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每个朝代的官制都是延续上一朝代,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清朝时期就设立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官职,这个官职就是道台。之所以说这一职务比较特殊,是因为每个地方的道台所负责的内容和范围都不相同,看上去明明是同一个职务,可是却各有各的特点。那么,清朝道台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所谓“道”最初指的就是临时设立的军事区和监察区,在清朝以前道在军事中占据的比例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在民生方面,明朝时期才开始有所转变,主要是负责巡查民政和财权方面的事务,经过不断发展,这才变成了监察军队的职务。清朝时期基本延续了明朝官制,并不断加以完善,这才有了道台,也被人们称为道员。
一开始这一职务并没有具体的官阶,到了乾隆时期才基本确定,道台为正四品,后来又出现了独特的现象,其中也有不少中二品和正三品。当时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久而久之道台的权力反而越来越大,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密折。
可能说到正四品,很多人都会想到知府,因为在清朝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知府的官职也是四品,难道说道台和知府是一样的吗?一般来说,道台是设立在省府之间的,从职务上来说,道台不一定要高于知府,但从地位上来说,大多数道台都要比知府更高,因为知府想要继续晋升,那么就必须要先通过道台,之后才有晋升的可能。
道台也分为不同的情况,有些道台权力并不大,和当地官员打好关系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尊重,否则就算地方官员不管不顾也毫无办法。但另外一些道员手中权力却很大,为了让他们可以在密折中为自己说一说好话,地方官员对道台极尽讨好。而且从表面上来看,根本看不出哪些是普通道台,哪些是不能招惹的大人物。
这一情况不仅让后世摸不清头脑,就连当朝都有人表示不赞同,御史李慈铭就曾经多次向光绪申请,希望可以取消这个官职,不过光绪并没有批准,这件事之后也没了音信。等到了后面的发展过程中,道台的职能变得更加复杂,各省都设有这一职务,有些是专门负责,也有人是兼任这一职务,而且分为多个不同的种类,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职务。
从实质上来看,道台应该没有地方政府的性质,可是很多时候又偏偏在行使地方政府的职能,管理制度越来越混乱。一开始的情况还好,道台多是为政府提供一些建议,但后来分工越来越明细,反而和地方政府出现了冲突,而且有些地方虽然设立了不同种类的道台,但他们负责的都是同一个事情,这种冗官现象也是令人头疼。
曾有一段时间,道台也相当于后来的钦差大臣,他们有着高于地方官员的地位,发现问题后可以直接奏明皇帝,由皇帝做最后的定夺,而其他人并没有处罚道台的权力,这种凌驾于地方官员以上的地位,让道台所具有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尽管很多人都对这一官职存在不满,可是鉴于皇帝之前的态度也不敢多说什么,这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出现。
清朝后来也发现了这些弊端,并想办法试图予以纠正,可是最终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道台具有太大的影响力,任何职务仿佛都能够兼任,就连统治者都拿这一情况没办法。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出现,不必指望现在的学者们可以研究清楚,这一职位到底是做什么的,可能连当时的皇帝自己都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