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九年,对雍正帝来说可真是霉到家了。他带着大军去征讨准噶尔,结果打了个大败仗,清军损失了近万人,高级将领还死了14个。这事儿让雍正帝丢尽了面子,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之前,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了,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就开始对大清动歪心思。雍正皇帝为了应对这个威胁,花了两年时间做准备,派了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和川陕总督岳钟琪,带领十万大军,分东西两路去围攻准噶尔。准噶尔那边也不示弱,派了三万多精锐火枪骑兵迎战清军。
#深度好文计划#两边就这么对峙了两年多。到了雍正八年年底,岳钟琪回京城商量事儿去了,准噶尔军就趁机偷袭了清军的粮草,导致西路军大败。第二年,北路军也因为没了西路的粮草和骡马支援,变得没啥战斗力,最后也被准噶尔大军给打败了。
雍正帝听到战败消息,差点没忍住吐出血来。这场准噶尔之战,可以说是他当皇帝时最惨的一次军事失败,也是他心里一直过不去的坎儿。
23年后,乾隆十九年,准噶尔那边乱了套。乾隆帝心想,这是个好机会,能趁机收拾噶尔丹,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可大臣们心里还记着雍正那会儿的失败,都不乐意出兵。就在这时候,有个人大声说了句:“皇上,微臣觉得咱得出兵!”
乾隆一看,满朝文武里,就这人靠谱,能担起这重任,于是就把打这场仗的任务交给他了。
《清史稿·列传八十八》里头写了这么一件事儿:
十九年前,准噶尔那边乱成了一锅粥,好多部落的头头们都跑来投靠咱们了。皇上打算出兵,问大臣们的意见,结果就傅恒一个人支持这个决定。
一年后,伊犁打了个大胜仗,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就给这个功臣封了个一等公的爵位。而且啊,在紫光阁功臣榜上,乾隆还特意把这个人的画像放在了最前面,让大家都能看到他的功绩。
说到这个人,他就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也是清朝赫赫有名的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他在清朝可是个大人物呢!
傅恒在清朝可是个牛人啊!他姐姐是皇后,儿子还是个异姓王,家族背景强大得不行。虽然靠着家世起家,但他自己也是个有能力的,最后还成了清朝的重要大臣。今天呢,我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位傅恒大人,通过史料和分析,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清朝大佬。
【一、名门出贵胄,6年升9级】
《清史稿·傅恒传》这本书里说啊,傅恒这个人可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傅恒,大家都叫他春和,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富察家族。他还是孝贤纯皇后的亲弟弟呢,身份可不一般。
傅恒是满洲镶黄旗富察家的人,他姐姐是乾隆帝的正宫皇后,孝贤皇后。富察家可是满洲的大家族,清朝时候,他们家可是风光了200多年呢。
《皇朝通志》里说了啊,“富察”这个姓,最早是在唐朝末年有的。那时候啊,金人里有个老姓叫“蒲察”的,所以富察最早就是“蒲察”的意思啦。
明朝万历时候,努尔哈赤开始打仗,富察家族的头头旺吉努,也就是傅恒的六世祖,就带着军队跟着他干了。后来,傅恒的高祖父万吉哈跟明朝打仗时牺牲了,他儿子哈什屯就接替了他,当上了皇太极的前锋大将。哈什屯打仗特别猛,后来还当上了议政大臣,地位特别高。
傅恒的爷爷米思翰,在康熙皇帝的时候,是户部尚书。他为了帮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日夜操劳,最后累死了。傅恒他们家,最厉害的要数他二伯马齐了,他可是康熙和雍正两朝的内阁大学士哦。
马齐他们家有四兄弟,傅恒他老爸李荣保是家里最小的那个。来,看这儿,我画了个图,把富察家族的主要人物都标出来了,一看就明白。
从这张图就能看出来,富察家族在200年里真是风光无限啊!哈什屯、马齐、傅恒、福康安这些大佬,一个接一个地把家族带向巅峰。其中,傅恒绝对是家族后期的闪亮明星,特别给力!
