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从未曾被披露的秘密
创始人
2025-07-05 20:03:00
0

秦始皇陵在建成后的很多年里都是一个神奇的“传说”,具体什么样,只有太史公描写过,但谁也没亲眼见过。历朝历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哪个皇帝即使再缺钱,可谁也没敢大张旗鼓地动这条“龙脉”。

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封建迷信和文化糟粕当然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对古代皇陵的发掘也是出于对历史研究的客观需要。

1962年,我国考古专家就对传说中的“龙脉”所在做了第一次全面的勘察,并绘制出了首张陵墓地面布局的推测图。

当时,经过勘测,专家们得出了一个大体结论:秦始皇陵的占地大约有56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不到80个故宫的面积总和。

这条消息一经公布,是令整个考古界目瞪口呆!

不过,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考古人员无法对皇陵进行更深入的勘测。直到1996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德两国的考古和遥感技术专家才利用最新的核磁扫描技术进行了第二次勘测。

而这次勘测则发现了过去很多未被披露出的皇陵内部的秘密!

那么,这次勘测的前前后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现了什么秘密?

到现在,秦始皇陵是不是还有很多的秘密没被揭开呢?

躲过的“浩劫”

秦始皇陵按《史记》的记载,应该是我国历朝历代里最宏伟的一座帝王陵寝。据说,修建时,工人们是一直向下挖到了不能挖为止。

在地宫里是宫殿、亭台楼阁、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样样具备,就是一个微缩版的秦朝皇宫和疆土的模型。而且,太史公还提到了皇陵里陪葬的金银财宝是数不胜数。

有传说讲项羽曾经带着30多万军队挖过秦始皇陵,而且见者有份,参加劳动的人每人都分到了一份奖赏。可在各种正史记载中,却没有此事。所以,到了近代,很多学者都推测这座皇陵保存得很完整,根本没被动过。

不过,没动过是没动过,不代表专家们没动过去探索秦始皇陵内部秘密的心思。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虽然郭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对古代皇陵的考古技术方面可不是专家。为此,我国的考古事业还遭受过一次重大的损失。

1956年,担任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郭先生向国家提议,打算挖掘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那座阴宅。

这提议一出,就遭到了许多头脑清醒的考古学家的坚决反对。大伙就怕这么随便一挖,这历史的珍宝就要灰飞烟灭。

但怎奈这郭先生是德高望重,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国家最后还是批准了他的计划。

当时,郭先生和很多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可以说是基本没有,而且文物保护的技术也非常落后。郭先生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在开挖的时候,考古队对定陵是一点防护措施都没做。

随着地宫大门被炸开,一场浩劫是就此发生!

当新鲜空气一股脑地涌入这个封闭了300多年的地宫后,里面成千上百件的字画、万历皇帝的遗体和身上的龙袍是瞬间都被氧化,几乎全都化成了飞灰。这些可都是传世的无价之宝,连个照片都没来得及拍,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损失简直是令人痛心疾首。

不过,郭先生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又开始琢磨挖秦始皇陵的事儿。

想一想,这封疆王朝的“龙脉”所在,面积是17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的奇珍异宝如果也遭遇定陵的浩劫。那这事可就成了千古遗恨,怎么跟祖先和后世的子孙交代?!

所以,周总理看到郭先生的申请时,直接回复了9个字: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幸亏有周总理在,秦始皇陵才躲过了历史上的最大“浩劫”。

1962年的那次勘测虽然能大体绘制出陵园的整体布局图,但在实际上,秦始皇陵是不是真在这,谁也拿不准。因为古代的很多帝王都会在修建主陵墓的时候,弄几个疑冢出来。

所以,秦始皇的地宫到底在哪个位置,没人知道。

而且在过去,考古专家对陵墓的探测只能和盗墓贼一样,也使用传统家活儿~洛阳铲。

虽然这洛阳铲也能通过提取出来的泥土进行分析,并能比较精准地推测处地宫的位置,但这种穿透式的勘测方式对墓葬的物理损坏还是极大的,绝对不能用在秦始皇陵上面。所以,考古专家实在是已经无法再进行更详细的勘测工作。于是,这事就一直拖下去了。

