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时的匈奴弱,秦汉时的匈奴强,这两个匈奴是一回事吗?
创始人
2025-06-26 14:33:42
0

大家知道,在秦汉时期,匈奴曾经一度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外部威胁。但有意思的是,在秦汉之前,虽然战国各国彼此攻战不断,当时的匈奴对中原却似乎威胁没有那么大,匈奴南侵的记载似乎并不太多。

秦朝连接列国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匈奴

而在秦朝统一的前期,在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还曾收复河套地区,使匈奴北退700多里。但从秦末开始,中原王朝面对匈奴确实陷入了劣势。对于这种实力逆转,也许有些朋友会认为这是秦末战乱导致实力内耗所致,但除此之外,其实草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双方实力逆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匈奴这个名词至少在公元前318年就已经出现,但直到秦朝后期,匈奴在草原上一直并不是一个很强盛的存在,而当时在草原上东南西北4个方向也存在着至少4个彼此对峙,相互攻战的部落联盟:即东部的东胡、北部的丁零、南部的匈奴和西部的月氏。

而在这4个体系中,月氏曾以战马众多而著称(“月氏马众”),而马的数量在古代曾经长期可以与武力划上约等号,所以当时的月氏无疑是草原霸主。在匈奴崛起过程中,其核心人物冒顿(mò dú)单于,也曾经作为质子被派往月氏,这也可以说也是当时匈奴对月氏处于臣服状态的一个例证了。

战国时期北方草原有多个不同的部落联盟共存

但可以说草原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始自冒顿被派往月氏做人质。这个冒顿本来是匈奴的太子,但后来他的父亲头曼单于想立年轻阏氏(yān zhī,匈奴王妃的称号)的儿子为太子,产生了废掉冒顿的念头。

所以头曼就故意派冒顿去月氏做人质,而且在冒顿到了月氏之后不久,他就派兵攻打月氏,希望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而月氏当时确实已经决定要把冒顿给杀死,但这冒顿确实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很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处境危险,所以竟然很快偷到月氏两匹好马,骑着逃回了匈奴的领地。

而冒顿活着回来明显是出乎头曼的预料,当时他也没法立即杀死冒顿,所以也只能重新给了他太子的待遇,让他统领1万军队。但在当时,这些军队只是名义上听命于冒顿,实际上控制他们的还是头曼。

塔吉克斯坦出土的古代金像,疑似匈奴骑兵

但冒顿对之前头曼要借刀杀人也非常清楚。所以他表面上顺从头曼,私下里却开始着手夺取军队实质的控制权。《史记》里对冒顿掌控军队的过程有一段非常生动的描写。

当时冒顿制作了一些响箭,要求无论自己把响箭往哪射,手下军队都要把箭射向同一个地方。之后冒顿先后用响箭射向了自己的宝马和爱妃,军队里自然有人不敢跟随他射,而冒顿则以此为由将这些人先后处死。

经过了这个残酷的过程,那些不听冒顿话的士兵都被杀死,这支军队也真正转变成了冒顿的心腹。而这时冒顿又用头曼的一匹宝马做了测试,看到军队里所有人都跟随自己放箭射向宝马之后,冒顿确认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头曼外出打猎的时候,他终于把响箭射向了头曼,而他的军队也立即万箭齐发,把头曼射死,冒顿成为了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

疑似描绘匈奴人摔跤的出土铜牌

但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这时的匈奴只是草原至少4个部落体系之一,所以他成为了匈奴的首领其实暂时也还改变不了什么。而之前匈奴不仅臣服于月氏,相比东方的东胡也处于下风。所以当时东胡得知匈奴政变的消息之后,认为自己可以从匈奴内乱中获得,立即派使者向匈奴索取各种利益。

东胡的要求很快引发匈奴群臣的怒火,但冒顿还是首先示弱,同意给东胡宝马和美女。不过在东胡要求匈奴割地时,冒顿却充分利用了匈奴人怒火,断然表态土地是生存的根本,绝对不能送给东胡,并以此为由把同意割地的大臣杀死。之后,冒顿借势统领匈奴军队对东胡发动了突袭。