傅恒家里兄弟多,他是最小的那个,排老九。可惜啊,他大哥年纪轻轻就没了,二哥傅清也是,为了平定西藏的叛乱牺牲了。等到乾隆皇帝上位的时候,傅恒才是个13岁的小孩呢。
傅恒第一次在史书里亮相,是在乾隆五年那会儿。这一年,他进了宫,当了个蓝翎侍卫。
清朝的“蓝翎侍卫”可是个高级侍卫,归领侍卫府管,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正六品官。但啊,这蓝翎侍卫名额有限,朝廷规定就90个人,所以竞争特激烈,谁想进来都得有人走。因此,这岗位就成了年轻侍卫们往上爬的跳板,一般都得是贵族家的孩子或者厉害的武进士才能当。傅恒能当上蓝翎侍卫,除了他家里背景硬,还靠了他姐姐的关系呢。
傅恒啊,这小伙子真是不得了。才当蓝翎侍卫没多久,就直接升到头等侍卫了。过了两年,他更厉害了,直接当上了御前侍卫,还兼着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人能力真强,升职速度也太快了!
乾隆八年,傅恒直接从皇帝身边的侍卫变成了户部侍郎。又过了两年,他进了军机处工作。到了乾隆十二年初,傅恒一下子就成了户部尚书和议政大臣,成了朝廷的大官。那时候,傅恒才23岁呢。
在乾隆五年到乾隆十二年初这短短六年里,傅恒的官运真是好到爆炸!他从一个小小的蓝翎侍卫,一口气升到了户部尚书这个高位,连升了整整九级呢!这在乾隆朝可是个奇迹啊,大家都惊呆了!
那么,傅恒在官场上为啥能这么“猛”呢?我琢磨了一下,主要是这三个原因:
乾隆帝啊,他这个人特别自负。他刚当皇帝那会儿,虽然表面上看着挺依赖张廷玉、鄂尔泰这些老臣,但心里其实早就开始偷偷培养自己的“小团伙”了。你看,讷亲和傅恒就是他的得力干将,这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第二点,傅恒可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出身名门望族,政治地位稳固得很。他和乾隆皇帝关系特别好,可以说是亲如兄弟。
第三点,乾隆其实早就打算让他的嫡子当太子了。乾隆十年,富察皇后又怀上了孩子,然后傅恒就进了军机处。可是啊,富察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永琮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就去世了。在这之前,傅恒已经当上了户部尚书。这说明乾隆可能是想培养永琮的舅舅,好让他成为嫡子的帮手。可惜啊,乾隆没想到永琮会这么早就走了。
总的来说,傅恒能在官场早期就那么厉害,一是因为乾隆皇帝特别看重他,想重点培养他;二是因为傅恒跟富察皇后和皇子永琮关系好,沾了点光。
多年后,乾隆皇帝证明了自己看人真的很准,因为傅恒这个人啊,真的不是那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他真的是个非常厉害的大臣,对国家的贡献特别大。
【二、一战定金川,弘历喜极泣】
乾隆十二年,七阿哥永琮去世了,富察皇后特别伤心,一直走不出丧子的阴影,最后还因此病倒了。第二年,皇后的病情稍微有点好转,乾隆就带着她南巡。不过呢,在路过德州的时候,富察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了,怎么也治不好,最后就这么去世了。
乾隆和皇后感情深厚,皇后去世后,乾隆心里特别难受,特别自责。为了给富察皇后办一个最好的葬礼,乾隆费了老劲儿。还因为葬礼办得不够好,狠狠骂了皇长子永璜他们一顿。
富察皇后虽然不在了,但乾隆对富察家族还是挺好的,甚至更加器重他们了。就在皇后去世才一个月的时候,乾隆就立马给傅恒下了道旨意,让他担任更重要的职位。
表彰他勤勉敬业,给他升职,让他当太子太保啦!
傅恒这个人啊,办事特别勤快,效率还高,所以呢,皇帝就给他加了个太子太保的衔儿,算是奖励他啦。
俗话说得好,没付出就别想拿好处。傅恒心里明白,他这“太子太保”的头衔,说白了就是姐姐留给他的“遗产”。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报答乾隆,让乾隆看看他的本事。嘿,这不,机会说来就来了!
