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也好,成败也罢,都会随大江流去,都会在无尽岁月中逝去。一曲临江仙,诉说着战争年代多少悲苦与无奈。
古代年间战争频繁,哪怕是太平盛世,在边境依然存在大大小小的战事,百姓苦不堪言。
不论史书记载还是影视剧作,最令人揪心的就是战场的无情,万千生命瞬息而亡,万千家庭支离破碎。
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已经成为各国的家常便饭,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势在必行。
从那时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军事大家,孙武演绎了《孙子兵法》,孙膑,韩信,张良,诸葛亮,司马懿,岳飞等等,近代的军事大家有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还有著名的十大元帅,十名大将等等。
今天要说的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在三国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诸葛亮被迫使出空城计那段,不论是诸葛亮自己还是他旁边的书童,都毫无惧色。
司马懿久经沙场,身经百战,小心谨慎,思虑周全难道真的没有识破吗?也许这两个稚嫩的书童才是空城计真正成功的地方,且往下看。
诸葛亮北伐立志中兴汉室,完成刘备遗愿,只道阻且长,唯有逐步规划,不可速求。
从失荆州开始,蜀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虽与吴达成协议,但是没有荆州,粮草运输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心病。
在第一次北伐中,曹魏兵败如山倒,这也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曹魏只好动用最不想动用的军事大家司马懿来对抗诸葛亮。
诸葛亮本想联合孟达给曹魏致命一击,可司马懿星夜赶路,很快就平了孟达之危。
诸葛亮也算准了司马懿的下一步必然是取其咽喉之地-街亭。诸葛亮思虑再三,因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马谡不可大用。
但诸葛亮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一直跟随其左右的马谡前去守街亭,这一决策让蜀军彻底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诸葛亮知道北伐已然失败,于是命大军和城中百姓逐步撤退,自己则准备走一步险棋,独自吓退司马懿。
且看诸葛亮如何安排:
诸葛亮撤下所有旌旗,命城中所有军士一律不可发出声响,违者斩。每个城门前派二十名年轻威武的军士扮作百姓在门口清扫街道,命两名稚子随其左右,诸葛亮则于楼上弹琴。一扇风,一焚香。
司马懿很快率大军到达西城,司马懿信心十足,不着急攻城,停在城前观望。
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悠闲自得地弹琴,左右两名童子姿态甚是傲慢,完全没把司马懿和他的十五万大军放在眼里。又见有二十名百姓在城内外清扫,细细一看,竟全是训练有素的军士,司马懿不由大惊。
司马懿了解诸葛亮,诸葛亮胆子小,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此看来,必有后手,若贸然进攻,必定中伏。司马懿当即下令撤军。
若仅于此,必不可吓退司马懿,诸葛亮料定司马懿会先撤军再做图谋,于是在其撤军路上也做了文章。
司马懿本就疑惑有伏兵,在退军路线上故意走小路缓缓退去,诸葛亮在小路上布了两支伏兵用以吓退魏军。
走到武功山小路时,山坡上旌旗连天,喊杀声鼓声振聋发聩,再看旗上是张苞的字样,以为是蜀军主力,更是抛下武器,轻装快速撤离。
刚走一里,又见关兴旌旗漫山,听声在山谷中回荡,以为有几万,司马懿只得撤回街亭。
曹真是个二愣子,才不管是真是假,就是要追,结果被姜维、马岱所阻,先锋陈造还被杀死。
在箕谷道上还伏有赵云和邓芝,在其掩护下,蜀军才缓缓退回汉中。
司马懿后问山下居民才得知,诸葛亮只有两千五百老弱残兵在城中,武将更是一个都没有,司马懿才意识到,关兴、张苞只是摇旗呐喊,并不敢与之厮杀,可悔之晚矣,蜀军此时已然全部退回汉中之地。
司马懿和诸葛亮虽是敌人,但也可以说是知己,他们互相了解,又互相博弈。
司马懿从曹操开始就备受猜疑,虽有大才,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因为曹操从其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野心,一旦掌权,曹氏家族可能也会覆灭,可见曹操识人的厉害之处。
曹操临终前嘱托曹丕,曹丕临终前嘱托曹睿,都是不可让司马懿掌兵,可终究是天意弄人,司马懿的隐忍最终还是得到了他所想要的兵权,得到了他所图谋的天下。
能做一国之主的必非凡人,识人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特质,刘备,孙权也是一样,识人是相当厉害。
所以司马懿是有顾虑的,司马懿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兵权不可能轻易放手,如果诸葛亮死了,蜀国一亡,东吴再不是威胁,一统天下之势必然形成,司马懿将面临无用之境,被辞归隐还是其次,司马家族可能将不复存在。
因此司马懿成为了天下第一守城大将,他不是打不过司马懿,他是担心一不小心把蜀国给灭了,那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下场可想而知。
司马懿是最不想诸葛亮死的人,就算他看破了这出空城计也得假装看不出来,这样他就还有用处,全天下只有他能与诸葛亮一战。
诸葛亮则不同,诸葛亮在蜀国一手遮天,举国上下无一不服,所以诸葛亮没有后顾之忧,他只想尽快完成北伐大业以中兴汉室。
曹魏不出司马懿无人是诸葛亮的对手,出了司马懿,司马懿有后顾之忧也不敢全力出手。所以司马懿任其折腾,他知道蜀军粮草运输的难处,只要我不败就行,我就守着,守到你退兵就行。
虽局势瞬息万变,但双方博弈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丝细节出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的空城计也说明了一个人的缺点(诸葛亮谨小慎微-胆小)也可以利用其成为克敌手段,制胜法宝。一个人的优点(司马懿生性多疑,思路周全,谋定后动)有时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源头。
最关键的是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越是危急时刻,越要静下心来思虑周全,完善每一个细节,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