆当中,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在一个晚报上,上面有这样的一句话:“快跑,西洋的机器人来了”图片上面展示出来的就是在机器人附近的所有人都在四散躲避,机器人身穿礼服,嘴里还有雪茄,甚至头上还有礼帽,一边在地上走路,一边还冒着浓浓的浓烟。传言这个机器人只要是启动自己腹中的一个机关,就可以日行五英里。
后来一个西洋的传教士才知道,在中国皇帝眼中认为,这样的一个机器其实就是一个玩具,在1754年,一个西洋传教士在邮寄回家乡的一封信当中这样写道:“我为了讨好皇帝,给他做了一个自动的狮子,我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用在了制造机器人上了。”
在15年之后,一个来中国的找工作的传教士汪达洪才知道,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皇帝的机械师,为皇帝修理机器人,在这里唯一干了的大事,就是修理钟表和制造了会捧着花瓶走路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