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知姚广孝是个高僧,朱棣还送他一群美貌宫女,22年后发现真高明
创始人
2025-07-05 14:32:58
0

姚广孝,人称道衍和尚,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燕王朱棣一生最大的贵人。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智谋过人而又阴险毒辣,是个亦正亦邪的大人物,因此后世称之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

姚广孝的一生,始终常伴着洒脱二字。他做人逍遥洒脱,用计也是天马行空。他出生于医术世家,却做了和尚,做了和尚却学了道家阴阳之术。一切的世俗眼光,在姚广孝眼中,如同无物。

他只做一种事——他想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看,他不在意更不在乎。因此,姚广孝涉猎面极广,对“儒释道”三家都有极深的研究。这种包罗万象的知识面,造就了姚广孝的“多重人格”。

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广孝游嵩山时,与相士袁珙相遇。袁珙惊讶地说道:“这是何等异僧!三角眼,如病虎,必然是嗜杀之人啊”!姚广孝听完,不仅不生气,反而喜出望外。这种人注定是不甘平凡的,因为他有野心。

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

马皇后去世时,朱元璋选了一批高僧,与诸王一起诵经祈福。姚广孝一句“臣奉白帽著王”,成了燕王朱棣的幕僚。“王”上加一“白”,其实为“皇”。朱棣心中谋反的种子,在与姚广孝一次次密谈中,悄悄地发芽了。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的锐意削藩,彻底打破了朱棣心中的天平。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一个个获罪遇害,将燕王朱棣挤到了死胡同。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造反,二是等死。

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这种局面,正是姚广孝所乐见其成的。他主动找到朱棣,劝他尽快起兵。朱棣说:“不得民心,如之奈何”?姚广孝回答:“我只知道天道,管民心做什么”!

姚广孝将问题看得非常清楚:朱棣作为朱元璋,现存的最长子。起兵之后,对抗的只是应天朝廷,和百姓一点关系没有。只要不劫掠百姓,百姓就不管皇帝是谁;只要攻陷应天,民心自然可得。他是这么看问题的,也是这么制定计划的。

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他在燕王府训练兵马,在地下打造兵器、铠甲,秘密地准备着一切。“靖难起兵”那一刻,燕王府鸭圈下,搬出的成捆兵器,向世人证明了道衍和尚的智慧。纵使朝廷百般监控,姚广孝依旧做好了准备工作。

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

起兵之时,大雨倾盆而至,屋檐砖瓦落地,将士们都认为不详。甚至连朱棣,都勃然变色。姚广孝深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高声喊道:“这是祥瑞之兆,飞龙在天,所以风雨相从”!

回过神来的朱棣,投之以感激的目光。而后对燕军宣誓:“朝有佞臣,今日起兵靖难”!姚广孝的机敏果断,使燕军士气高昂,为朱棣出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

朱棣赶往大宁时,姚广孝又协助朱高炽镇守北平。北平不过数万守军,可攻城的李景隆有50万大军,双方人数悬殊十倍之多。

存亡关头,姚广孝利用北平酷寒的天气,来了个“撒豆成兵”。他命人将水沿城墙泼下,整个北平城,结起了厚厚的坚冰。李景隆的攻城明军,遇到滑溜溜的城墙,毫无攀援之处。人数虽众,无力可发,北平城就这么等到了朱棣的回援。

李景隆明军大乱之际,姚广孝当机立断,率北平守军杀出。里应外合之下,明军死伤无数。整个攻防作战,姚广孝的表现,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老辣犀利。

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如果说仅是战术犀利,那姚广孝也担不起“黑衣宰相”的称号,他的战略眼光更加锋芒毕露。朱棣先是无法攻克济南,而后又在东昌兵败。大将张玉的战死,使得全军士气低迷。

在燕军深陷山东泥潭时,姚广孝大胆提议:不再攻击城池,全军直扑京师应天府,一击而定天下。以弱击强,而敢殊死一搏又能功成者,青史仅此一例。

姚广孝的建议,如同拨云见日,让迷茫的朱棣有了新的方向,这就是顶级谋士的作用。绕开重兵防守的山东,直扑兵力薄弱的徐州,而后过江直取应天府(南京),朱棣实现了一城战天下的壮举。