那时候啊,在川西北高原,有个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他搞起了叛乱,还攻打了明正土司这些地方。乾隆皇帝知道了,就赶紧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带兵去平定这个叛乱。
金川那地方地形复杂,莎罗奔利用这地形跟清军耗着,张广泗就是攻不下来。战事拖得太久,乾隆开始怀疑张广泗的本事了。于是他就派了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去前线督战。这讷亲啊,虽然官大,但打仗这事他完全不懂,开始还赢了点,后来输得一塌糊涂。讷亲是康熙时期那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乾隆本来挺看重他的,可这次平叛搞成这样,乾隆面子都挂不住了。最后乾隆一生气,就拿遏必隆的刀把讷亲给杀了。
乾隆皇帝正在头疼怎么办时,傅恒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去前线平定叛乱。想当年,乾隆最看重的就是讷亲和傅恒,讷亲没打赢,要是傅恒能扭转乾坤,乾隆心里也能好受点。不过说实话,傅恒和讷亲一样,都是没打过仗的,要是傅恒也输了,乾隆可就得愁死了。
乾隆想赌一把大的,就派傅恒当户部尚书,去负责川陕的军务,还给了他保和殿大学士的官位。傅恒出征那天,乾隆带着皇子和大学士们给他送行,满脸的期待和关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乾隆皇帝为了挺傅恒,连发好几道圣旨,让驿道的人别找理由耽误军情。他还特地派了之前当过两江总督、现在是大学士的尹继善去管后勤粮草,还让他签下军令状,必须好好完成任务。
乾隆皇帝可是下了血本,全力支持傅恒,就盼着他能给自己争光呢。事实也证明,傅恒确实没白费乾隆的一番心意,他表现得相当出色,没让乾隆失望。
傅恒是在乾隆十三年的十一月份离开北京的,他一路奔波,没咋休息,等到他赶到金川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正月了。
傅恒一到金川,就先把那些之前胆小的将领给收拾了,给全军来了个下马威。接着,他亲自带头打仗,带着将士们攻下了敌人十几座堡垒,都是在特别危险的地方。傅恒自己背上受了好多伤,但还是坚持在第一线指挥。清军一看他这么拼命,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大家一起冲上去打敌人。莎罗奔一看情况不妙,最后只好投降了。
傅恒第一回上战场,就打了个大胜仗。这场胜利啊,不仅让傅恒在乾隆王朝里站稳了脚跟,还让他更加相信自己领兵打仗的本事。从那以后,乾隆王朝就多了个厉害的名将,那就是傅恒!
傅恒一出征,乾隆皇帝就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等捷报传到京城,乾隆皇帝高兴得差点哭出来,他松了一口气,决定好好奖赏这位得力的小舅子。《清史稿·傅恒传》上也记载着这事儿呢。
傅恒率领军队回到京城,皇上特地让皇长子还有裕亲王等人去城外迎接。在宫殿里,皇上接受大家的祝贺,还举行了隆重的宴会。傅恒原本不想穿那个很高级的龙袍,但皇上坚持让他穿上,还给了他很高的待遇。皇上还按照以前额亦都和佟国维的规矩,建了个祠堂,供奉傅恒的曾祖父哈什屯等人。同时,皇上还追赠了傅恒父亲的荣誉称号,并且赐了傅恒一套位于东安门内的房子,还写了首诗来庆祝新房子落成。
傅恒打完仗凯旋而归,乾隆可高兴了,直接封他为一等忠勇公。更牛的是,还让皇长子永璜和裕亲王广禄这两位大人物去郊外亲自迎接他。乾隆还给傅恒穿了件特别牛的四团龙补服,这可是破例给的。最后,乾隆还给富察家族建了个宗祠,把傅恒的祖先都好好追封了一番。这待遇,真是没谁了!
