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随着法国勒芒赛道的方格旗挥动,我正盯着电脑屏幕,频繁刷新直播。当83号红色法拉利赛车冲过终点线时,香槟泡沫似乎从屏幕里溅了出来,仿佛洒在了我的脸上。由库比卡、叶一飞和汉森组成的车组,跑完387圈,稳稳地捧回了全场冠军。说实话,当我看到“中国车手”和“勒芒全场冠军”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时,心脏一下子就猛跳了起来。叶一飞,这个名字,肯定该镌刻在赛车历史的石碑上了吧?而法拉利真是够霸气的,2023到2025年连续三年夺冠,简直把“统治力”三个字牢牢钉在赛道上。
去年看勒芒比赛时,我还和朋友抱怨过,中国车手什么时候能站上领奖台?谁能想到,转眼间,叶一飞竟然直接飞跃而起。排位赛第一轮,他居然用一套轮胎跑完了首个飞行圈,并且跑出了全场最快单圈——你知道吗,轮胎已经磨得几乎要见钢丝了,这家伙的胆量和技术一样疯狂。进入超级杆位赛时,镜头扫过他头盔下的眼神,简直像是饿狼盯上了猎物。正赛更是惊艳,两次夜间出场,第一次追赶了20秒,第二次追了10秒。过弯时,车轮几乎擦着护栏飞了过去,每一圈的策略都像是在下棋,步步为营。尤其是第二次超越时,直播间的弹幕炸开了:“这过弯角度是人类能开出来的吗?”“叶一飞是不是装了夜视仪?”到了保时捷发起最后冲刺时,我的手心都冒汗了。好在AFCORSE车队稳如老黄忠守城门,死死地把领先位置牢牢控制住。
有些人可能觉得,勒芒赛不就是开车绕圈吗?错了!这项比赛从1923年开始举办,历史悠久,比我祖父的祖父还要古老,是全球最经典的耐力赛之一。法国西南部的小城勒芒,每年夏天就像被赛车引擎烤得滚烫——24小时不停歇,车手要应对高温和极度疲劳,赛车也要忍受机械的剧烈磨损,简直像打了一场持久战。我一个玩赛车游戏的朋友曾告诉我,他在虚拟勒芒跑了6小时就累得手腕抽筋,想象一下现实中的24小时比赛是怎样的挑战。叶一飞和他的队友们跑完387圈,平均每圈的速度简直像火箭一样,这哪里是比赛,简直是用意志和技术与时间进行硬碰硬的较量。
翻看叶一飞的资料,我不禁愣了一下,他竟然才25岁——2000年6月16日出生!想想我25岁时,还在为毕业论文焦头烂额,他已经是法拉利的官方车手,代表AFCORSE车队夺得了法国F4总冠军和欧洲勒芒系列赛冠军。突然想起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16岁时,他在法国参赛,语言不通,只能靠比划和技师沟通,冬天训练时,手冻得连方向盘都握不住。如今,回头看,那些在寒冷车库里啃面包的日子,恐怕已经成为他赛车生涯中的动力源泉了吧。雷军昨晚发的祝贺消息我看了,真心觉得他所说的“这是中国赛车的巅峰时刻”一点不夸张。还记得小时候看F1比赛时,解说总是说,“中国车手什么时候能站上顶级赛场?”现在,叶一飞直接把“顶级”俩字踩在了轮胎底下。
不过,看完这场比赛,我心里却有些小小的疑问。勒芒冠军的确让人激动,但中国的赛车运动,距离真正的“全民狂欢”还有多远?国内能够叫得出名字的赛车手屈指可数,专业的赛道也就那么几个,很多人依然觉得赛车是“富人的游戏”。叶一飞这次能一飞冲天,是否能让更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赛车?能否促使更多车企投资本土赛事?毕竟,一个冠军的意义,不应该只是朋友圈中的几句惊叹,而应该是在中国的土壤里扎下赛车文化的根。就像当年刘翔夺冠后,多少孩子开始练习短跑一样——叶一飞这一次的油门,是否能推动中国赛车的“黄金时代”到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