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部队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就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军官兵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
改编命令发布20天之后,八路军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
红军改编命令
就这么短短的20天,八路军的称呼却在我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心中驻留了下来,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八路军。
红军战士留恋“红五星”,对“青天白日”徽章有发自内心的抵触,因此,对于红军官兵来说,“换装”绝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另外,此次改编,大部分红军将领都被降级使用,有的甚至“官降三级”,官兵们难免会有些情绪。
好在我军历来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有极高的宣传教育水平,因此,这些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接下来,按惯例,“国民政府军委会”开始给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授衔。
老照片
朱老总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授予朱老总的军衔是中将加上将衔。
中将加上将衔,这是怎么个意思呢?
说到底,这就是“员额有限”带来的问题。
国军对上将名额在数量上有限制,当时,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二级上将的名额数都已经达到上限。
所以,“中将加上将衔”就是一种过渡,或可理解成“候补上将”,等上将名额空出来了,“候补上将”才有可能正式晋升为上将。
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的八路军高级军官还有刘伯承与贺龙两位。
授予他们这个军衔的理由是:在加入中共武装之前,刘伯承、贺龙都曾经是国民党“军”一级的高级军官。
刘伯承曾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贺龙曾是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军长。
老照片
国民党还给以下10人授予中将军衔,他们是:
军委会政治部周副主任,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厅长郭沫若;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八路军总参议宣侠父;
八路军第115师林师长,129师师长刘伯承,120师师长贺龙,120师副师长萧克。
还有新四军军长叶挺。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被授予少将军衔。
国民政府总共授予21名八路军和新四军将领少将军衔。
老照片 陈毅 粟裕
其他19位少将是: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343旅旅长陈光,343旅副旅长周建屏,344旅旅长徐海东,344旅副旅长黄克诚;
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周士第,358旅旅长卢冬生,358旅副旅长张宗逊,358旅旅长彭绍辉(后),359旅旅长陈伯钧,359旅副旅长王震;
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385旅旅长王宏坤,385旅副旅长王维舟,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386旅旅长陈赓,386旅副旅长陈再道。
八路军徽标
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少将军衔的这些人中,聂荣臻、徐向前后来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
徐海东、黄克诚、陈赓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
张宗逊、王震、彭绍辉、陈伯钧、陈再道、周士第、陈锡联、王宏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当时,杨勇、杨得志、宋时轮、贺炳炎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上校军衔。
18年后,新中国授予了这四位将军上将军衔。
此外,在抗战初期,为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交往或统战工作需要,还有一些干部被授予了相应的军衔。
比如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周素园少将、童陆生少将、张克威少将;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领导也被授予军衔,他们是:
“太原办”主任彭雪枫少将、“上海办”主任李克农少将、“广州办”主任张云逸少将衔、“重庆办”主任钱之光少将、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上校衔、驻兰州办主任伍修权上校衔等等。
老照片 改编前的红军战士
由于新四军主要由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改编而成,因此,无法与八路军相提并论,因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仅仅给新四军几个主要负责人授衔。
在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