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朱棣登上皇位后,姚广孝以第一功臣的身份,官拜太子少师。朱棣此人,与朱元璋一脉相承,骨子里也是果断狠辣之人。能干大事,更能下得去狠手,这从方孝孺“诛十族”就能看出。

因此,朱棣对姚广孝,进行了许多试探:

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朱棣让姚广孝蓄发还俗,道衍和尚拒绝了。朱棣赐他豪宅、宫女,姚广孝直接搬到寺庙去睡,连面都不见。白天穿官服上朝,晚上穿僧服回寺。朱棣赏赐的金银,他都分给乡邻族人。

姚广孝的举动,证明他功成名就后,依旧未动凡心。无凡心之人,自然不会贪恋权力,所以朱棣开始放下了戒心。毕竟昔日魏明帝36岁驾崩,司马懿71岁“高平陵之变”,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因此,朱元璋会对,76岁的李善长痛下杀手。朱棣令姚广孝还俗、赏赐府邸、宫女、金银,也是同样的道理。姚广孝的智慧,成就了善始善终的君臣情。

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放下心来的朱棣,让姚广孝辅佐太子监国,教他处理政务。后来,又让他给太孙朱瞻基,讲授诗书谋略。可以说,“黑衣宰相”,对这三代人都有很深的影响。

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因此,22年后朱高炽继位,对这位太子少师倍加荣宠。他亲自为姚广孝,撰写碑文祭稿,追封他的养子为官。更是将他,配享明成祖庙庭。明初共有16位大臣享此待遇,唯有姚广孝1位文臣入选,可见其地位之高。

姚广孝的一生,正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典范。劝朱棣起兵靖难,是儒家入世之观念;功成而不骄,又是道家出世之真谛;临终为建文帝僧官溥洽求情,此为佛家好生之德。

“黑衣宰相”一生的智慧,简单说就是9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他从不在意世俗的一切,就像他一个医家之后,却出家为僧,而后修习道家之术一般。洒脱不羁,而又精彩纷呈。这样的姚广孝,应当是世上活得最明白的人吧!

相关内容

吸引277万人次中外观众,...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8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吸引...
2025-09-29 05:03:11
原创 ...
从古至今,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英勇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在某个时代独领风...
2025-09-29 05:03:01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
□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周英东 中国人民抗...
2025-09-29 05:02:59
原创 ...
出生背景与流亡之路 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是晋国的王子之一。他...
2025-09-29 05:02:45
原创 ...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杀功臣,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李世民自己就是最...
2025-09-29 05:02:43
原创 ...
这组拍摄于一百年前的清末社会场景的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透视历史...
2025-09-29 05:02:20
原创 ...
知道美国为什么从来不挖文物,也不考古么。你说你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超...
2025-09-29 05:02:16
原创 ...
文/袁 帆 “天津英租界”( British concession...
2025-09-29 05:01:59
原创 ...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光复节80周年的讲话中做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声明:“...
2025-09-29 05:01:54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提到皇太极,人们常常首先联想到他与多尔衮、大玉儿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然而,若要追溯他一生最深的...
原创 刘...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三国演义》中赵云形象的塑造,以及一些读者对于刘备与赵云关系的误解和错误看法。在许...
原创 吕...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不仅是第一位皇后,更是第一位皇太后。在秦朝的历史中,无论是秦始...
原创 朱...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广为人知为永乐大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史称“永乐盛世”的黄金时...
原创 清... 康熙帝,一位深得百姓爱戴、英明神武的帝王,统治期间,国家安定,民生繁荣。然而,在康熙晚年,由于子嗣众...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失去对各地的控制,诸侯割据四起。各个地方豪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在董卓篡位...
原创 张... 在三国时期,东吴的武将战力普遍较弱,屡次遭到魏国与蜀国的重创。更有一位武将被誉为“东吴克星”,他曾带...
原创 美...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角力,这些年变得越来越微妙。放在今天,美国手里似乎没什么像样的底牌了。外面看着热闹,...
原创 在...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他以“水淹七军”之计...
原创 吕... 曹操在击败吕布后,仅选择降服张辽和臧霸,却亲手杀掉了吕布手下最为强悍的猛将高顺,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