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靖时期的倭寇之乱
创始人
2025-06-30 16:33:04
0

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关于“倭寇”的条说,是指“明时期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对于此种说法,可能是太过于笼统,缺少具体的分析。不同时期的倭寇,其内涵也是不同的。而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倭寇,当属“嘉靖时期”的倭寇之乱。

如果大家对此事件不甚了解,可以观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会有对此一时期倭寇之乱的详细描绘。

林仁川先生在他的《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中,根据大量事实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倭寇”的首领及基本成员大部分是中国人,即海上走私贸易商人,嘉靖时期的御倭战争是一场中国内部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我们在以往的知识学习中,知道明朝时期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以保护自己的海防安全,但是这一所谓的朝廷禁令造成了社会矛盾的不断突出。

而王守稼先生的《嘉靖时期的倭患》说得更为彻底:明朝政府把王直集团称为“倭寇”,而王直集团的内部也故意给自己披上“倭寇”的外衣。但是如果真的要从他们的构成来看的话,所谓的“倭寇”只是名不副实的“假倭”,而作为真正倭寇的日本人,其实也只是王直集团的下属或辅助者,并不是作为这场倭寇之乱的主要领导人。对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嘉靖时期的倭寇之乱说成是日本海盗入侵,史学家给出了几个原因:第一点就是倭寇之中确实有一部分真正的日本人,即人们常识中的“倭寇”,《明史·日本传》中所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十之七。”第二点就是王直等人有意制造混乱,有意保护自己。曾经参与胡宗宪平倭的幕僚所说:“海寇每船约有二百人,首领大都为福建及浙江温州、台州、宁波人,也有徽州人。”在王直等人每打下一块地方,一定会放出风声说是“岛夷”。而不明真相的明朝官府也就误认为海盗入侵。第三就是明朝军官的虚报战功所为,稍有所获便将一船海盗当做是“日倭”。明朝对于所谓的日本倭寇,有着丰厚的奖赏,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舆论宣传。

而如果从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的话,我们必须明确这一时期的倭寇之乱,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所致。首先就是这一时期的倭寇主体是中国的小商人阶层——由于这一时期合法的贸易被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中国商人。还有就是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的王直——要求废止“禁海令”,追求贸易自由化的海上走私贸易集团的首领。所谓的倭寇之乱也可能只是明朝商人自导自演的一场社会混乱。那对于是所谓的中国商人所组建的海盗,为什么又聘用一少部分的日本人呢?首先可能是用他们来对付官兵。日本的所谓倭寇相比于王直所能找到的商人群体,有着更高的战斗力,因为也更容易帮助这些商人攻城略地,而且这些日本人也能更好的吸引官兵兴趣,有助于他们的发展。其次就是用这些日本人来混淆视听。所谓的日本人只会让官兵把注意力放在“倭寇”的问题上,而不会过分注意到这些商人,来保证自身的安全。

其实不管如何分析,我们最终都会将原因归结于当时所执行的政策,政府推行政策的偏颇是导致“倭患”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倭患”的根源在于海禁太严。

既然倭患的根源在于海禁太严,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堵”而是“疏”,简单来说,我们就是要开放海禁政策,才能缓解倭患,以及解决因此所产生的社会动乱。而在抗倭初期,军事围剿的政策来解决倭患并不是很成功,在从朱纨、张经、李天宠到胡宗宪,调动重兵围剿倭寇,劳民伤财,财政不堪重负,民不聊生,社会愈发动乱。平倭总督胡宗宪最后也不得不采取了“招抚”这一手,尽可能的来缓解矛盾,以致解决动乱。

至于这场海禁的结果如何,我们先不做深究。胡宗宪确实招抚了王直,但是迫于国内的压力,又不得不杀了王直,违背了先前的诺言,确实从这点上来看的话,所谓的胡总督确实是“为民做了件好事。”,并且在此后朝野之中形成了关于海禁的一场大讨论。本篇文章先不做分析。

我们站在后世来看,王直确实是做错了,但是如果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虽然王直也做过许多伤天害理的事,甚至于勾结倭寇。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他们走上这条道路是封建统治者的严厉海禁政策所致。但是当时跟随王直的人也大多是两浙靠海而生的人,因此在王直临刑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想不到我竟热死在了这里,死我一人,恐怕苦了两浙百姓”我们先不说他是大义凛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两浙百姓的生活确实在官府这种严厉的海禁政策之中,民不聊生。

明朝这种海禁政策,也一直延续到了大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让他们不屑于与除己之外的蛮夷交流,因而对外贸也实行严格的政策限制,尽可能来维持自己的优越地位,直到自己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所强开,才真正认识到了世界的变化,原来自己的天朝实力,已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甚至有着被灭亡的威胁。这所谓的海禁政策也只是封建时代的自掘坟墓吧。

对于嘉靖王朝这一时期的倭寇之乱,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分析。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一次简单的外敌入侵,实则有着多方面的利益牵连。这其实是历史给予封建王朝的一次深刻警醒,只是当时的人们依旧还在迷茫,以至于落后了世界的潮流,陷于世界的被动挨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朝...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更多独特的参与体验,感谢...
原创 埃... 埃及的医疗实践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依旧对后来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埃及医...
原创 当...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一生救死扶伤,治疗疑难杂症无数,一代枭雄曹操也...
原创 我...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近500位帝王,其中有许多令人铭记在心的人物。例如,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从...
原创 红... 1934年10月之后,中央红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大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二万五千里的北上长征。然而,仍有...
原创 胡... 公元前303年,赵武灵王赵雍与其重要大臣肥义经过五天的深度讨论,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在赵国...
原创 李... 历史长河中,宋代的《东都事略》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宋代第二任皇帝即位时,他曾向群臣询...
原创 庞... 在三国猛将排行榜里,庞德绝对是个充满争议的狠角色。他能跟老年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战绩够亮眼吧...
原创 正...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程同文,时任兵部郎中,突然接到了来自吏部的任命通知,被升为鸿胪寺少卿。这一消息一...
原创 李... 历史开讲 公元643年,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亲自带着太子李承乾与年仅9岁的新城公主前去探望。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