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在乡下禁烟,县令主张无为而治,却现场明断了琯江鸦片种植案
创始人
2025-07-04 05:33:37
0

清朝道光年间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正在全国展开。在福建连江县,七品芝麻官郑赞园县令主张清静无为,休养生息,实行无为而治、不治而治的政策。

这一天,郑赞园县令和道委禁烟员林某本来正在乡下出巡,带队清除县城附近的毒花。郑县令因为有重要的公事就先回县衙来了,林某按计划取道琯江到各乡去巡视。

正在办事,有个白发斑斑的老农民到堂上喊冤说:“我是个罪人呀,因为我没有儿子,就把族侄王质过继过来,结果他却让我有饭不得吃,有衣不得穿,我告了他四次,都没能得到公正的判决。现在,他却向禁烟长官诬告我违禁种烟,禁烟的长官就要去烧我的房子了。”

郑赞园问他姓名和住处,他回答说,他叫王义,世代居住在琯江,他住的地方是人们从福州到连江往返的必经之路。

当时禁烟正严,私自种植罂粟的人,大多把种子下到避人的地方,如果有人发现秘密报告长官,经检查情况属实的,就把种烟人的土地没收充官,然后卖给乡里的富户,把卖田得来的十分之二奖励举报的人。

当时还规定,种罂粟的人家如果逃走了,就把他家的房舍焚烧掉,然后把烧剩的椽子和断瓦放在路旁,惩戒明知故犯的人。

听老人的话,郑赞园知道王义住的地方,正是林某去巡视的地方,如果匆忙间误烧房子,麻烦会很大。

郑赞园便急忙坐上马车,让王义在后面跟着,去了琯江。

琯江离县城不远,发现乡里聚集了很多父老乡亲,见县令来到,一片喧哗,都说:“县官来了,今天不处死王质,我们都不得安宁。"

郑赞园的车离王氏祠很近了,只见乡民越来越多,把祠门围得水泄不通,车子被挤得无法靠近祠堂。郑赞园的随从吆喝众人,郑赞园急忙制止住,自己下了车,步行进了祠堂。

道委禁烟员林某和王质都在里面。

林某一脸怒色,等郑赞园坐定了,告说:“王质报告,他叔叔私下种植罂粟,我想去看一下,可乡民都拥在祠门口,堵住路不让我们出去,这是要抗命种植鸦片呀!要不严惩为首的人,以后这里的各个乡里我们就去不得了。”说完,林某马上就要行动。

郑赞园遇事冷静,习惯于调查研究,微服私访的次数很多。此次虽然是正式巡查,他也不想过于匆忙行事,于是笑着制止了禁烟员。

郑县令对王质说:“你叔叔就在这儿,你干吗不把种鸦片的情况,明确地告诉我。有我在这儿,你叔叔不敢对你怎么样,而且,如果情况属实,我还会重赏你,赏金你立刻就可以带回去。"

王质说:“我叔叔很固执,我劝他好多次不要种植鸦片他都不听,我是怕他连累了我才来报告的,不是为了得那点儿赏钱。”

郑赞园要求王质带他们到地里现场去看。

王质犹豫说:“我叔叔的亲信很多,门外人都是来帮他的,我出去,他们肯定要为难我。”

郑赞园于是对王义说:“你没有犯禁,为何让这么多人来挡官,还不让他们散了回去?要不,我就先以违抗上边的命令治你的罪。”

王质听了这话很高兴。王义怏怏而出,郑赞园叮嘱手下,让他快步跟上王义,悄悄地安慰了几句。

王义来到门外大声说:“各位乡邻请先回去,让县官出来,县官明察,就要为我昭雪了。”

众人不信,王义就和一个年纪稍大的人耳语了几句,那人又把王义跟他说的话转告了众人,众人才算散开了。

在王义出来的那会儿功夫,郑赞园又问王质:“你叔家富吗?”王质答:“富。”郑问:“你过继给他几年了?"王质答“九年。”郑问:“你叔待你怎么样?”王质答:“开始的时候很好后来,叔叔又娶了妻,想自己生个孩子,就不怎么管我了。”郑问:“现在还住在一起吗?"玉质答:“虽然住在一起,但已分开单过了,我自己养活自己,叔叔也不给我贴补。”