《旧五代史》里有句话,每次读到都让我心动不已:
作为一名将领,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得把家庭放在一边,全神贯注地去打仗。面对敌人时,更要奋不顾身,把生死置之度外。
我觉得吧,傅恒这人在军事指挥方面,那绝对是称职的。他当军事指挥官,肯定没问题。
我觉得乾隆对傅恒那么好,不只是因为他打赢了金川之战,更重要的是,傅恒帮乾隆找回了当皇帝的尊严。乾隆肯定觉得,有傅恒这样的人在身边,真是太有面子了。
【三、闪击准噶尔,热血固天山】
乾隆十九年那会儿,准噶尔那边闹起了内乱。有几个小部落不想掺和了,就偷偷地投降了清朝。这些部落还希望清朝能出手,帮他们把准噶尔给平了。就这样,咱们文章开头说的那事儿就发生了。
23年前,那时候是雍正九年,清军去打准噶尔结果输了,输得挺惨的。这事儿一出来,军机大臣们都不乐意再出兵了。
说到准噶尔,咱得提提清朝时候的事儿。那时候,蒙古被分成了三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漠南蒙古(内蒙古)和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帝国啊,就是漠西那些卫拉特蒙古人搞起来的。卫拉特这个部落名儿是音译的,明朝时候他们可有个响亮的名儿,叫“瓦剌”。没错,就是那个在土木堡之变里让明英宗吃了败仗还被抓的瓦剌。
准噶尔帝国和明清两朝,那关系可是挺复杂的。明朝快结束的时候,皇太极一出手,准噶尔部落就投了后金。可清军一入关,准噶尔就乱成一锅粥了,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康熙、雍正两位皇帝都拿它没辙。康熙皇帝还亲自出征了三次,虽然把噶尔丹给灭了,但准噶尔还是不听话,真是让人头疼啊。
所以啊,军机大臣们都觉得,清军要是不能让准噶尔完全听话,那可能就是老天的意思,咱们也别出兵去硬碰硬了。
关键时候,傅恒站了出来,主动说要带兵去打准噶尔。乾隆皇帝也顶住了压力,让傅恒一个人负责这事儿。
傅恒先让军机处的人搜集情报,弄清楚雍正九年为啥战败。然后他就开始计划打仗了。他趁着冬天人少,偷偷把粮草运到边疆。到了第二年春天,傅恒分了两路兵去突袭准噶尔部落。虽然准噶尔部落也拼命抵抗,但他们没准备好,士兵也来不及集合,最后就败了。傅恒就带着兵追上去,把他们的精锐都消灭了。
傅恒大军拿下伊犁的好消息传到京城,乾隆皇帝可高兴了!想想一年前,文武百官都反对他打准噶尔,就傅恒一个人支持他,现在胜利了,乾隆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历史都记载着呢!
二十年过去,老师在伊犁打胜仗,皇上说要封他为一等公。但傅恒坚决不要,还哭了起来,皇上最后就同意了。后来,皇上还找了功臣的画像挂在紫光阁,他亲自写了赞美的话,还把傅恒放在第一位,就像当年萧何没打仗却功劳最大一样。
傅恒因为立了大功,乾隆皇帝又封他为一等公。可别忘了,之前平定金川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等公了。这次再封,简直就是破天荒的大好事。可是傅恒呢,他不敢接受这个荣誉,拼命推辞,激动得都哭了。乾隆皇帝看他这样,也就没再坚持了。没过多久,乾隆让人画了功臣的画像,挂在紫光阁里,傅恒还排在最前面呢。
在清朝的时候,有三个人特厉害,对新疆成为咱们中国的一部分起了大作用。其中,最牛的得算是傅恒了。这家伙把准噶尔部落给干趴下了,他们再也没翻过身来。从此以后,新疆就稳稳地属于咱们清朝啦!
接下来,我们得聊聊兆惠这位猛将。他率领大军,一路南下,把天山南路给征服了。这样一来,天山南北就都归咱们清帝国所有啦!
