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自古以来一直是欧洲主流社会歧视、憎恨与迫害的对象。那为什么会使犹太人这么惹人讨厌甚至仇视呢?我认为应该是由于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复杂原因。
但与希特勒主导的“纳粹大屠杀”相比,历史上的所有排犹活动都显得微不足道。那么,为什么希特勒要主张“彻底灭绝犹太人”?他推行排犹政策的原因有哪些?这边我们将从历史、政治和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理智讨论下,希特勒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欧洲的各大学术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自16世纪后半叶,马丁·路德的反犹言论一直为德意志的反犹主义者提供理论依据。路德在1543年撰写的《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中提出了对付犹太人的七条恐怖性建议,这为后来的反犹行动提供了理论支持。例如,《冲锋报》的创始人尤利乌斯·施特莱彻在接受审判时辩解道:“如果公诉人读过马丁·路德在1543年撰写的《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那么这位神学博士今天肯定会取代我坐在这个被告席上。”
马丁·路德发表“反犹暴论”的原因
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普遍不欢迎犹太人。例如,斯特拉斯堡等大城市规定犹太人只能白天在城市里逗留,晚上6时必须离开。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起初发表亲犹言论,希望通过改革获得更多支持,但当他发现宗教改革可能导致犹太教复苏时,他迅速转向反犹,发表了《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等反犹文章。
“犹太印象”的持续恶化
进入18世纪中叶,以摩西·门德尔松为代表的犹太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德行和学识改善犹太人的地位,但反犹主义依然根深蒂固。19世纪末,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崛起,犹太人虽然取得了公民权利,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道德属性仍成为攻击的靶子。一些种族学家甚至宣称犹太人在智力和体魄上不如欧洲人,进一步强化了反犹主义。
希特勒为什么号召灭绝犹太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感慨道:“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像犹太民族一样,历二千年而不改变其内在的特性的吗?”他之所以号召灭绝犹太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犹太印象”的持续恶化
一战的惨败让德国失去了大量领土和人口,同时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许多退伍军人、资本家和中产阶层将战败归咎于“犹太人和左派分子的犯上作乱”。魏玛共和国的统治不稳固,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功反而激起了更多仇恨。
希特勒的反犹情绪源于他对一战战败的愤怒和失望。他认为犹太人是导致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状况恶化,他对犹太人的仇恨也不断加深。
十月革命后,一些犹太裔知识分子成为革命领导人,反犹和反共情绪在欧洲蔓延,纳粹主义逐渐成型。希特勒认为,犹太人不仅是德国的经济寄生虫,还通过马克思主义试图控制全世界。
恶魔的崛起:犹太人的噩梦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开启了纳粹统治的序幕。纳粹政府迅速推行反犹政策,禁止犹太人从事各类职业,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
1933年3月,纳粹分子在柏林发动了首次有组织的反犹行动,捣毁犹太商铺,并禁止犹太人经商。同年4月,《恢复职业官员法》颁布,禁止犹太人担任公务员、律师、医师和教师等职业。到1936年,至少有93000名德国犹太人被驱逐出境。
1938年11月,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被犹太青年枪击身亡,纳粹政府借此发动“水晶之夜”,大规模打砸抢烧犹太商店、住宅和教堂。随后,纳粹政府通过法律剥夺犹太人的经济权利,并将他们驱逐出境。
疯狂的种族灭绝
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政府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了顶峰。希特勒要求“全面解决犹太人问题”,建立集中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1942年1月的“万湖会议”决定高效屠杀欧洲1100万犹太人。至二战结束,至少600万犹太人被杀害。
希特勒上台后,将长久以来在宗教和文化领域对犹太人的妖魔化无限放大。德国民众被希特勒的反犹宣传所蛊惑,极力支持纳粹政府的反犹行动。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的愚昧和狂躁,将个人意志付诸实践,最终引发了针对犹太人的血腥大屠杀。
希特勒将反犹主义推向极端,最终在二战中上演了从肉体上消灭屠杀犹太人的世界性悲剧。理解这一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反思人类社会的极端主义和仇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