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不仅是第一位皇后,更是第一位皇太后。在秦朝的历史中,无论是秦始皇赢政,还是后来的秦二世胡亥,他们都没有立皇后之说,这为吕雉的成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背景,令她成为两个“历史第一”的存在,打破了历史的传统束缚。
吕雉的转变,从温柔贤良到冷酷无情,背后有着深沉且悲惨的原因。首先,生死威胁无时无刻不在逼迫着她。身处敌营的吕雉,本是一个毫无自保能力的女子,时时刻刻都可能遭受羞辱与侵犯。楚汉之争愈演愈烈,作为刘邦的妻子,吕雉更是面临着项羽的不断威胁。对方屡次扬言要杀掉刘邦的全家,令吕雉饱受煎熬。尽管项羽多半是在发泄怒气,吕雉却无法忽视这一威胁的真实性。谁也无法预料,楚军一旦遭遇重大败绩,项羽又是否会因为愤怒而做出疯狂的举动。因此,在经历了三年的恐惧与焦虑之后,吕雉心中的惊惧与无助逐渐变成了对生存的渴望,她开始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最终等待她的将是灭顶之灾。
其次,刘邦对她的冷淡与无情更是让吕雉心如死灰。在楚军大营忍辱负重的三年后,吕雉终于盼来与刘邦团聚的机会。然而,当她重返刘邦身旁时,看到的却是刘邦身边的戚夫人——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此时的吕雉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戚夫人的宠爱相比,她年华已逝,难以再争得刘邦的青睐。而刘邦对吕雉在敌营中的辛酸历程显然没有给予重视,对她的昔日情感早已淡漠,只把她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人。而此时的刘邦对于女人的需求并不缺乏,吕雉无疑成为了他的薄弱环节。
更令人心痛的是,刘邦的绝情早已有迹可循。在楚汉战争初期,由于势力对比悬殊,刘邦甚至在逃亡时将自己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刘乐踹下了马车,声称只为减轻负担,方便自己逃跑。若不是大将夏侯婴冒死将孩子们护住,吕雉早已可能在这场战乱中失去自己的骨肉。面对敌对势力,刘邦也毫不留情。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威胁要以酷刑置其于死地,而刘邦却一声调侃,对于父亲的命运全然不顾,甚至以兄弟之情打趣项羽,让人心寒。
回想起这些往事,吕雉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她陪伴刘邦从创业之初,倾尽吕家全族之力助他打拼,从未缺席。而刘邦对此又是否察觉?这一切的辛劳和牺牲换来的却是冷漠与背叛。对于吕雉来说,她的心情如同寒冰般刺痛,曾经的爱与期盼在刘邦的态度中渐渐消逝,日复一日的孤独与绝望愈加深重,她曾在敌营中默默流泪,盼望救援,如今她如何能再忍受这样的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