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指着一个大街上的普通妇女告诉你,她曾经是皇帝的妃子,你会怎么反应?你可能会觉得这种事情太荒唐太不可思议了,根本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真的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却在离婚后隐姓埋名,嫁给了一个清洁工,她就是文绣。
文绣是一个有着传奇经历和身份之谜的女人。她曾经是皇妃,却主动离婚;她曾经是贵族,却嫁给清洁工。
她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展示了一个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和力量。
一、末代皇妃文绣
文绣,原名额尔德特·文绣,出生于1909年12月20日,是满族镶黄旗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
她的祖上是清朝重臣,曾任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写字,也擅长针线活。
1922年,清朝已经灭亡了四年,但是末代皇帝溥仪还是住在紫禁城里,享受着名义上的尊荣。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选妃。虽然清朝已经轰然倒塌,皇帝已经没有了实权,但是基本的生活和礼仪还是得以保持,于是他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17岁的婉容为皇后,14岁的文绣为淑妃。
文绣的叔叔载涛是溥仪的皇叔,也是内务府大臣,为了重振家族声望,他将文绣的照片送进了内务府。
看着小小照片上的人儿,溥仪一见钟情,便选中了她。
文绣进宫后,却没有得到溥仪的宠爱。溥仪对她很冷淡,甚至在新婚之夜就让她下去歇息。文绣只好与宫女和太妃们相处,闲暇时跟着女教师学习外语和音乐。
刚开始成婚时,溥仪还会时常来到她的宫中,欣赏她做的诗,但文绣生性文静,与活泼漂亮的婉容相比显得寡淡了许多,失去新鲜感后溥仪就很少到她宫中去,因此她也没有一儿半女。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和后妃们赶出了紫禁城,他们被安置在天津静园。
文绣以为可以和溥仪平等相处,也提出了一些对时局的建议,但是溥仪听不进去她的话,对她更加冷淡,只对婉容亲密无间。
这就是文绣作为末代皇妃的生活,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情,也没有体验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她只是一个被遗忘和冷落的女人,看着被圈养的鹿,她想到了自己,接触到了新时代的思想后,她非常渴望有一个不同的命运。
二、和溥仪离婚
文绣渐渐对溥仪失望了,受到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有了新女性的觉悟。
她不想再忍受后宫的无聊和压抑,也不想再被束缚于封建礼教,她想要自由和平等。
1931年8月1日,文绣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与溥仪离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一个皇妃竟然敢于主动提出离婚,这是对皇家的莫大侮辱。
溥仪对此非常震惊和愤怒,他觉得文绣伤了他的面子,也损害了他的权威。但是当时很多人都劝他同意离婚,因为他已经不是皇帝了,也没有必要再维持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
思虑再三的溥仪最终还是同意了,但是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是文绣离婚后不得再嫁他人;二是文绣必须住回娘家;三是文绣不得有损害溥仪名誉的活动。
虽然觉得溥仪太过分,但文绣还是同意了这三个条件。她只想尽快摆脱这个不幸的婚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不过她要求溥仪给她一笔50万元的赡养费,以及归还她原有的衣物和首饰。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双方最后统一在5.5万元上。
1931年10月22日,溥仪和文绣正式签订了离婚协议书,文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皇帝离婚的女人。
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为自己争取了自由和尊严。
皇妃主动向皇帝提离婚,这在封建社会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新时代的春风吹拂下,文绣从封建专制的牢笼中挣脱出来了,这在现在看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然而封建思想荼毒太深的国人并不理解,并且将此举视为耻辱,文绣的亲戚纷纷谴责她,溥仪也嘴硬对外宣称是他休了文绣。
所幸这都不是文绣在意的,她想要的自由已经得到了,自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新生活。
三、解放后和刘振东结婚
文绣离婚后,隐姓埋名,改名为傅玉芳,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在北京一所小学教书。
她把自己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启迪他们的心灵,很受学生和同事们的喜爱和尊敬。
