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时任唐朝宰相的封德彝突然发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在其病逝后更是辍朝三日,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他的恩宠。
能够得到一代明君李世民的青睐,被他所倚重的臣子,按道理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看看李世民手下的臣子就知道了,不管是房玄龄还是魏征,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才。
但是少有人会提及封德彝,并且他也无法跟房玄龄和魏征相比,原因就是在他死后十六年,唐太宗把曾经赐给他的谥号“明”改为了“谬”。
生前风光无限,死后身败名裂
为何病逝十几年之后,曾经被李世民看重的封德彝,竟然被皇帝唾弃呢?那就是唐太宗得知了一件事,这件事让他觉得自己看走了眼。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封德彝就是他身边的老臣,更是跟随李世民参加过多次战役,为他出谋划策,他的很多建议都被李世民采纳,可以说是李世民对他信任有加。
尤其是在虎牢关之战中,封德彝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这样的臣子,李世民一向是厚待的,在即位后更是把他看做从龙之臣。
但是在封德彝病逝十六年后,李世民才得知真相,也就是这时候他才知道,这位老臣对自己并不是忠心不二的,他就是官场中的老油条,深受欺骗的李世民,即使是一代明君,他也无法忍受被人欺骗,故而收回封赠,更改谥号。
那么封德彝究竟做了什么,生前风光无限,等到死后不得善终呢?那还要从公元626年说起,那时候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呈现白热化,两兄弟的争斗已经是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
作为天策府的臣子,封德彝应该没有第二个选择,誓死跟随李世民就对了,其他追随李世民的臣子都是这样的,但是封德彝却不是,他心中另有打算。
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他并不认为李世民就一定能赢,他已经习惯了万事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他暗中跟李建成联系,建议他做事要果断,除掉李世民不能优柔寡断,尽早下手方为上策。
在面对李世民时,反而为他提供了很多对付李建成的计策,如果仅仅是左右逢源,那就小看封德彝了。除此之外,他还跟唐高祖李渊献计献策,要么改立李世民为太子,要么就削减他的势力。
封德彝的一系列操作,让李氏父子三人都认为他是对自己忠心的臣子,直到封德彝病逝,李世民也没有发现这件事情,更是在继位后对他多有倚重。
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阴阳两端之事最终还是暴露了出来,尽管封德彝已经死去十六年,李世民也没办法当做没发生过。
受越国公杨素赏识,与之结为姻亲
能够被李世民倚重,封德彝的才能当然是有的,如果他是一个草包,即使再忠心,也是不能够被封至宰相,在投靠李世民之前,他也曾经受到越国公杨素的赏识。
杨素同样是爱才之人,对于有才华的人,他是十分欣赏的,为了笼络住封德彝,更是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为妻。
杨素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看出封德彝早晚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他擅长揣摩人心的这一能力,让杨素都不得不佩服。
杨素接到隋文帝杨坚的命令,让其督建仁寿宫,为了尽早完成,杨素在这其中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这期间让数万名民夫为此累死。
对杨素来说,能够讨得皇帝欢心,比什么都强,民夫的命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宫殿建成时,他得到的是隋文帝的一顿臭骂。
之正当他担心自己要为此受罚时,封德彝给他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找独孤皇后说道说道,让皇后去看下气势恢宏的宫殿。
杨素刚开始不明所以,但是也按照封德彝的办法去做了,独孤皇后看到奢华无比的宫殿,十分开心,对杨素大加赞扬。看到皇后开心,隋文帝也不再说什么,更是赏赐了杨素不少财物。
事后,封德彝才告知杨素这么做的理由,那就是隋文帝是一位比较节俭的皇帝,看到宫殿过于奢华,当然不高兴。但是看到皇后喜欢,隋文帝也就会跟着高兴,也就不可能再对杨素做出任何惩罚。
可以说在揣摩人心这方面,封德彝是当时的佼佼者,就连位高权重的杨素也远远不及,甚至于曾经感叹,封德彝早晚能够做到他的位置上。
与内史侍郎虞世基狼狈为奸,败坏朝纲
在隋炀帝继位,杨素死后,内史侍郎虞世基开始主持政务,但是他深知自己能力不足,这时候希望有更多有才之人辅佐自己,这时候封德彝主动投靠他,开始为虞世基出谋划策,如果他所提出的计策事事为朝廷和百姓着想,那么也无所谓。
毕竟他曾经追随的杨素已经死去,他想要在朝中拥有更大的势力,或者不被其他人踩下去,依附另一个有权有势之人,也未尝不可。
只可惜封德彝为虞世基献出的不是治国之策,而是跟其狼狈为奸,任何可能违背圣意的奏章都被他们扣押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极尽逢迎之事,经常奉承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营造出天下太平的假象,实际上隋朝的朝政已经被败坏的差不多了。
但是封德彝对此并不以为意,只要没有危及到他的利益,隋朝覆灭也跟他没有关系。之后隋朝末期发生农民起义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隋朝政权倾覆之后,封德彝投靠了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对于此前封德彝败坏朝政的行为,李渊早就有所耳闻,所以封德彝选择投靠他时,他并不接受,并且准备将其罢官遣返,永不叙用。
但是封德彝向李渊进献攻略天下的策略,看了这些策略的李渊大喜,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同样愿意给予更多的机会,之后封德彝在李世民麾下效力。
结语
如果在成为天策府司马之后,他能够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没有二心,或者没有发生阴持两端之事,那么历史上对封德彝的记载,或者是评价,将会更高。
封德彝的一生,足以让人反思,虽然是才华横溢之人,但是投机取巧的行事作风,最终为自己埋下了隐患,被剥夺了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