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元年正月初一,后周大将赵匡胤,在汴梁城外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三百年大宋江山由此开始。印象中,赵匡胤夺取江山貌似众望所归,水到渠成,其实真相并非如此。赵匡胤的老上级、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深孚众望,很受部下和百姓拥戴。不仅如此,他对赵匡胤信任有加,委以重任,赵匡胤却忘恩负义叛主篡位,可想而知,赵匡胤这样做有多不得人心。
赵匡胤篡权自立,背义忘恩,激起了后周武将们的极大愤慨,也遭到了他们的强烈抵制。先后有三个人不服赵匡胤,挺身而出和他较量了一番。陈桥兵变的当天,赵匡胤率领大军返回京师汴梁,在汴梁城内就遭遇第一次挑战。后周的太尉、侍卫亲军步军都指使、大将韩通,听说赵匡胤拥兵自立,十分愤慨。韩通是后周重臣,武将中官阶之高数一数二,是周世宗柴荣的大忠臣。
《宋史》记载,韩通当时正在皇宫内值班,惊闻变故,立即从宫中冲出,带领自己的亲信人马进行抵抗。《龙川别志》记载,韩通“以亲卫站于阙下”,与赵匡胤的人马展开拼杀。因众寡悬殊,韩通抵挡不住,上马狂奔逃往家中。结果运气不好,遇见了赵匡胤手下的剑术高手“王剑儿”,当场被杀,成为后周第一个敢于反抗赵匡胤的武将。
紧接着,更为猛烈的挑战来临。后周猛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镇守西北边境,手握重兵。他作战勇猛,屡立大功,周世宗柴荣对他青眼有加,先后擢升他为太傅、太尉等职衔。赵匡胤篡权后,对李筠的实力非常忌惮,派人前去招抚他,授予他中书令的高职。李筠为形势所迫,勉强接待了赵匡胤的使者。酒席间李筠喝多了,一时失态,命人把周世宗柴荣的画像拿出来,他对着画像痛哭流涕。
李筠当着赵匡胤使者的面,哀悼故主,众人大为吃惊。他的部下们连忙解释说李将军喝多了,勉强掩饰过去。当年四月,李筠忍无可忍,悍然起兵造反,要挑战赵匡胤,为故主复仇。他先后勾结北方的北汉,和原先后周驻守在各地的武将,出兵南下,直入中原。赵匡胤大吃一惊,亲自出面组织兵力指挥作战,并且御驾亲征。李筠还真不是赵匡胤的对手,连吃败仗,在最后据点泽州被攻破后,《宋史》记载李筠“赴水死”,跳进河里活活淹死了。
第三个挑战赵匡胤的,是后周大将李重进。李重进身份可不一般,他既是后周大将,又是周世宗柴荣的表兄弟,历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使相等要职。赵匡胤篡位后,他在扬州一带驻守,对赵匡胤甚为不满。早在北方的李筠造反时,李重进就与李筠书信往来,联系不断,但他一时犹豫,错过了南北同时起兵的最佳时机。李筠失败后,李重进立即起兵造反。
赵匡胤再度御驾亲征,带领大军南下,与李重进开战。不得不说赵匡胤真是个军事人才,所到之处罕有败绩。李重进本就不如赵匡胤,加之手下人心不稳,很快就兵败如山倒。建隆元年十月,李重进驻守的扬州城破,李重进还是个硬骨头,《宋史》记载,他“举族赴火死”,以一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性命。可见,封建时代每一次皇权交替,总免不了会杀机四伏刀光剑影,即使是赵匡胤这样的所谓千古明君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