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奕詝刚愎自用、身体羸弱,而皇六子奕訢则文韬武略、能力出众。但让人不解的是,道光最终选择了无才无德的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咸丰帝)为皇太子,后来事实也证明,奕詝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
那么,如果当初道光皇帝选择皇六子奕訢为皇位继承人的话,大清会不会多苟延残喘些年呢?只怕大清会灭亡的更快。
首先来说,奕訢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咸丰在位时,因忌惮其才能,找借口削掉奕訢的一切实权,空留一个闲散王爷的虚衔。咸丰死后,奕訢联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整倒了权倾一时的顾命八大臣,奕訢也凭此被授予议政王,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权势赫赫。由此可见奕訢对时局的把握。
不仅如此,奕訢还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然而,随着奕訢声名鹊起,遭到了慈禧的忌惮和打击,后期他在统治集团内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无所建树。
奕訢此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对子女教育,奕訢一生育有四子一女,分别是长女荣寿固伦公主,长子载澄、次子载滢、三子载浚、四子载潢。其中,三子载浚和四子载潢很早就夭折了。长女荣寿固伦公主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慈禧接进宫中教养,那么在奕訢身边的就只有长子载澄、次子载滢了。
长子载澄倒是继承了其父亲的聪颖,其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滢,在《世泽堂遗稿》的序文里写到:
然而载澄虽然有才,但却生性放荡顽劣,经常结交一群纵跨子弟,出入烟花柳巷之地,典型的一个八旗公子哥。更有甚者是他还带坏了小皇帝载淳(同治皇帝),载澄和同治的伴读,又和同治是堂兄弟,可谓是臭味相投,载澄经常带同治微服出宫,到妓院寻花问柳。其劣迹斑斑,可见奕訢家教的失败。
载澄也由于长期的鬼混和不检点,染上了花柳病,在1885年病逝,时年27岁。
次子载滢,在7岁时,被奕訢过继给了没有子嗣的八弟,钟郡王奕詥。不知道是遗传还是怎么回事,载滢和自己的哥哥载澄是一路货色,同样喜欢花天酒地、寻花问柳。后来因抱错了端王载漪父子的大腿,结果,八国联军侵华后,载漪父子被慈禧太后当作罪魁祸首,流放新疆。载滢也被革除爵位,回归奕訢本宗。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当初是奕訢继承皇位的话,大清也不会像后来那么不堪。不可否认,奕訢从各方面看都比咸丰更适合做皇帝。但从其儿子的表现来看,奕訢在教育孩子方面,实在是过于失败。如果让奕訢当上皇帝,他的后人真能接他的班吗?恐怕大清会灭亡的更快吧。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