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执政时期重用过的7位汉臣,均有一番政绩,也大多得以善终
创始人
2025-07-04 23:02:54
0

说到康熙朝的名臣,相信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鳌拜、索额图以及纳兰明珠等人。他们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在后世的知名度很高,而这几人也有个共同点,均是八旗出身的满族重臣。

不过,康熙即位后一直强调满汉一家、着力化解两大民族间的矛盾。因此这位帝王对汉臣也非常重视,其掌权后迅速提拔并重用了一大批优秀的汉族官员,其中有几人还一度登临高位。

而且康熙的眼光也极其到位,这些汉臣中有不少都做出了一番政绩。事实上,康熙不仅有知人之明,还有容人之量,凡是被他提拔和重用的汉臣基本都得以善终,有的甚至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财富。

那么,康熙重用的汉臣到底有哪些?

备受信任的陈廷敬

说到备受皇帝信任的大臣,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宰执天下的丞相。但需要注意的是,真正设立丞相的朝代并不多。

大部分情况下,很多重臣都是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康熙统治时期延续了大明的官制,因此内阁大学士便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而康熙朝名臣陈廷敬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地位最高的几个汉臣之一。陈廷敬是顺治年间的进士,在进入翰林院后不久便担任了侍讲学士,曾负责教导康熙,与后者有过短暂的师徒之谊。

康熙亲政之后,对老师陈廷敬非常器重,短短几年便将其擢升至内阁学士,还让其负责康熙21年的会试选拔。要知道,科举考试是国家的抡才大典,会试更是重中之重,陈廷敬能够被委任为会试主考,下一步很可能就要被大用。

事实确是如此,陈廷敬此后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先后担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

到康熙42年的时候,陈廷敬更是被拜为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将相权和人事权揽于一身,足见康熙对其的信任。

在之后的几年里,陈廷敬的地位一直非常稳固,多次受到皇帝嘉奖。不仅如此,康熙还将编撰《康熙字典》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陈廷敬,让其担任总裁官。

72岁的时候,陈廷敬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最终于当年年末获得通过,之后,他一直在老家颐养天年。两年后,陈廷敬因病去世,康熙亲自作诗为其哀悼还赐下大量财物。

“甚知帝心”李光地

除了陈廷敬之外,康熙朝还有一位汉臣一度将相权与人事权集于一身,他就是被康熙赞为“甚知朕心”的李光地。在陈廷敬年岁渐长后,李光地成为了新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光地出身于福建延平,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读书天分,是有名的神童。明清时期,福建是科举大省,李光地最终能够从这个地方脱颖而出,并成为康熙九年的进士,足见其能力之强。

凭借极高的殿试名次,李光地顺利进入翰林院,并入选庶吉士,走上了清流官员晋升的快车道。

不过,李光地能得到康熙的器重,最终靠的却是军事上的才能。据史料记载,李光地于康熙12年回乡省亲,恰好赶上了“三藩之乱”。

战乱爆发后,他先是率领乡勇击溃了乘势而起的各路起义军,接着又辅佐都统拉哈达击败刘国轩部,凭军功升至永州总兵。

战乱平定后,李光地于康熙19年重返京城,被授予内阁学士之位。

从此,李光地成为了深受康熙信重的汉臣,不仅为其推荐了收复台湾的大将——施琅,还在兵部侍郎、直隶巡抚任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可。

除了政务上的能力,李光地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河能臣,其担任直隶巡抚期间兴修水利,成功治理了祸患京畿百姓多年的漳河与滹沱河。凭借治水之功,李光地被授予吏部尚书之位。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对李光地极为信任,后者年近古稀后,曾经多次上表乞休,但都被康熙慰留。就这样,李光地一直被留在朝中,最终在77岁那年病逝于任上。

官至大学士的张玉书

据统计,康熙朝一共有三位汉臣担任文渊阁大学士,除了陈廷敬和李光地,还有被《清代七百名人传》誉为“太平宰相”的张玉书。

张玉书出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便展现出过目不忘的本事,是远近闻名的读书种子。而张玉书也没有让父母和师长失望,15岁高中举人,19岁便考中进士。

或许是因为科举之路太过顺遂,张玉书在进入官场之后遭遇了不小的挫折。他不到20岁便进入翰林院,但之后却蹉跎了十几年,直到康熙亲政后仕途才迎来转机。

在授讲过程中得到康熙认可后,张玉书很快开始崭露头角,先是被擢升为内阁学士,接着又在一年之后升任礼部侍郎间翰林院掌院学士。

随后,张玉书担任了很长时间的刑部尚书,他在任上妥善办理了多起大案要案,其政务能力获得了朝野上下一致认可。

康熙29年,张玉书正式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成为了大清的核心重臣。他一直深受康熙认可,做了20年的太平宰相,这一点在历史上也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不仅如此,康熙还把很多重要的任务都交给张玉书,比如《明史》的修订,《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和《康熙字典》的编撰总裁,而张玉书都完成地非常出色。