第三位将领是晚清时期的牛人左宗棠,大家都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特厉害,打败了外敌,还收复了新疆。
封侯不图啥,就想海平风浪静。不管他们在清朝得了多少好处,或者是给哪个皇帝干活,这些为了咱们国家统一拼了命的英雄,历史肯定会记住他们的。
【四、血染黄金甲,名将陨归途】
傅恒虽然成就非凡,但他性格特别谦逊随和。就像那次,清朝的大文豪赵翼在军机处上班,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一顶貂皮帽子戴了整整三年。傅恒看到了,觉得这帽子也太旧了,就给了赵翼五十金,让他买顶新的。结果赵翼把这钱拿去补贴家用了,帽子还是没换。傅恒知道了这事儿,也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傅恒这个人啊,他可是个大官儿,当过保和殿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在朝廷里可牛了,声望老高了。你知道吗,史书上都找不出他有啥缺点来,可见他有多厉害!
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又一次挂帅出征。虽然他这次是自愿的,但说实话,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多少有点儿被逼的意思。
清军当年进关时,给吴三桂封了平西王的头衔。吴三桂这人虽然不完美,但他对缅甸那边还是有点儿威慑力的。后来三藩之乱搞得清朝南方没了防线,缅甸那边就开始不老实了。乾隆三十年的时候,缅甸军队居然来骚扰我们云南边境。乾隆一生气,就让云贵总督刘藻带兵去收拾他们。可惜刘藻没打赢,在乾隆的怒火下,他选择了自杀来谢罪。
后来呢,乾隆皇帝把陕甘总督杨应琚调到云贵当总督。这杨应琚可是沙场老将了,但跟缅甸人打仗时,还是输了。他不想被乾隆责怪,就撒谎说军情,可后来这事儿被乾隆知道了,乾隆很生气,就下令让杨应琚自杀了。
没办法,乾隆只好又让富察·明瑞去当云贵总督。明瑞他爸是傅文,傅恒是他叔叔。这么说吧,明瑞就是傅恒的亲侄子。他年轻时候当过伊犁将军,跟着傅恒打过仗,立过功,可是个战场上实实在在的硬汉。但是呢,缅甸的地形跟新疆差别太大了,明瑞到了边境后,身体就不适应了。结果他打了败仗,还被缅甸人包围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富察·明瑞就自杀了。
连着四年啊,三任总督都因为打缅甸没打好,自己结束了生命。最后那个云贵总督,还是傅恒的亲侄子呢。傅恒啊,他是乾隆手底下的军机大臣,他明白,如果他不给乾隆一个说法,乾隆肯定会对富察家族下手。所以,为了大清朝,也为了他们家的面子,傅恒决定自己亲自去打这场仗。
乾隆三十四年的二月,天气还挺冷的,傅恒就这么踏上了打仗的路。在这路上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他琢磨出一套战术:先派步兵来个突然袭击,把缅甸的主力军给牵制住;然后用水军搞偷袭,直接干到对方的老巢。
傅恒一出北京城,就让人赶紧用最快的速度给湖广总督送信,告诉他得赶紧召集工匠,秘密地赶造战船。
那年五月,傅恒赶到了云南,他整备了一番后,就带着31000人突袭了腾越,一开场就打了个胜仗。到了九月,缅军开始集结,准备在陆地上跟傅恒硬碰硬。可傅恒突然调来水军发动攻击,接连打下了缅军的重要据点新街。接着,他又下令全力攻打缅军占领的老官屯。缅军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回防拼命抵抗。于是,清军和缅军在老官屯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场面真是惨烈啊,血流成河。
随着战争拖得越来越久,战场上开始出现了两件挺奇怪的事儿。第一呢,缅甸军队的抵抗劲儿好像越来越不行了;第二呢,咱们清朝军队的进攻力也似乎慢慢变弱了。
缅军为啥越来越挡不住清军呢?其实啊,就是清军炮火太猛了,缅军伤亡太重。但清军为啥后面又没那么猛了呢?这背后有别的故事。《清史稿·傅恒传》里头就写了原因。
打了好久仗,士兵们得了瘴气病,死了好多。本来有三万一千的水陆军,现在只剩下一万三千人了。
