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来明清就出现过冰河时期,被称为小冰期,造成的损失不可计量
创始人
2025-06-24 09:03:39
0

明末清初时崇祯皇帝继位,原本想要做一个治家理国的君王,但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夹杂在一起,加上天灾人祸最终导致四处的农民发起了起义。

其实造成这个局面并不全是崇祯的原因,天灾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当时的温度骤降,导致多地大旱,土地没有收获粮食所以百姓闹起了饥荒。

这次温度的骤降是一次小规模的冰山推进活动造成,被称为历史上的明清小冰期。

这段时间的地球陷入混乱,夏季发生洪涝和干旱,冬季温度极低,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大数的百姓都在这段时间冻死、饿死。

明清小冰河期的形成

冰河时期在现代人的眼中是千万年前的事情,但是其实一直贯穿在人类生活之中。

在明清时期就有一次小规模的冰川推进活动,全球都进入了一个寒冷的时期。

在中国这段时间就被称为明清小冰期,冰期的时间跨度并非数月而是延续了三百多年,冬天的时候就连江南一带都出现了漫天冰雪的奇观,温暖的南方河流首次被冻住,上面可以直接行人。

南方都如此,北方的灾情更是严重,最低的气温低于零下四十摄氏度,滚烫的热水接触空气都可以成冰,人类很难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如果长时间呆在室外,很快都会被冻成雕塑。

明清小冰期带来的影响

历史上称为这段为混乱时期,究竟都有多混乱呢?

根据《明史》记载,在崇祯时期,自然灾害重要有旱灾、蝗灾、洪涝、台风、冰雹、地震和暴雪等。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旱灾。电视剧里常见古代百姓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旱灾,起初以为是统治不到位的人为原因,其实都是天灾导致。

中国历史上的大旱并不是常年的事情,史料记载在明朝之前,只有晋朝和南北朝两个时期有过记录。旱灾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灭顶之灾,明清时期中国是农耕社会,百姓一年的吃食都依靠每年的收成。所以老天爷的心情决定着未来一年有没有粮食,老天爷赏饭吃就会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田地有充足的雨水合适的温度,收成才会好。

但是旱灾眼中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没有雨水,田地得不到灌溉最终颗粒无收。旱灾带来的不仅是百姓闹饥荒,土地干旱还带来了蝗灾和地震。

冬季的时候才是小冰期最厉害的时候,腊月时,广东一带接连三天降下大雪,积雪数尺之深。要知道南方的天气温暖,发生这种诡异的现象让南方百姓猝不及防。当时南方的湖水少见的结了冰,寸厚的冰面甚至可以让行人直接踩上去。南方的百姓纷纷添袄加衣,但是南方的湿冷寒冷刺骨,再多的衣服都难以保暖,无数贫困的人家直接冻死在大雪之中。

科学家认为出现异常的这一年,是历史上最寒冷的一个寒冬,就连靠近赤道的海南都被大雪覆盖。很多人以为寒冷带来的后果完全可以人为避免,但是天灾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人类,冰冻灾害首先影响的就是农业和动物。

现在的冬季,人们可以通过塑料等保温材料作为隔断,保证作物持久在温室之中。但是过去没有这些器材,农耕只能听天由命,一场冻灾让很多作物都被冻坏,来年的时候没有活着的作物,百姓的面临着没有作物的窘境。

明清小冰期百姓的应对方式

天灾面前人类显得十分弱小,皇宫贵族尚且有足够的炭火暖炉,足够的保暖衣物和粮食可以囤积储备。但是普通的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只能靠自然界的材料,尽可能的取暖。

燎炉取暖

古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火,用火来照明、取暖、烹饪。之后随着人类文明逐渐成熟,到了春秋时期,百姓能够将火作为能源使用,当时出现了一种烧炭取暖的工具,叫做燎炉。为了方便使用,燎炉的上方放置了木炭,方便随时添加燃料,既可以保存火种不灭也可以方便加炭。这种取暖方式能够让百姓获得稳定的热源,保证室内的供暖。

培土法保证作物御寒

这种方法常见于普通百姓家,为了保证土地能够顺利度过寒冬,百姓们研究了一些方法让土地升温。

在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有记载,百姓在冬季为了保护果树、农作物的根部不被冻伤,会分堆燃烧柴火、秸秆等燃料,让热气灌入土壤之中,热气能够使土壤疏松并且提高地下的温度。保证了作物的生长,来年才有足够的粮食保证温饱。

包裹法保证作物不冻伤

除了利用加热的方式,让作物能够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外,还有百姓会用废弃的布料,将果树等树木的底部树干部分包裹起来。这样能够防止外界严寒的侵袭,减少冻伤对树根的伤害,尤其是果树的根部需要细心呵护,才可以保证树木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

作物迁移种植

除了百姓对自家作物的保护外,国家也要保证能够有正常的粮食收入。利用培土加热、包裹树干的方式保暖,只能够解一时之需,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所以国家开始将作物往温暖的地方迁移,例如荔枝、椰子等作物,都逐渐迁移到了海南一带。

明清小冰期对社会的影响

虽然明朝末期在历史上一直是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一个朝代,百姓都民不聊生,才会有多地农民发起起义,但是当时的小冰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不论是哪个朝代的人,都没有办法与大自然的力量进行抗衡,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让人能够躲避大自然的侵害,我们有了足够强的防护能力。但是每一样都需要借助大自然本身的力量,如果有一天自然资源也被人类取尽,可能现代人类也要再受一次过去的苦难。

文/扒拉文史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山... 中新网拉萨8月13日电 题:从山谷走向领奖台 次旦玉珍的滑雪登山逐梦路 作者 李林 一次次登山爬坡、...
原创 洛... 前言 血腥的黄巢之乱,让洛阳城内血流成河。这场震惊天下的战役,不仅有朱温与周武的龙争虎斗,更有黄巢...
原创 抗... 1937年,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部队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就在这个特...
原创 太... “满清十大酷刑”的名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里边的“凌迟”酷刑更是惨无人道! 但是偏偏有一人却能做...
原创 玄... 关于玄武门之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李世民为什么能逼李渊让位给他?李渊当时还是皇帝,权势不是更大...
原创 纪... 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广东江门和清华南北互动 在清华大学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2023年人...
原创 老... 相传孔子死后,弟子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三年。子贡因深得老师器重,守墓更是长达六年。现代版“结庐...
原创 回... 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没少受到各路妖怪的觊觎,而孙悟空打死的妖怪也都是为害一方以及觊觎唐僧的。 ...
原创 6... 1966年5月,当时尚在家中的叶剑英突然收到一则重要消息:党中央已经决定让他领导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原创 有... 唐代的开放源自于那个时代国家(唐朝)实力综合体现;是一种国家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民族自信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