郑赞园要求叔侄二人跟随一起到了举报王义私下种植罂粟的田里。

只见这块地靠近大路,因为新秧还没播种,去年剩下的草还留在地里。

王质指着后田埂的两个小畦,那里土一块一块地,远看什么都没有。

众人近处细看,果然有烟种。王义一脸愕然,正要解释,郑赞园把他拦住了。

郑赞园就和禁烟员林某指点着村庄,问王义的家在哪里。王义指着一座大房子。

郑赞园说:“我正好走累了,你家离这儿比祠堂要近些,我想到你家休息一会儿,你给我带路吧。”县令让王质也一起去。

当时乡民来看的人很多,见县令要去王义家,就都跟着一起过去了。

到了门口,只见是个高门大院,进到院里一看,院两边都是粮仓,仓边的小屋有很多椽子,屋里很华丽,只是没有什么摆设。

郑赞园忽然问王质:“你的房子在哪儿?"王质脸色很难看,也不立即答话,大声催问他,他才指指旁边的小屋。

郑赞园站起身来,招呼林某和他一起进去王质家,见一女人神色仓惶,正把手探进灶下。

他们靠近一看,则发现是一束罂粟种,有的还没弄破,有的已经弄破取出籽了,只剩下枯干的外壳,

王质家床下有一个烟盘,烟膏和烟具都准备得很齐全。

王质神色一下变得很沮丧,他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县令和禁烟员能到老百姓家里来。

那个年代,讲究皇权不下县,何况当官的多是高高在上,很少到农民家里嘘寒问暖的。

郑赞园又让人搜王质身上,发现身上有一小包。小包里还剩着很多罂粟籽。

郑县令笑着说:“王质,我问你几个问题,第一,你说你叔富有,他又不是穷得没办法,何必冒私种鸦片这么大的险?第二,偷种罂粟的大多挑选荒僻的地方,谁会种在官差必经之路呢?第三,明明知道种了这东西,田就会被没收,他干什么为这一点儿东西,轻易地失掉肥沃的良田呢?第四,别的地方烟苗已经有一寸多长了,他种的烟却还没发芽,现在春雨绵绵,哪里有经过好长时间,烟畦的土还一块块地带着刚锄过的痕迹没有松解的呢?第五,你烟容满面,荡家破产,是不是你叔都难以满足你的需求,你对他早有怨气了,听说禁烟员要来,你便临时种上烟,为的是向上邀赏,而且陷害你叔叔?!”

郑赞园说完这些,围观众人都惊讶极了,没想到县令在短时间内观察和分析得如此精准。貌似无所作为,却五个问题点出了要害。

郑县令又说:“王质,现在你的阴谋都暴露出来了,罪责难逃,即使你想不承认,还能再饶恕你吗?"

王质听了,脸色惨白,不敢再说话,低头发抖。

郑赞园于是让人把王质捆起来,先押回去,自己很快也回到公署,检查旧案底,一看王义已经多次状告王质吸烟荡产了。

第二天,琯江的人听说王质被收审,又有十几家人来告他偷牛偷草的,郑县令于是提出王质,按法律判决了他,把他下到狱里,让王义另选继承人。案子结了之后,整邑的人都称赞郑赞园断案神明。

郑赞园县令和道委禁烟员林某继续巡视全县,铲除鸦片,成效明显。他对林某说出他的思路,所谓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来,“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县也是如此,严禁鸦片也是同理,关键要顺应民意,依靠老百姓的力量。

此事见于《清稗类钞》。

实际上,清朝末年禁烟运动最终失败了,整个过程有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此案中,王质举报一事,虽然是明显的陷害,也是无赖汉的惯技,最终王质被严惩。但是其中也反映出一项政策上的失误,即不鼓励私人举报种植鸦片,不动员全民参与杜绝鸦片,而仅仅依靠官府和巡查的禁烟员,其组织和动员是远远不够的。