英明的周总理当时的意见是,等未来技术条件成熟了,再挖不迟。

而这一等,就等了20多年,直到我国一项伟大的计划的诞生。

863

1980年,美国为了制裁苏联,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虽然忽悠的成分居多,但在很多高科技方面的研发还是实打实的,其中就包括遥感技术。

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新挑战,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在1986年提出了我国自己发展尖端科技的一揽子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而在其中,就包括秦始皇陵的勘察。

在我国的相关技术研发成功后,便再次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勘察。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皇陵的完整性,运用的就是当时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遥感探测设备。

勘察前,100多名考古专家在皇陵的外沿区域打了5个小洞,然后再把遥感设备深入洞中进行扫描。于是,大家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探测发现地宫四周的宫墙厚度足有5米!并且,通往地宫的隧道没发现任何被打开过的痕迹。

不过,墓葬的四周还是有很多历代盗墓贼留下的盗洞,最大的一个洞洞直径居然有1米,深度有9米,这正好印证了《永乐大典》中的有关记载。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所有盗洞的挖掘方向最后全都出现了偏差,没有一个是对准地宫方向去的。

由此,专家们推断出秦始皇陵墓在两千多年中没有被盗过,而且保存得应该非常完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纵观我国历史,皇帝墓葬一共有500多个,但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有被盗挖的痕迹。而且,有的墓葬在1000多年前就被盗过。直到目前为止,能证明还没有被盗过的帝王陵墓只有两个:一个是秦始皇陵,另外一个就是大唐的乾陵。

如此一来,秦始皇陵的内部更是引人遐想,里面如果真像《史记》的记载一样,那将是一副多么神秘而辉煌的壮丽景观。

不过,限于我国当时的遥感技术水平,对秦始皇陵的探测也只能是小范围的,尚不具备进行全面扫描探测的能力。

转眼,到了1996年,我国和德国的考古专家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合作,德国方面提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磁扫描遥感技术,这给一探秦始皇陵的秘密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次合作中,中德考古专家终于确定了原来对皇陵和地宫位置的推测是正确的,而且还发现了过去从未发现的秘密。

而最大的发现莫过于终于“看清”了地宫的大概模样。

地宫的形状是漏斗形,也就是倒金字塔形。在四面有很多台阶,逐渐通向下面的中心区域,上下共有9层,应该是对应九五之尊的含义。

地宫内墓室的东西向长度约为80米,南北向宽度约为50米,高在15米左右,足足有4层楼那么高,墓室的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而且,这还只是墓室的规模。

如果算上地宫宫墙的话,那么,东西向的长度将达150米,南北向宽度将有125米左右。也意味着整个地宫的实际面积足有两万平方米左右,差不多和5个足球场一边大!

而且,在扫描中,考古学家们发现地宫内部的布局是错落有致,很有可能真地如《史记》中的记载,里面既有宫殿,又有代表帝国疆域的山川大河。

此次探测的另一大收获,就是发现了在离主墓只有200米的位置上的一个陪葬坑。这个坑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陪葬坑。足有130米长,100米宽,总面积足有1.3万平方米。

在这个陪葬坑内,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石制铠甲片,数量之多是令人叹为观止,出土的数量有数万片之多,而且应该是对照当时的金属铠甲的真实规制制造而成。所以,这个坑是一个大型“军械库”。

最重要的是,在之前发现的兵马俑身上,都披有铠甲。结合这次出土的甲片和铠甲,为考古专家研究秦朝军队的作战装备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实物资料。