而东胡找事就是认为冒顿立足未稳,无力发动战争,所以完全没有防备,这样匈奴在战争中很快大败东胡,夺走其大量民众、牲畜和财物。东胡的主要实力都被并入匈奴之中,其余部迁徙之后分裂成了鲜卑和乌桓等部。

月氏被匈奴击败后迁徙路线

这样匈奴的实力就得到显著增强。公元前203年(楚汉争霸时期),冒顿又对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并将其击败,夺取了其大量领土,使月氏在草原地区的霸权受到动摇。

而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在先后击败东胡和月氏之后,匈奴其实已对发生了质变,但之前一直专注于对付项羽的刘邦未必对这种变化有充分的认识,很有可能还是以过去的匈奴为依据进行战争准备,对形势产生了严重误判,而这种误判很可能也是刘邦陷入包围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而在白登之战过后,汉朝和匈奴之间开始以和亲换和平。而匈奴在又积蓄了20多年实力之后,在公元176年和174年前后又先后两次对月氏发动了大规模战争,月氏在这两次战争中都遭遇惨败,其中在第二次战争中,月氏王也被匈奴杀死,其头颅还被匈奴做成了酒具,而这使月氏明白自己已无力抗衡匈奴,最终选择西迁西域。

汉初面对的匈奴势力范围大致是这样

而在此期间,匈奴还将丁零部落联盟也予以臣服,使之前四分五裂的草原地区基本统一。所以其实在秦末汉初,中原王朝所面临的匈奴和战国时期的匈奴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再加上古代游牧族群天生的武力加成,在这种情况下,秦末汉初面对匈奴一度处于劣势也就丝毫不奇怪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内容

原创 ...
掼蛋那可是智力和策略的较量呢。在牌桌上,炸弹用得好不好常常能决定胜...
2025-08-19 00:34:37
原创 ...
1975年1月,蒋介石在临终之际,邀请伟人访问宝岛,想要完成多年来...
2025-08-19 00:33:44
原创 ...
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
2025-08-19 00:33:29
原创 ...
在夺位的巨大风浪中,忽必烈凭借强大的武力成功击败了阿里不哥和联军,...
2025-08-19 00:33:27
原创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中央同意将南方八...
2025-08-19 00:33:19
原创 ...
前言 他们,曾是一个泥腿子、一个莽夫和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就是...
2025-08-19 00:33:13
原创 ...
战国时代,绵延两百五十余年,群雄并起,齐、楚、燕、韩、赵、魏、秦,...
2025-08-19 00:32:52
原创 ...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脱脱。他后人称为元朝...
2025-08-19 00:32:44

热门资讯

原创 比... 8月14日,一个令汽车界瞩目的消息传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这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赛车场...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重拳整... 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体...
原创 5... 8月19日凌晨,ATP1000辛辛那提大师赛决赛进行,对阵双方分别是世界第1辛纳和世界第2阿尔卡拉斯...
原创 宋... 武庙72将是宋朝时一个著名的团体,它的全称是“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其中,张良独居第一档;管仲、...
中国书法史:元代后期隐士的书法 先说隐士的定义: 隐士,又称高士、隐君、逸士、处士等,以清高孤傲、洁身自爱、知命达理、视富贵如浮云为...
原创 灭... 《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323期中,申公豹劝说殷洪,提到了“百年之后,谁为继嗣之人”这一关键问题,引起...
创意视频|看唐山如此“霸尖儿” 1878年成立的开平矿务局,是中国最早使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煤矿,它的建立标志着国内煤矿业的重大变革,...
原创 中... 太监,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承载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古代的太监,是经过物理阉割的男性官员,专为皇室服务...
原创 四... 《——【·前言·】——》 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带领数万将士在此饱受煎熬,面临生死抉择。几代...
原创 慈... 1908年11月14日,被慈禧囚禁多年的光绪皇帝崩逝于瀛台涵元殿,仅仅过了一天,慈禧也病死在皇宫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