她以为生活可以就这样美好下去,奈何有人就是不想看到她好,到学校去将她是皇帝休弃的淑妃的事散播出去,舆论四起,学校不得不将她辞去,她自此失去了经济来源。
当初从溥仪处得到的赡养费被亲戚分去了大半,又支付了律师费,剩在她手上的已经没有多少,又失去了工作,她的生活更加拮据,糊纸盒、卖香烟、瓦工这样的辛苦活她也做过,只为糊口。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文绣也已经36岁了,终于找到一个在华北日报当校对员的工作。
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名叫刘振东的国民党军官,两人相爱了。
由于国内两党之前的纷争,刘振东被监管起来,解除监管后分配了一个清洁工的工作。
他并不知道文绣的真实身份,也不在乎她的过去,只知道她曾结过婚,他爱的是她的善良和智慧。
文绣和刘振东结婚了,两人共同生活了八年,这是文绣最幸福的时光,她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和温暖。她也没有再想起自己曾经是皇妃的事情,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妻子,过着普通的生活。
然而天不遂人愿,1953年9月18日夜晚,文绣因心肌梗塞突发去世,年仅44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轻声对刘振东说:“我有一个秘密一直没告诉你,我曾是大清皇妃额尔德特·文绣。”刘振东听到这句话,并没有很惊讶,只是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
后来刘振东再谈起文绣时,除了思念,还有一丝炫耀地说能娶到皇帝的女人,这辈子也值了。
这就是文绣作为末代皇妃的结局,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寿命和健康,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纪念。她只是一个被遗忘和埋没的女人,她留下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四、身份是真是假?
有人听到刘振东的话,了解文秀的故事后,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文绣说的身份是真是假的?万一只是她的谎话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文绣确实是溥仪的淑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验证:
第一就是文绣与溥仪结婚和离婚时,都有正式的文件和证人。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了文绣,并称她为“淑妃”。
第二是文绣与溥仪结婚和离婚时,都有照片留存。这些照片可以与文绣后来生活时的照片进行比对,发现她们长相相似,特征一致。
第三是文绣与溥仪结婚和离婚时,都有相关人士作证。例如文绣的家人、宫女、太妃、女教师等都可以证明她就是额尔德特·文绣。
第四是文绣与溥仪结婚和离婚时,都有历史记载和传闻流传。例如《清室遗事》、《清室秘史》、《紫禁城里最后一位皇帝》等书籍都提到了文绣,并称她为“淑妃”或“文绣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绣就是溥仪的淑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还有人问:文绣到底是怎么隐藏自己的身份的?
因为文绣在离婚后,就没有再公开过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再与溥仪有过任何联系。其实原因在于文绣改变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当时通讯不发达,本来就没有多少人认识她,想要隐藏身份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她从额尔德特·文绣变成了傅玉芳,从淑妃变成了教师,不再使用自己的原名和头衔,也不再穿戴自己的原有的衣物和首饰,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无法认出她的真实身份。
此外,文绣隐居于北京的小巷,没有去任何繁华的地方,也没有参与任何社会活动,只是在一所小学教书,与学生和同事们相处。
没有与任何有关溥仪或清朝的人士来往,用一个平凡的生活方式避开了人们的注意,让人们无法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隐藏身份那必然是保持沉默和谨慎,不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过去,也没有向任何人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对于自己的过去,文绣守口如瓶,成功地隐藏了自己曾经是皇妃的事实,直到她临死前才说出来,这也许是她对自己最后的一个保护,也是对自己最后的一个释放。
结语
在过去,女人的地位极其低下,需要依附在男人和家族身上,因此很多身不由己的人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勇敢挣脱出束缚的文绣是一个有着传奇经历和身份之谜的女人,她曾经是皇妃,却主动离婚;她曾经是淑妃,却隐姓埋名;她曾经是贵族,却嫁给清洁工。
她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展示了一个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