据有关专家考证分析,石铠甲的制作工艺中,结合了玉器加工工艺,每一片甲片都要经过粗胚、打磨、钻孔、抛光等工序,最后再用扁铜丝连缀在一起,构成一件完整的石铠甲。

经过还原,考古专家认定一件石制铠甲平均要由600片甲片组成,制造时间大约需要1年。那么,这座坑里的几千件石制铠甲,在2000年前,至少要有上千名工匠一起制作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除了铠甲外,坑内还发现了很多石质的头盔,其中很多头盔甚至可以将脖子和肩部也保护在内,这足以说明当年秦军的装备已经十分完善先进和完善。

而且,铠甲和头盔在出土时,堆叠得十分整齐,层次井然有序。由此又能分析出秦军的物资管理十分严谨,军纪十分严明。

虽然通过1996年的这次遥感探测,中德考古学家发现了众多秦始皇陵过去未被揭开的秘密,但皇陵之大,完全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而更多的谜团揭开还要再等6年。

山河

2002年,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历时一年,利用高光谱等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大规模勘测。

经过这次勘测,科学家们为整个皇陵构建出了详细的三维立体模型,并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向下“穿三泉”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在这次勘测中,科学家们在皇陵的封土层发现了分布不均的汞异常现象,而且探明皇陵中的汞足有几十吨!这也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皇陵用水银当作江河湖海的记载也是完全真实的。

而且,科学家们推断,因为汞蒸汽具有极高的防腐作用,那么,皇陵内部的一切很可能都没有被氧化破坏,甚至秦始皇的遗体也保持着2000年前下葬时的样子。

很遗憾的是,在技术没有足够成熟的条件下,如果贸然打开秦始皇陵,那随着汞蒸气的泄露,里面的一切也许都会和当初的定陵一样灰飞烟灭。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惰性气体对皇陵进行保护后,才能进行发掘工作。但是,这项技术都到目前为止,尚不成熟。

不过,相信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朝一日,也许很快,一项成熟的皇陵保护技术就会出现。届时,这座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寝也许真地将揭开全部的面纱。

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来临!

相关内容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近日宣布“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马斯克...
2025-07-06 08:37:44
福州将新增3条转机航线
福州即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新增 3 条转机航线。这无疑为...
2025-07-06 08:37:27
原创 ...
在江苏兴化举行的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于3日圆满落幕...
2025-07-06 08:37:02
U19男篮世界杯-张博源2...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在...
2025-07-06 08:37:00
原创 ...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最近,有一部名为《八佰》的抗战电影讨论很多,主要题材是淞沪抗战时期...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文武结合治理国家。在古代,有武将镇守边关,保卫...
2025-07-06 08:33:27
原创 ...
老蒋晚年痛斥:败局关键在二人! 恳请您在繁忙中花一点时间点击“关注...
2025-07-06 08:33:17
原创 ...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
2025-07-06 08: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崔... 目前崔康熙与泰山队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受到了外界的格外关注,尤其是崔康熙在回到韩国之后,经纪公司接连炮轰...
原创 此... 哈喽大家好,今天的文章是:此人一刀劈死李元霸,宇文成都尊称他师父,最终却被李世民杀死。隋唐演义我想大...
原创 她... 《汉书.外戚传》里说:“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
原创 淮... 1948年11月,毛主席下令中原野战区和华东野战区相互配合发动淮海战役,其中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
原创 南... 从古到今,封建时代少不了的就是打仗。每逢打仗,就需要士兵和武将。这些士兵和武将都是来自各地的精英壮士...
原创 淮... 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攻下淮海、平津,被老百姓津津乐道。但是,我们都知道打赢淮海战役的英...
原创 唐...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一提起唐朝,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等等。 ...
原创 毛... 图丨毛主席 前言 毛主席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可谓是多次在危机中挽救了革命。 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原创 同... 秦汉之际,同时出现了两个韩信。第一个韩信和张良、萧何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刘邦采取韩信“明修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