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百家号历史红馆原创首发,商业转载须授权!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袁绍从小小的渤海郡谋图大业,名动天下,地广兵足,不但是曹操的劲敌,也是公孙瓒等天下诸侯头顶上的一座大山。但毛主席这样点评袁绍:“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结果兵败于官渡。”那为啥一个有谋无断的人,会在汉末前期,成为诸侯之首了?
近代历史学家方诗铭告诉我们:“世族、豪杰、游侠,是袁绍的优点,也是袁绍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凭借,雄踞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者。”没错,在前期袁绍有着诸多闻名天下的豪杰和名士,帮他出谋划策,后人张国良在三国平话中就点评他手下武将,提出“河北四庭柱”的概念。河北四庭柱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十八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冀州牧韩馥手下第一大将不过是潘凤之流,而袁绍手下就已经有颜良和文丑这样的一等一的武将。官渡之战时,颜良和文丑绝对是袁绍的心腹大将,光凭颜良能领郭图和淳于琼等将领,做数万大军的主帅守白马,颜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心腹。
文丑要差颜良些许,演义里描述文丑能和程普、黄盖、韩当、张辽、关羽、徐晃、赵云打上几个回合、甚至几十个回合,武力怎么也能当得上“勇冠三军”把?不过他实在不是个合格的统帅,追击战时控制不了队伍,哄抢曹操留下的物资,被反击了,控制不了队伍建制度,五千骑兵被数百骑兵冲散队形,他勉强算是第三吧!
之前是论在袁绍手下的排位,现在论一下终身成就。前期在袁绍的手下,张郃和高览明显不太受到重视,官渡之战时,两人一同投降曹操,在三国时代绽放光彩。高览正史记载比较少,是因为他死得比较早,在刘备败走荆州之时,被赵云杀死,较为遗憾的没有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但能死在赵子龙之手,想来也不会是无能之辈。
而张郃在后曹操时代和前三国时代是比较出彩的,首先他常常和张辽一样作为曹操的先锋军,随曹操征战四方,屡建战功,汉中之战夏侯渊死于定军山之战,他代为大帅,率部安全退守陈仓。若要说张郃几个出名的战功那就是在“江陵大破吴军”;“街亭大败马谡”这些,所以论成就,小编窃以为张郃比颜良之辈强多了。
所以武以张郃与颜良争第一,至于评论角度如何,观众自选;文丑毕竟闻名于世,勉为其难排他哥第三;高览的话,由于正史资料确实较少,能排入三国评话的四庭柱,应该不是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