从道光十年1830年开始,清政府在全国进行了种卖鸦片情况的调查。这个调查是根据江南道监察御史邵正笏提出的不仅要严禁贩卖鸦片,还要严禁种植鸦片的要求进行的。

道光皇帝命令各地方官员在对鸦片的种卖情况查证确实的后,立即加以惩办。同年十二月,清政府制定了严禁种卖鸦片章程,规定种卖煎熬鸦片烟者,“即照兴贩鸦片烟之例,为首发近边充军,为从杖一百,徒三年。”“所种烟苗拔毁,田地入官。”

然而,道光的一系列禁令和措施并没有能遏止住鸦片毒流。它的实际结果是,使鸦片由公开、半公开的贩运变为完全的走私,鸦片形成一股斩不断、遏不住的毒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进中国,泛滥成灾。

更严重的是,清政府对鸦片的输入及吸食、种卖,只是屡颁禁令而缺乏切实的检查落实措施,这样,就使得禁烟成为只是皇帝的禁烟,而没有能战为上下一致的行动。鉴于上述原因,清政府的禁烟长期以来只不过是官样文章而已。

直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才终于较为全面地开展起来,其效果较以前有所改观。当时,广州鸦片市场“已完全停顿,也没有一艘走私船能够往来行驶”,一些鸦片走私船艇,因遭到广东水师的有力攻击,“不得不折回伶仃根据地,连一箱烟土都没有卖出去。”

但是道光年间的这次禁烟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原因一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敢对英国等列强提出自己的要求,致使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中途夭折。二是清政府的官僚体系腐败根深蒂固,许多官员争先恐后地出卖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与列强勾结,也是禁烟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清政府不敢发动和依靠群众,清政府在制定禁烟的章程中,严禁群众参与告发,“只准官弁访拿究办。”把广大群众抛在了一边。

其后一百年,晚清到民国都开展了禁烟运动,但是无论如何查禁,都改爱不了旧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毒品自产自销的世界大国的事实。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一举铲除了为祸百年的鸦片毒品,依靠的是一流的组织和发动,依靠的是党心、民心的高度一致,依靠的是轰轰烈烈的群众参与,依靠的是一群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

相关内容

原创 ...
1986年对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先是他被开除党籍,...
2025-07-04 04:33:42
原创 ...
中共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两位统帅之外,还有...
2025-07-04 04:33:38
进口古董,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超过一百年的才叫古董~ 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
2025-07-04 04:33:35
原创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建交后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合作,然后在一...
2025-07-04 04:33:32
原创 ...
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下,他从小习武,武...
2025-07-04 04:33:28
原创 ...
1931年4月,中央派遣两名年轻人秘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位年...
2025-07-04 04:33:18
原创 ...
在世界历史来看,要论扩张速度,要论对领土的不懈追求,恐怕只有俄罗斯...
2025-07-04 04:33:15
原创 ...
“(朱能)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朱能的父亲朱亮在军事方面就...
2025-07-04 04:33:03
原创 ...
近现代我国历史上有一只很出名的队伍,叫做大刀队。很多人会以为这支队...
2025-07-04 04:32:53

热门资讯

原创 参... 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接壤的大别山南麓,有一块神奇的土地:红安。这里是黄麻起义的发祥地和鄂豫皖革命根...
原创 钱... #优质作者榜#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钱学森先生在美国教出的华人博士生究竟有多厉害。 只能这么说,钱学...
原创 刺... 文/四季文史 “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
原创 大... 大家都知道,东亚国家除了我国、日本和泰国外,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我国之所以能够幸免于难,完全是...
原创 原...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满人的天下,基本上很多朝廷大臣都是满人,汉人的数量很少,而且很难得到重用,不过有一个...
原创 原... 雍正朝的曾静、吕留良文字狱一案,系满清文字狱之典型,不仅诛连规模之广大,治罪诛戮之严酷,而且在处置上...
原创 若... 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将顾命八大臣赶下了权力舞台。其中,主张重...
原创 卢... “今宵露寒,先生再见!转身却是泪水潸然,这似水流年,我们不亏不欠。” 这是后世为卢慕贞写给孙中山的《...
原创 清... 清朝灭亡后,大清的一些格格们都去了哪里呢? 原先她们荣华富贵、众星捧月,那么在最后一位皇帝被赶出宫廷...
原创 原... 中国的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但并非每个民族都能拥有自己的文字。据统计,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