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知姚广孝是个高僧,朱棣还送他一群美貌宫女,22年后发现真高明
创始人
2025-07-05 14:32:58
0

姚广孝,人称道衍和尚,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燕王朱棣一生最大的贵人。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智谋过人而又阴险毒辣,是个亦正亦邪的大人物,因此后世称之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

姚广孝的一生,始终常伴着洒脱二字。他做人逍遥洒脱,用计也是天马行空。他出生于医术世家,却做了和尚,做了和尚却学了道家阴阳之术。一切的世俗眼光,在姚广孝眼中,如同无物。

他只做一种事——他想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看,他不在意更不在乎。因此,姚广孝涉猎面极广,对“儒释道”三家都有极深的研究。这种包罗万象的知识面,造就了姚广孝的“多重人格”。

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广孝游嵩山时,与相士袁珙相遇。袁珙惊讶地说道:“这是何等异僧!三角眼,如病虎,必然是嗜杀之人啊”!姚广孝听完,不仅不生气,反而喜出望外。这种人注定是不甘平凡的,因为他有野心。

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

马皇后去世时,朱元璋选了一批高僧,与诸王一起诵经祈福。姚广孝一句“臣奉白帽著王”,成了燕王朱棣的幕僚。“王”上加一“白”,其实为“皇”。朱棣心中谋反的种子,在与姚广孝一次次密谈中,悄悄地发芽了。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的锐意削藩,彻底打破了朱棣心中的天平。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一个个获罪遇害,将燕王朱棣挤到了死胡同。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造反,二是等死。

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这种局面,正是姚广孝所乐见其成的。他主动找到朱棣,劝他尽快起兵。朱棣说:“不得民心,如之奈何”?姚广孝回答:“我只知道天道,管民心做什么”!

姚广孝将问题看得非常清楚:朱棣作为朱元璋,现存的最长子。起兵之后,对抗的只是应天朝廷,和百姓一点关系没有。只要不劫掠百姓,百姓就不管皇帝是谁;只要攻陷应天,民心自然可得。他是这么看问题的,也是这么制定计划的。

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他在燕王府训练兵马,在地下打造兵器、铠甲,秘密地准备着一切。“靖难起兵”那一刻,燕王府鸭圈下,搬出的成捆兵器,向世人证明了道衍和尚的智慧。纵使朝廷百般监控,姚广孝依旧做好了准备工作。

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

起兵之时,大雨倾盆而至,屋檐砖瓦落地,将士们都认为不详。甚至连朱棣,都勃然变色。姚广孝深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高声喊道:“这是祥瑞之兆,飞龙在天,所以风雨相从”!

回过神来的朱棣,投之以感激的目光。而后对燕军宣誓:“朝有佞臣,今日起兵靖难”!姚广孝的机敏果断,使燕军士气高昂,为朱棣出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

朱棣赶往大宁时,姚广孝又协助朱高炽镇守北平。北平不过数万守军,可攻城的李景隆有50万大军,双方人数悬殊十倍之多。

存亡关头,姚广孝利用北平酷寒的天气,来了个“撒豆成兵”。他命人将水沿城墙泼下,整个北平城,结起了厚厚的坚冰。李景隆的攻城明军,遇到滑溜溜的城墙,毫无攀援之处。人数虽众,无力可发,北平城就这么等到了朱棣的回援。

李景隆明军大乱之际,姚广孝当机立断,率北平守军杀出。里应外合之下,明军死伤无数。整个攻防作战,姚广孝的表现,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老辣犀利。

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如果说仅是战术犀利,那姚广孝也担不起“黑衣宰相”的称号,他的战略眼光更加锋芒毕露。朱棣先是无法攻克济南,而后又在东昌兵败。大将张玉的战死,使得全军士气低迷。

在燕军深陷山东泥潭时,姚广孝大胆提议:不再攻击城池,全军直扑京师应天府,一击而定天下。以弱击强,而敢殊死一搏又能功成者,青史仅此一例。

姚广孝的建议,如同拨云见日,让迷茫的朱棣有了新的方向,这就是顶级谋士的作用。绕开重兵防守的山东,直扑兵力薄弱的徐州,而后过江直取应天府(南京),朱棣实现了一城战天下的壮举。

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朱棣登上皇位后,姚广孝以第一功臣的身份,官拜太子少师。朱棣此人,与朱元璋一脉相承,骨子里也是果断狠辣之人。能干大事,更能下得去狠手,这从方孝孺“诛十族”就能看出。

因此,朱棣对姚广孝,进行了许多试探:

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朱棣让姚广孝蓄发还俗,道衍和尚拒绝了。朱棣赐他豪宅、宫女,姚广孝直接搬到寺庙去睡,连面都不见。白天穿官服上朝,晚上穿僧服回寺。朱棣赏赐的金银,他都分给乡邻族人。

姚广孝的举动,证明他功成名就后,依旧未动凡心。无凡心之人,自然不会贪恋权力,所以朱棣开始放下了戒心。毕竟昔日魏明帝36岁驾崩,司马懿71岁“高平陵之变”,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因此,朱元璋会对,76岁的李善长痛下杀手。朱棣令姚广孝还俗、赏赐府邸、宫女、金银,也是同样的道理。姚广孝的智慧,成就了善始善终的君臣情。

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

放下心来的朱棣,让姚广孝辅佐太子监国,教他处理政务。后来,又让他给太孙朱瞻基,讲授诗书谋略。可以说,“黑衣宰相”,对这三代人都有很深的影响。

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因此,22年后朱高炽继位,对这位太子少师倍加荣宠。他亲自为姚广孝,撰写碑文祭稿,追封他的养子为官。更是将他,配享明成祖庙庭。明初共有16位大臣享此待遇,唯有姚广孝1位文臣入选,可见其地位之高。

姚广孝的一生,正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典范。劝朱棣起兵靖难,是儒家入世之观念;功成而不骄,又是道家出世之真谛;临终为建文帝僧官溥洽求情,此为佛家好生之德。

“黑衣宰相”一生的智慧,简单说就是9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他从不在意世俗的一切,就像他一个医家之后,却出家为僧,而后修习道家之术一般。洒脱不羁,而又精彩纷呈。这样的姚广孝,应当是世上活得最明白的人吧!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导读:赵云和张飞交手,谁更胜一筹?对手对他们的态度就可看出一二 东汉末年的时候,整个国家分成了三份,...
原创 张... 张学良,他一生经历丰富,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影响,其晚年最大的心愿竟是回到东北老家探亲。 事情的演变...
原创 刘... 同治八年(1869年),经过多年的血战,清军逐渐在甘陕战场上取得了优势。同年二月,清军攻破叛军重要据...
原创 林... 令仁肇(林仁肇)将外,乔(陈乔)居中掌机务,国土虽蹙,未易图也。——陈乔 上回说道“南唐三忠”(刘仁...
阳泉市的元朝印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篇章。而位于山西省东部的阳泉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原创 苏... 北宋,一个繁华而矛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苏轼和司马光。他们被后世尊为文学巨匠和...
原创 为... 智多星吴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智慧担当,一直凭借出色的计谋帮助晁盖、宋江两任大哥出谋划策。 即是...
原创 顺... 顺治皇帝,名为福临,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逐渐稳定,国家开始走向繁荣。然而,在他统治期...
原创 玛... 玛雅文明在2012年时变得尽人皆知,原因是这一年的12月21日之后,就不会有黎明出现了。现如今已经快...
原创 雍... 在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虽然与老四胤禛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两人关系却并不好,胤禵与老八胤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