傅恒率领的那些将士啊,可都是北方八旗的精兵强将,他们纪律特严明。但到了南方这地儿,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战场上的流血和蚊虫肆虐,结果有一半多的官兵都因为传染病倒下了。
那时候,傅恒病得很重,拉肚子越来越厉害。可他却下了死命令,让大家都别声张,千万别把军里有人伤亡的事传出去。就是因为傅恒的这个决定,咱们最后才赢得了那场战争。
清军好多士兵都因为传染病死了,缅甸国王却不知道这事儿。过了几天,缅甸人看到清军那么厉害,吓得赶紧求和。傅恒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就答应了他们的求和。然后傅恒把这事儿告诉了乾隆皇帝,请求撤军。就这样,征缅之战结束了。
乾隆三十四年,大军凯旋回京的途中,傅恒的身体突然变得很差。就在同年的七月,傅恒在回家的路上病逝了,年仅48岁。他这一走,真是让人感到惋惜啊。
【五、紫微坠天边,乾隆祭名将】
清朝那会儿,袁枚和傅恒都是挺有名的人物。傅恒走了以后,袁枚心里挺不是滋味,就写了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首诗呀,主要就是说他们两人关系好,一起经历过好多事,现在傅恒不在了,袁枚觉得挺惋惜的。
捧日雍容三十年,一朝星落紫薇畔。意思就是说他当了三十年的大官,结果有一天就突然离世了。
恩虽出身于外戚,但才华横溢很出众,他因病在南征途中去世,却因此显得更加英勇贤良。
眼睁睁看着皇上亲自祭拜,心里好难受啊!可是却没有内相的力量能够改变这一切。
夕阳西下,貂蝉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就像那飞舞的羽毛落尽,整个皇宫都显得那么落寞和黯淡。
小时候我就跟霍嫖姚似的英勇,冲锋陷阵无所畏惧。如今金川战罢,我洗净盔甲,早早地去参加早朝。
袁枚把傅恒比作了清朝的紫微星,超厉害的那种。他还描述了傅恒去世后,乾隆帝哭着祭奠他的情景,真的让人好感动啊。这些都不是袁枚瞎编的,都是真的。
《清史稿》上说,傅恒突然走了,乾隆心里特难受。等傅恒的棺材运到京城,乾隆亲自去祭奠,扶着棺材哭个不停。乾隆还下令,给傅恒封个“文忠”的谥号,要用皇家的礼仪来办葬礼。后来,乾隆还写了好些诗来纪念傅恒。
傅恒去世后,他的儿子福康安也出人头地,成了清朝的大将。这福康安啊,可是被乾隆皇帝特别看重,破例封他做了贝子,要知道在清朝,只有皇亲国戚才能有这待遇。可惜啊,嘉庆元年的时候,福康安在打仗的时候就病逝了。为了表示对富察家族的重视,太上皇乾隆还特意下旨,追封福康安为异姓王,也就是郡王,这可真是给足了面子啊。
不过啊,自从傅恒和福康安这对父子去世后,富察家族虽然看起来还挺风光,但再也回不到以前那么辉煌的时候了。
清朝名将少得可怜,乾隆老爷子坐了60年江山,真正厉害的就傅恒和阿桂两位。傅恒啊,一生可是为清朝立了三大功,搞定金川、搞定准噶尔,还督师缅甸。乾隆老头老喜欢吹自己是“十全老人”,他那“十全”里,有三项可是傅恒干的。要是傅恒活得再长点,说不定大清能更辉煌呢。
我觉得啊,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管他是什么朝代的,什么民族的,或者给谁打工,我们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对咱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有好处。这是最重要的。
这篇文章,我不去说乾隆皇帝是好是坏,也不去讲清朝对咱们中华民族有多重要。我就从国家统一、民族和谐这点儿事儿来说,傅恒这个人,对乾隆那时候的朝廷,对整个大清国,还有咱们整个中华民族,那绝对是个大功臣,少了他可不行。
我们得记住过去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现在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时刻牢记前辈们的英勇,努力自强不息。要用我们的才华和智慧,守护和平,爱护我们伟大的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