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是明君还是昏君?留下一巨大隐患,让其后代自相残杀300年
创始人
2025-06-27 07:33:58
0

众所周知,中国曾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封建”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诗·商颂·殷武》中,其中说“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说白了与分封制极为相似,就是天子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王进行管理,每一个诸侯王都有自治权,平时镇守疆土,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在王室号召下,随同天子作战。

西周建国以后,由于控制的地域辽阔,为了更好地加强控制推行分封制,各诸侯王必须服从天子诏令,共同维护王室统治,是我国古代一个推行时间较长的政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说如此,现代也有人认为周王朝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真正的封建时代始于秦朝,如此说来商朝就诞生的“封建”则出现了断层,因为在秦朝并没有继续使用分封制,而是创造了更加有利于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影响。

秦王朝将天下分为36郡,由中央设置郡守、县令等官职,郡守一方面承接中央下达的命令,另一方面要对下属的各县实行监督责任,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也设置了相应官吏进行管辖。

秦朝的郡县制从中央至地方,削减了繁杂的官僚制度,每一级别都有各自分工,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统治权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至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避免了割据分裂状况,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使得大一统更加完善。

之后的汉朝也沿袭了秦朝制度,然而对比之后的众多王朝,分封制的影响一直没有消除,秦朝灭亡的经验可以得出,如果一个王朝不进行建制分封,皇权得不到地方拥护,很难长久的生存下去,但是如果一味地分封诸侯,地方的权力做大,也难以维持长治久安。

七王之乱、唐朝藩镇割据,都表明了分封制对皇权来说是一个巨大威胁,明朝时期,朱元璋本想继续实行分封制,广封朱氏子孙,但是又联想到之前诸侯篡位谋反不在少数,就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皇权与地方权力维持在一个平衡阶段,为此朱元璋给儿孙封了10多个诸侯王,强调:“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名同时又声明“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想要以此限制诸侯的权力。

似乎朱元璋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朱元璋的接班人死后,只能扶持孙子上位,然而面对战功赫赫的叔叔们,年幼的朱允炆如何不害怕?削藩必须进行,朱元璋曾留下的藩王们成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有人说如果朱标活着,以他的才能或许能避免兵戎相见的局面,想来在他面前朱棣绝不敢与之叫板,如果有异心的话,势必会引起其余诸侯一致讨伐,很不幸朱标活的时间不长,面对晚辈朱允炆,朱棣自然有了更大的把握,史书记载,朱棣多次在公开场合讥讽挑衅朱允炆,此外小皇帝身边还有一大帮整日吵着削藩的“忠臣”,让朱棣更加反感。

在他们的鼓动下,朱允炆雷厉风行的进行削藩,几个实力相对弱小的诸侯王都被以各种理由撤藩,对此朱允炆没有心慈手软,不仅逼迫他们撤销藩位,甚至让他们自杀谢罪,不过当削藩搞到朱棣头上的时候,却踢到了一块铁板。

朱棣常年征战沙场,十分清楚小皇帝的内心所想,看准了这是要从弱者开刀,很快就会削到自己头上,于是朱棣率先在大难临头之前,联合其余诸侯商议对策,小皇帝身边的谋臣,没有想到朱棣竟然这么难对付。

朱棣逼迫其余诸侯站到自己的阵营中,随后以“清君侧”为名,向朝廷进军,这一切都是朱元璋没想到的,当初为了巩固皇权,下令地方诸侯有进京靖难的权力,此时朱棣打出的正是这张牌,靖难之争打了整整三年,最终以朱棣取胜告终。

朱棣之所以取得成功,离不开儿子朱高煦的帮助,作为最像朱棣的儿子,朱高煦身上有父亲骁勇善战的影子,朱高煦在靖难中表现出色,多次取得决定性胜利,据说朱棣十分喜欢这个儿子,曾暗示“你兄长体弱多病,你好好干”这句话激起了朱高煦内心的狂热。

在战场上朱高煦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功告成以后,身边围绕了许多投机取巧的人,几次离间朱高煦与太子之间的关系,虽然朱棣并不喜欢长子朱高炽,但是朱高炽宅心仁厚,执政能力极强,绝非等闲之辈,在朱棣外出征战的时候,正是这个胖儿子为自己守住了老巢,打消了朱棣在外征战的顾虑。

因此朱棣并不想废掉朱高炽,几次争斗没有结果,朱高煦不愿放弃,好说歹说才去地方就藩,可惜朱高炽命途多舛,登基一年后就驾崩了,皇位传到了儿子手里,此时朱高煦的皇帝梦再次燃烧,只是苦于没有起兵造反的理由。

在部下的劝说下,想要半路劫杀去京城就任皇位朱瞻基,结果错过了机会,等到朱瞻基继位之后,对于皇叔十分礼让,结果换来的还是反叛,只不过朱瞻基早就预想到了这个叔叔会造反,根本没有给朱高煦机会,即刻平定了叛乱,本来想着放他一马,结果朱高煦不领情,最终被活活杀死。

除此以外,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藩王造反就是宁王朱宸濠了,起初朱宸濠气势十足,然而放松了防守老家南昌,被人从后方偷袭,导致朱宸濠无家可归,最终被拿下,几次藩王之乱只要朱棣取得了胜利,其中或多或少都与朱元璋留下的制度有关联。

参考资料:

【《封建制度解析》、《明史》】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曹操与诸葛亮:错失的相遇》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这是对诸葛亮的赞誉,他是三国时期的...
原创 毛... 毛主席提名李济深当副主席,有人不服气,周总理:听他的不用长征 1949年的北京,秋意渐浓。人民政协会...
原创 毛... 一张老照片,首次相见。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唯一一张毛主席和锦旗合影的珍贵镜头和罕见画面。温馨的一幕,永...
原创 吐... 《——【·前言·】——》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吐蕃王活捉了一名唐朝的大将,眼看就要将其斩首。 而就在...
原创 揭... 在古代最强大的特务机构是出现在明朝,我们都知道锦衣卫东厂西厂,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创 唐... 唐朝的开放政策在诸多方面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方面 文化繁荣与多元融合 唐...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大事,那就是苏联解体。 没办法,苏联解体的隐患,早在斯...
原创 晚... 骆秉章出生于广东花县,虽家道中落但志向高远,历经多次科举失利后终在不惑之年考中进士,开启仕途生涯。 ...
原创 这... 标题:长平之战:赵国的哀歌与战神白起的陨落 战国烽烟,天下大争。其中,长平之战作为历史上规模宏大、...
农界第一人 国家士无双——纪念... 编者按:12月12日至14日,“千年古县瑞安行——高校文史专家走进农学家许璇故里”活动在瑞安举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