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伴着一声巨响,天京城城墙被炸破,曾国荃成功攻进被太平军奉为国都的天京。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
攻陷天京后,曾国荃带着杨载福和彭玉麟直奔太平天国圣库。打开后发现圣库中空空如也,瞬间曾国荃冷汗直流,心中直呼:我命休矣!
为何刚刚立下泼天大功的曾国荃会有如此想法呢?历史上的曾国荃最终又是何种结局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晚清名将曾国荃和太平天国圣库的故事。
01晚清名将曾国荃
曾国荃,1824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字沅浦。是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湘军将领。单提他可能了解的人比较少,但是提到他的哥哥,那就是家喻户晓了。
他的胞兄就是曾国藩。曾国荃16岁开始跟着曾国藩学习,十分得他喜爱。自然对这个弟弟的教导更是尽心尽力。曾国荃不仅心思机敏,才华横溢并且写的一手好字。
史书上形容他的字有碑派书法的神韵。其兄曾国藩对他的楷书“爱之不释手”,承认自己“楷书不如沅弟”。
曾国荃的才能,并没有像哥哥曾国藩一样体现在政治上,反而体现在军事上面。
1853年,哥哥曾国藩组建团练湘勇,但是曾国藩出身文臣,对于行军打仗并不擅长。战时胜少败多。
曾国荃为救哥哥弃文从武,组建吉字营,联合周凤山援弛江西,救下哥哥,从此开始独立带队,逐渐成为了太平军的劲敌。
02人屠-----曾剃头
1860年,曾国藩下令曾国荃带兵清剿太平天国军事重镇安庆。打破天京西线屏障。
曾国荃领命后,联合湘军水师,挖壕筑垒,先是消灭了太平军守卫的赤岗岭等4垒。又将安庆围城断绝粮草近一年。
安庆城墙敦厚结实,属于易守难攻之势。曾国荃便让士兵挖地道,在里面填埋火药,一举轰倒城墙。此时城内的太平军基本上手无缚鸡之力,湘军一举夺下安庆。
此战血流成河,浮尸百里。死亡人数达到了近3万人。有2万多人是已经投降的太平军。
据记载,曾国荃俘虏了太平天国的兵将后,将其分成数个100人的小队,分别带出斩首。杀的是人头滚滚,连下达命令的曾国荃自己都毛骨悚然。
曾国荃为了犒劳自己的兵将,允许其破城后在城内烧杀劫掠3日。所得财物均是兵将私产不必上缴。
安庆之战,曾国荃一战成名。朝廷更是赞其“智勇兼施”升他为从二品,御赐黄马褂,赏“巴图鲁”名号。而民间则称其为”曾剃头“。这时的曾国荃才38岁。
03血战天京,终结天国
1862年,曾国藩将主攻太平天国国都天京的任务给了曾国荃。联合当时的军机大臣们详细的给出了一个稳扎稳打的作战计划。
但是未尝败绩的曾国荃觉得清廷昏庸,本就生性高傲更是变得桀骜不逊。并没有按照一开始的计划出战。
他率军疾行,快速的攻下巣县、太平府、秣陵关等地,最终在天京南门外与水师回合,于雨花台扎营备战。
这时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已经全面征召在外的太平军回援天京。
曾国藩写信给他觉得驻扎的位置太危险。让其后退,会和其他将领以后再对天京城徐徐图之。
但是曾国荃认为“不进攻贼之老巢,只不过是一波又一波的防守战而已,现在的位置是攻城的最好位置,在这驻扎虽然有点风险但是事有可为!”。
不仅不退兵,还拒绝了哥哥想要派兵支援的想法。
他广筑防御工事、增设要隘营垒同时加固粮道。联合水师,打防御战,用2万士兵击退了来救援天京的20万太平军。
曾国藩见他成功解围,劝他乘胜撤退,保全战果,固守芜湖。但是他仍然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判定太平军内部混乱,没有纪律。不想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就怯懦。
并且拒绝清廷外籍雇佣军的支援。
大战往往伴随着大疫,曾国荃的军中也不幸感染,死伤无数,元气大伤。即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曾国荃也不曾后退。
以寡敌众,屡次击退天京城外支援的太平天军,斩杀太平军两王。血战2年,终于在1864年的6月,炸塌城墙,攻进天京城内。
04太平天国圣库
太平天国规定不允许军民拥有私产,除了必备的粮草以外,所有的金银财宝、参茸锦缎都需要放在圣库里面。只有洪秀全拥有支配的权利。
可以说圣库里面存放的是整个太平天国14年来所有城市的财富。
清廷密探张继庚曾经密报给清廷,圣库仅金银一项,就存有一万八百万两。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一笔天文数字。
清廷的财政早已经被连年的征战和对列强的赔付变得捉襟见肘,慈禧和朝廷都指望着能够得到圣库里面的财宝填充亏空的国库。
05“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
曾国荃带军攻入天京后,便让兵将搜刮整座城市,他带着杨载福和彭玉麟直奔太平天国圣库。一打开圣库大门,却发现里面应该存有的大量金银财宝不翼而飞。
曾国荃犹如被泼了一盆凉水,心中想着:我命休矣!
他不死心,命令兵将将整个城池掘地三尺也要找出这笔财富,并且亲自提审李秀成,结果仍然一无所获。只能上报朝廷,“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
慈禧和清廷当然不会相信,只会认为是曾国荃贪得无厌,吞没了这笔财产。只是碍于他掌管重兵,先稳住他,再找其错处,加以惩戒。
曾国藩意识到这一点一边据理力争,努力辩驳一边马上代弟弟上折启奏,以身体不适为由,恳求回乡修养。朝廷看在苦劳的份上,允许他回乡养伤。圣库一事不与追究。
06财宝究竟去了哪里?
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曾分析过。太平天国后期混乱不堪,洪秀全在占据天京后就开始挥霍无度,骄奢淫逸。后来洪秀仁等掌权更加的变本加厉。
在张继庚留存下的书信里面就有记载。
如果真像清廷所猜测的被曾国荃贪墨,不可能没有留有流通的痕迹。而且在留存于世的曾国荃及其家人的家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家中紧迫,缺少银两。
那么这笔财富到底去了哪里?至今是个谜题。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