公元1711年,康熙巡幸热河,还特意点了70岁的张玉书伴驾。可惜的是,途中张玉书旧病复发,最终病逝于热河。

张玉书病逝后,康熙悲痛不已,不仅为其亲书挽章,还追封张玉书为太子太保,允其以“三公”之礼下葬。

一代廉吏于成龙

前面提到的这三位汉臣其实很多人并不熟悉,他们虽然位极人臣,但在后世却声名不彰。反而从未登上相位的于成龙在民间却颇有声望,被誉为康熙朝的“一代廉吏”。

和前面三位汉臣不同,出生于山西永宁的于成龙早在崇祯年间便中了举人。不过他因为要照顾老迈的父亲一直未曾出仕,在顺利躲过明末清初官场的腥风血雨后,于成龙在顺治18年才进入官场。

不过这个时候,于成龙已经45岁了,在大部分人看来,他的政治前途已经比较渺茫。但于成龙对此却不以为意,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欣然赶赴广西罗城担任县令。

很快,于成龙便做出了一番成绩,他先是通过严厉打击盗匪,让当地居民享受到安稳生活;接着又调和汉瑶矛盾,稳定了局势;最后,于成龙还想尽办法降低百姓的徭役,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三年后,罗城县大治,于成龙也因此获得吏部“卓异”的评价。这个评价是极难获得的,因此于成龙自然而然地被康熙注意到,随后他被提拔为合州知府,两年后又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在黄州府,于成龙再次一鸣惊人,获得了“卓异”的评价,这一次他的官声得到了朝野上下很多人的认可。之后,于成龙的仕途平步青云,先后担任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

根据史料的记载,于成龙极其擅长刑狱判决,每到一地都能迅速整顿吏治、理清当地的冤假错案。而且于成龙执法严格,从不徇私舞弊,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认可。

据悉,于成龙去世的时候,引来万民送葬,百姓在路边痛哭许久,因此他也被后世认为是清朝循吏的代表人物。

收复台湾的大将施琅

和于成龙一样,施琅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他和前面这些人不一样,其并非文官出身,而是康熙朝难得的汉人名将。

施琅出生于福建泉州,早期是明朝总兵郑芝龙麾下的一员猛将,颇通兵法、极擅水战。

郑芝龙投降之后,施琅跟随其子郑成功抗清,一度成为备受重视的大将。但两个人最终却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而施琅在父亲被郑成功杀害后更是出离愤怒,直接投靠清朝。

因为对郑成功恨之入骨,所以施琅投降之后,反而成为攻取台湾意向最强的清军将领。在升任福建水师提督之后,施琅更是多次上书攻打台湾,最后终于得到康熙的支持。

可惜的是,因为鳌拜等人的阻挠,施琅的建议还是被束之高阁。一直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施琅才在李光地、姚启圣等人的帮助下官复原职,重新启动了收复台湾的战略。

此次施琅等人准备极其充分,在公元1683年6月发动攻台之战后,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是在澎湖海战中大获全胜,接着又通过剿抚并用的方式逼迫郑克塽投降,成功收复台湾。

攻台之战结束后,清廷内部有人提议放弃台湾,此举招致了很多反对之声,最终在施琅、姚启圣等人的坚持下被放弃。

而施琅之后也长驻台湾,对它之后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施琅获得了大量土地,为子女留下了无尽的财富。

平定台湾主力——姚启圣

据史料记载,清廷能成功收复台湾,有两个关键性人物,一个是带领水师奋勇杀敌的施琅,另一个则是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姚启圣。

和前面几人不同,姚启圣是八旗汉军旗出身,因此他进入官场后发展相对更加顺利。

在19岁考中举人之后,姚启圣便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可惜的是,此时的姚启圣太过年轻,做事的时候只求结果、不顾影响。因此几年之后,他就因为擅开海禁被人弹劾,几乎断绝了仕途。

幸运的是,赋闲在家的姚启圣赶上了几年之后的“三藩之乱”,他在耿精忠举事之后,第一时间捐资募壮兵数百,并带领部众加入到平乱队伍中。

“三藩之乱”结束后,姚启圣凭借立下的赫赫战功得到康熙嘉奖,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福建总督。

掌握了福建一省大政之后,姚启圣开始筹划收复台湾的事务,并很快与水师都督施琅建立了盟友关系。在他和李光地的保举下,施琅得到康熙器重,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将。

