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了千年的人头税?
创始人
2025-07-03 18:03:39
0

《雍正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了千年的人头税?》

《这个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了千年人头税,死后被人说成阴毒暴君》

文/毅说人文与历史

今日导语:

“摊丁入亩”的新政,让赋役制度更加合理,保证了清朝税收来源,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税收负担相对合理和平均。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流民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雍正皇帝高瞻远瞩,锐意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赞扬他。而有野史却污蔑他是阴毒暴君,这是不客观的。

人头税(也称为丁税),按照字面理解就是就是按照人口数目收税,中国封建历史中,从先秦到清朝的雍正皇帝,都是这样收税的——不管你家里有多少土地,有几个人就收几个人的税。如果你是个地主老财,有100000顷地,你家有五口人,那就收你五个人的税;如果你家有五口人,但是你家里只有一分地,那也要收五个人的税,你说这到哪里说理去,所以这个税收方法是严重不合理的。

雍正朝之前的封建阶级统治者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办法解决,为什么呢?因为皇帝老儿是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你按照土地数量收税,那不是要革地主老财的命吗?之前也有圣君想替老百姓着想,尝试着改革一下,但是其中的利益牵扯关系太大,最后都弄得精疲力竭,不了了之了。

在这种不合理的税收制度下,谁拥有的土地越多,谁就越占便宜,所以土地兼并的现象愈演愈烈。清朝建国时,就有豪绅官吏和地主老财大肆强取豪夺百姓的土地,从而导致了贫苦老百姓“一邑之中,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而官绅们“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衣食租税者也”。

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没田或者少田的老百姓想多生个孩子都不敢,多生一个就得多交一份税。于是就有极端的人,生了孩子直接在尿盆里溺死扔掉。所以康熙末期,雍正早期,就有小规模的农民起来造反,来抗议这种不合理的税收制度。有的人为了逃掉税收,就做了“流民”,“流民”多了,社会就会极不安定,所以这引起了雍正的正视。

当时朝中对人头税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是站在老百姓这头,要求废除人头税,改为“摊丁入亩”,即按照每家拥有的土地数量来交税,这个方法是比较折中的;另外一派则是顽固派,他们坚持不改变现有的税收方法,还说出来义正言辞的理由——“摊丁入亩会让更多的人游手好闲!”“人人平等,凭什么富人多交税?”,每次上朝两派人都会争个你死我活,雍正也头大,没有好办法。

雍正即位前期,山东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旱灾,老百姓饭都没有的吃了,还要交税,眼看马上就有一个“清朝陈胜、吴广”出来了。好在山东巡抚黄炳是好好官,他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所以给雍正上书,要求立即施行“摊丁入亩”。雍正看到奏折勃然大怒,把黄炳一顿臭骂,理由是“摊丁入亩,兹事体大,你说‘摊丁入亩’就‘摊丁入亩’啊?你算老几啊?”但是雍正也是宽以待民,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他立马免掉了山东的灾年赋税。

流年不利,旱灾、水灾在诺大的清朝大地上频发,老百姓饿死的越来越多,流民越来越多,再怎么着也得防着他们造反不是。于是雍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思熟虑。再不改革,人口流亡问题会愈演愈烈,人口流亡数量激增,更没有人耕种土地,税收更收不上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国将不国。

当时就有臣僚的意见提出来,说“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钱粮亏空越来越严重,政府的收入越来越少;人头税负担沉重地压在无地、少地的老百姓肩上,天灾严重,有老百姓揭竿而起,问题必须放在台面上再深入讨论了。

雍正这一次坚毅地站在老百姓这一头了,王公大臣们见风使舵,也纷纷表示支持“摊丁入亩”。各地方大员也纷纷上书说支持“摊丁入亩”的新政。任何改革都会碰到既有利益者地蛋糕,一些保守的官员和地主们纷纷抗议,一些地主们去县衙门口躺在地上耍无赖,想抗拒新政,贫苦老百姓也去县衙,一时打得不可开交。

但是“摊丁入亩”的政策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赋税制度的进步,又符合最广大农民的利益,且雍正改革的决心也是坚毅的,所以就一直推行了下去。

“摊丁入亩”的新政,让赋役制度更加合理,保证了清朝税收来源,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税收负担相对合理和平均。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流民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雍正皇帝高瞻远瞩,锐意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赞扬他。而有野史却污蔑他是阴毒暴君,这是不客观的。

【以上就是“毅说人文与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文、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下反馈。】

(本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
2025-07-03 08:37:21
原创 ...
2025年7月4日,F1英国大奖赛迎来了如火如荼的角逐。在这条历史...
2025-07-03 08:36:52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迎来重大喜讯,如今已顺利通水!这一工程的竣...
2025-07-03 08:36:17
原创 ...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
2025-07-03 08:34:03
原创 ...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
2025-07-03 08:33:53
原创 ...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
2025-07-03 08:33:52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
2025-07-03 08:33:48
原创 ...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
2025-07-03 08:33:26
原创 ...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
2025-07-03 08:33:25

热门资讯

国内外赛场捷报频传!陕西高尔夫... 烈日灼灼的盛夏,陕西高尔夫健儿短短数日间从国内外赛场接连传回捷报。6月29日2025高尔夫中巡赛·广...
原创 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诗人想用同...
原创 嘉... 我国古代的皇帝和皇后身份高高在上,他们背负着的责任极大,也就有了很多难以言说的无可奈何。皇帝选择皇后...
原创 为... 自17世纪以来,沙俄分三路侵入我国北部。西路,以托波尔斯克为基地,溯额尔齐斯河而上,侵入准噶尔部游牧...
原创 在... 永乐帝去世后,明朝放弃了积极干预蒙古的策略,采取了消极防守的政策,不再对蒙古人主动出击。 明朝势力退...
原创 高... 1644年,李自成在太监王德化的接应下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也在此时自缢于煤山之上,大明王朝的...
原创 玄... 每当说起玄武门事变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觉得李世明的做法非常正确,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只...
原创 袁... 1915年祭天大典前夜,袁世凯嘲讽道:“你个妓女也想当皇后?”沈玉英突然大笑并怼他:“一个流氓不也能...
原创 生... 前言:在大明王朝历史上,有两位皇帝的历史地位让史官们极为纠结,分别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和景泰皇帝朱祁钰。...
原创 她... 清朝的传奇女子,有许多,几乎每任皇帝时期都有,例如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她年轻貌美,地位极高,生下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