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膑被庞涓脸上刺字,挖膝盖骨,他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创始人
2025-06-28 03:33:37
0

导语:

在我国古代,发生了不少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尤其是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至今仍为我们所用的经典案例,孙膑的"围魏救赵"就是其中之一。孙膑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兵法家、谋略家,他的一生虽然都带着一副残破的躯体,但他的能力却无人能及,甚至是他的师兄庞涓也死在他的计谋之下。那么,庞涓为何要残害自己的师弟?孙膑又是如何向他的师兄复仇的呢?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看一看这对著名的战国师兄弟是如何同室操戈的。

1.少时的同门师兄弟,嫉恨的种子却已深埋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位先生,他从来没有在那一位帝皇手下做过什么官职,也从来不是什么人的谋士。他一个人待在山中,从未出山,但教出的四个弟子,却能够搅乱天下风云,成就一代神话——他就是,鬼谷子。

据传,鬼谷子一生收徒无数,历史上有名的、师承不可考的,似乎都能算在他的头上;然而,事实上是,鬼谷子一生只收过四个弟子:一是主张"合纵"的苏秦,二是主张"连横"的张仪,剩下的两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庞涓和孙膑。

少时,庞涓与孙膑同期拜入鬼谷子的门下,因为年龄的原因,庞涓成了大师兄,而孙膑则是他的小师弟。当时鬼谷子门下只有他们这两个弟子,按道理来说,他们两人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才对。的确,他们同窗时的关系确实是比较好的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然而事实上,两人在鬼谷子处拜师学艺,修习兵法谋略之时,因孙膑比庞涓想得更加周全、更加细致,因为,在拜师时期,庞涓虽然也是个军事上的天才,却处处比不上自己的师弟孙膑。庞涓因此嫉恨孙膑,却从未表现出来。

从庞涓的所为,我们不难看出,庞涓是一个嫉妒心十分之强的人。孙膑之于他,相当于韩非之于李斯。当年李斯就是因为嫉恨韩非的才能,再加上秦始皇又相当赏识韩非,因此李斯才会想方设法的将韩非杀害。不过,现阶段庞涓还没有想要残害同门的心——直到他们离开师门。

2.一朝同朝为官,师兄要把师弟害

庞涓学成之后,拜别师傅,回到了魏国。对于庞涓是如何发迹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但我们能肯定的是:能够作为主帅带兵攻打赵国的庞涓,必定是有本事的。

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成为了魏国的将军。而他和孙膑的人生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刻:如果庞涓能够放下对孙膑的成见的话,兴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杀身之祸,他也能安心当他的魏国将军。然而这种想法也不过是留给我们这些拥有"上帝视角"的后世人,对当时的一个想象罢了。事实上是,孙膑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派人将孙膑请到了魏国。

不过,对于"庞涓将孙膑请到魏国"这一史实,有不少历史评论家对"庞涓这么做的原因"持有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庞涓是因为嫉妒孙膑,他怕孙膑的才能最终会被别人发现,影响到他的地位,于是想先下手为强——先把孙膑杀害;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庞俊将孙膑请到魏国只是出于同窗之谊。直到孙膑在魏国展现出了他的才能,庞涓感受到了威胁,才设计陷害了孙膑。

我们比较倾向于后一个说法——虽然前者才是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庞涓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对孙膑怀有强大的敌意,他不需要又是刺字又是膑刑,直接就可以杀了孙膑;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在一开始的时候,庞涓也许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单纯只是提携同床而已——然然在最后,什么都变了。

孙膑到达魏国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魏惠王十分赏识孙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庞涓生起一股危机感,他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事实上他已经觉得孙膑是一个威胁了。于是他对孙膑痛下杀手:他陷害了孙膑。

于是,被嫉妒蒙蔽双眼的庞涓和其他几个人,设计陷害孙膑,不仅在他脸上刺字——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侮辱;而且还对孙膑处以"膑刑"——挖掉孙膑的膝盖——这也是"孙膑"这个名字的由来。要知道,当时可没有什么麻醉药,也就是说,孙膑是在清醒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的膝盖被挖掉,那得是多么大的痛苦啊,也无怪乎后来孙膑将庞涓置之死地。

3.残疾青年最终逆袭成功

孙膑在自己被抓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一切,他恨庞涓,更想活下去报复庞涓。于是,孙膑抓住机会,向齐国的使者展现自己的能力;最终,齐国使者相信孙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于是便将他带回了齐国,免除孙膑被庞涓继续折磨、甚至是杀害的可能。

公元前354年的时候,赵国进攻卫国,战事一直进展得很顺利;然而,因为卫国是魏国的盟国,在赵国向卫国大军压境的时候,魏国却派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国的主力部队还在与卫国交战,根本没有办法赶回邯郸。无法,赵国只能向齐国求救。齐国当时的统治者齐威王听取段干朋的意见,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救援赵国,孙膑给田忌建议,魏国在外征战多年,国防必定空虚,若是此时出兵大梁,必定能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这便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有趣的是,在这次战役中,孙膑生擒庞涓。不过,孙膑并没有对庞涓做什么,而是将他放回了魏国。是孙膑不想报复庞涓了吗?恰恰相反,孙膑此举更像是"猫抓耗子"——在弄死之前,先从心理上打败敌人。

果然,在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中,庞涓在孙膑刻下的那句"庞涓一定会死在这里"所屈服,在心理上彻底输给了孙膑,以至于最后自杀收场。

结语:

孙膑和庞涓都是那个时代的能人将才,从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庞涓可以说是始作俑者,如果他能真诚与孙膑相待的话,也许最后还不至于惨淡收场。

我国古代能人辈出,但如庞涓此类的也不少,李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这些能人可以友好合作的话,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地强大!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在三国时期,关于蜀汉武将赵云与关羽的实力比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据《三国演义》记载,在袁绍磐河之战中...
原创 张... “桃园结义”是一段永恒的传奇,在那片满是绽放的桃花园,正式拉开了三国大戏的序幕。 多数人只知道,“桃...
原创 抛... 在审视李自成和朱元璋两位历史人物时,我们不妨抛开政治立场,将注意力集中在二者的自我认知上。从这个角度...
原创 元... 元朝覆灭时,有部分汉人选择为蒙古人殉国,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认同 元朝时期,蒙古文化对汉人产生了一...
原创 美... 202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民调。 调查显示,在实验体为3581名美国受访者中,约有82%...
原创 开... 他是我国最心灵手巧的“布衣元帅”。 上马能率兵800歼敌3000,下马能摄影弹琴穿针引线,曾多次挽救...
原创 祖... 中原汉家的文化向来讲究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伦理纲常,一旦谁敢违反这些“铁规”,那可是千夫所指,满城...
原创 杨... 提到杨贵妃,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美貌被无数人赞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她...
原创 王... 今天向大家介绍:我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位列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另二位是段祺瑞和冯国璋)。 王士珍在历...
原创 评... 1955年,新中国在评选十大元帅的时候,元帅人员名单存有争议,当时陈毅在名单上,并且是排第6位,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