在战争正式打响之前,姚启圣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不仅收集到足够远征的粮草,还为施琅探查清楚了进攻的路线以及各个岛屿的分布情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平定台湾之战才能一鼓而下。

可惜的是,施琅抢先报功,成功了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而落后一步的姚启圣未得到应有的嘉奖,在平台之战结束几年后,郁郁而终。

治河名臣靳辅

相较于前面这几位,靳辅无论在官位还是后世知名度上都略有不如。但其功绩却彪炳千秋,被无数人传颂,因为他是清代最出名的治水能臣,对之后的清朝治水产生了深远影响。

靳辅出生于辽阳的一个富贵之家,从小便知书识礼,不到20岁便考入翰林院担任编修。

之后,靳辅的仕途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发展,先是担任内阁中书,接着又做到了兵部员外郎,最后进入了兵部的核心部门——职方司担任郎中。

康熙即位之后,靳辅很快便得到对方的认可,一步步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

一年后,康熙将其任命为安徽巡抚,靳辅也不负厚望,很快便做出了一番成绩。当然到这里,他还只是一个能力不错的优秀官员,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康熙16年,靳辅迎来了人生重大转折,他被提拔为了河道总督。原本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调动,但没想到的是,靳辅在治河一事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很快便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深入研究后,靳辅提出了“逼淮注黄、蓄清刷浑”的方略,并迅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治河成果。在此之后,靳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黄河、运河分治的策略,并开修了中运河。

在之后的十几年中,靳辅一心扑在治水大业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后世对靳辅的治水之功评价极高,赞其“中河之役,杀黄河之势,为国家百世之利”。

结论

总而言之,康熙朝的这7位汉臣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用,并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足以媲美历代贤臣的优秀政绩。

而康熙也不愧是历史公认的“宽仁之主”,在他执政期间,大部分高官都能够风光退场。而且或许是因为侍奉主上相对比较轻松,这些汉臣中有不少都活到了70以上的高寿。

参考资料

《功在前代泽被后世——论康熙年间的靳辅治河》——苏凤格

《试论两江总督任上的于成龙》——冀满红,辛超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的未来引擎,蚂蚁国...
撰文:深潮 TechFlow 2025 年以来,数字资产领域迎来...
2025-07-05 00:37:38
贝好家C2M模式助力,滨江...
2025年6月,贝好家杭州首个C2M模式项目沐兰台开盘,单月劲销1...
2025-07-05 00:36:37
两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2025年下半场拉开序幕,在短短4天内,已有两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
2025-07-05 00:36:22
原创 ...
龙袍是古代皇帝独有的服饰,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分龙袍和蟒袍,龙袍是皇帝...
2025-07-05 00:33:49
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的女...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紫禁城迎来了一位客人,当时的大明皇帝...
2025-07-05 00:33:47
原创 ...
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皇帝,在于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2025-07-05 00:33:34
原创 ...
清朝时候,紫禁城西边有个地方叫“紫光阁”,那是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节...
2025-07-05 00:33:30
原创 ...
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努...
2025-07-05 00:33:21
原创 ...
洪武十一年(1378年)时,天下已经基本稳定,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
2025-07-05 00:33:09

热门资讯

原创 4... 北京时间7月4日消息,2025年WTT美国大满贯拉开帷幕,主力出战的中国乒乓球队目标就是包揽全部冠军...
原创 一...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第一次大型中日战争——淞沪会战在上海爆发。此次...
原创 帮...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当属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岳飞,而明朝也有一个冤案可以与秦桧冤杀岳飞案...
原创 老... 1978年,湖南省岳阳县毛田大片平整的农田。 这个“毛田”,是岳阳县的一个区,下辖四个公社,也就是现...
原创 曹... 曹操去世后,曹丕如何对待父亲的后宫佳丽?做法让母亲大骂是畜生 当时曹操发动官渡之战,有很大的原因是...
三国乱世里,他位列东吴四英将,... 陆逊之死,还得从孙权不讲原则这件事说起。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大多异母所生,而孙权从称王、到后来的称帝...
原创 年... 鳌拜和年羹尧,两位都是清朝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享有极高的权势。然而,如果要比较他们的...
原创 南... 南北分治:高洋恶满成暴疾,高演欲反杀大臣 时已为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58年),即陈主霸先临殁之年。...
南侨机工的历史记忆:老照片讲述... 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4日电 (记者 杨杰英)“我的父亲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一心爱国。看着这些图片,我忍...
原创 中... 劳动因素:先秦社会大部分劳动力的组成部分过于复杂性作为基本特征,奴隶源于少部分的战争俘虏,及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