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国民党桂系大部被歼,首领李宗仁逃往美国。在美国的几十年里,李宗仁无时无刻不思念故国,直到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得以返乡。事实上,李宗仁这次归国经历相当坎坷,蒋介石曾对其下达暗杀令,最终他在巴基斯坦的帮助下才逃过追杀。蒋介石为何要暗杀李宗仁?他回国时究竟经历了什么?
1926年,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极大程度地打击了汪精卫势力,加强了自身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和统治,成为了国民党中心人物。不久后,李宗仁到达广州,见到了蒋介石,初次见面,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印象相当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是民国十五年五月一日,我和蒋先生第一次的会面,我对他的印象是严肃、内敛和狠”。同时,他还看出,和蒋介石这样的人,只怕是共患难也不容易。事实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
在北伐前,李宗仁经常去司令部议事,蒋介石竟然主动拨了许多装备和20万经费给他。李宗仁被蒋介石的慷慨感动了,他一改之前的想法,觉得此人值得信赖。
这天,李宗仁和往常一样来到司令部,谁知蒋介石竟然拿出了兰谱,要和他结拜为异姓兄弟,还在兰谱上写下了“同心同德,生死系之”的誓词。李宗仁大为震惊,没过几天就将自己的兰谱交给蒋介石,二人的关系自此更上一层楼,但是好景不长。
北伐的浪潮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蒋介石的野心越来越膨胀,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他被革去了中常委主席等职位。与此同时,李宗仁带领的桂系势力日渐壮大,成为了武汉和蒋介石双方争抢的目标,李宗仁并不支持内斗,于是没有帮助武汉势力打击蒋介石。
同样的,李宗仁也不赞同蒋介石讨伐武汉的想法,在武汉将东征讨蒋的号角越吹越响时,他却不为所动。到了1927年8月,蒋介石大势已去,李宗仁联合白崇禧等人,成功逼迫蒋介石下野,也让蒋介石在心里记了他一笔。
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的主要政权掌握在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手中,在龙潭战役中,李宗仁部队大败北洋军阀孙传芳,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但好景不长。12月15日,汪精卫下野,蒋介石卷土重来,于1928年1月9日重新担任了国民党总司令一职。
蒋介石虽然记恨李宗仁,但是不得不借助桂系的力量。二次北伐中,李宗仁部队再次展现出非凡实力,成功击败军阀张作霖,自此,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北伐结束后,蒋介石更加忌惮桂系势力,多次下达暗杀李宗仁的计划。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以叛乱党国为由,革去了李宗仁的一切职位。1931年,918事变爆发,面对日寇的侵略,蒋介石却选择继续围剿红军,此举引来了多方不满,蒋介石无奈之下只能二次下野,这一次,他又看到了人群中的李宗仁。
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部队在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下溃不成军,蒋介石大势已去,无奈再次下野。次日,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接替了蒋介石的职位,这是蒋介石记恨他的第三笔。
李宗仁上台后,试图与共产党讲和,但却拒绝接受和平条件,毛主席见状,立即派出百万解放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成功歼灭桂系部队,李宗仁不再负隅顽抗,以治病为由,飞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16年。
1955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染指。
此时,远在美国的李宗仁感慨万千,没过多久就公开发表了自己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看得出,在美国的几年,李宗仁无时无刻不想回到祖国。1956年4月,李宗仁让老友程思远前往北京,向周总理阐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1959年,程思远再次回到祖国,与周总理会面。李宗仁从程思远口中,了解了祖国现在的发展,回乡之情更为迫切。周总理理解李宗仁对祖国的思念,但是他贸然回来,必然会遭到美国和台湾势力的共同阻截,安全起见,总理建议李宗仁可以先去欧洲玩一圈,让敌人放松警惕。
1963年,李宗仁夫妇飞往瑞士,与程思远秘密会面,商议了回国的具体事宜。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李宗仁终于硬气了起来,他上书劝告美国政府,应好好考虑中美关系。不曾想,这件事被蒋介石知道了,他决定暗杀李宗仁。
1965年6月,周总理详细部署了安全的回国路线,并由程思远转交。李宗仁夫妇将先飞往瑞士,再飞回大陆。事实上,台湾国民党政府已经查清李宗仁的行踪,他们在各个机场都安排了杀手。
7月14日,李宗仁夫妇到达巴基斯坦机场,他们刚打算离开,就被两名全副武装的巴基斯坦武警拦住,带上了一辆警车。警车不断鸣笛,飞快地到达了大使馆。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的特务也在不断搜查李宗仁的下落。数日后,几台高级轿车从大使馆驶出,然而这些都是为了混淆视听。李宗仁等人坐上另外两部普通汽车,进入了机场。
巴基斯坦方特地调来了一架全新的飞机,专程为李宗仁送行,7月20日,李宗仁终于安全抵达了北京,他一下飞机,就见到了等候多时的周总理,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