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这两位“静妃”,一位怀着孩子回娘家,一位七年四胎当皇太后
创始人
2025-06-23 22:32:27
0

说起清朝封号相同的女人还真不少,比如庄妃、珍妃、海贵人等等,即便封号相同,命运却不一样,今天湘妹子要和各位讲的清朝这两位“静妃”,命运也大为不同。

第一位是顺治帝的皇后孟古青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是孝庄娘家侄女,话说孝庄为了能让顺治早点实现亲政不致大权旁落,故而早早的就为顺治挑选了一门好的婚事,那就是来自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的出身、家世背景都算不错,而且还与顺治算得上是亲上加亲,孝庄为顺治安排这门婚事可谓是用心良苦,然而顺治对此似乎并不领情,居然将其废黜了,顺治之所以废黜博尔济吉特氏,是因为博尔济吉特氏长相很丑么?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史记载,孟古青长相:足称佳丽。

然而这么美丽的女人,却有两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奢侈无度和嫉妒心强。当时大清的战事未停,国库空虚,可是博尔济吉特氏奢侈无度,生活用具必须要用金子来做,这一点让顺治十分不满,而且博尔济吉特氏对于比自己漂亮的女人就想置人于死地,这也让顺治很是苦恼,因而博尔济吉特氏不仅没有得到顺治的宠爱,还想方设法要将其废除,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废掉了博尔济吉特氏并将其改居为侧室,降为静妃,据说后来怀着孩子回了娘家,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第二位是道光的妃嫔,也是姓博尔济吉特氏,在十几岁的时候便入宫,初入宫时只是静贵人,不过因为与道光年龄相差甚远,所谓“老夫爱少妻”,博尔济吉特氏入宫后很快就得到了宠爱,并且七年生了四胎(三子一女),由于接连生育子女,所以地位也不断的提升,博尔济吉特氏最后成为了静皇贵妃,成为了后宫第二大主位,随着孝全皇后逝世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后宫之主。

道光帝驾崩后,咸丰帝即位,博尔济吉特氏被尊封为康慈皇贵太妃,不过在她自己的愿望并不是止于皇贵太妃的位置,后来在她临终之前,博尔济吉特氏的儿子的恭亲王奕跟咸丰帝请示并且的苦苦哀求之下,咸丰帝不得已同意将其封为康慈皇太后,九天后,博尔济吉特氏便病逝了,其谥号为孝静成皇后!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袁... 中国的末代皇帝究竟是谁?这是一个严肃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人说是爱新觉罗·溥仪,也有人会说是袁世凯。 袁...
原创 康...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勤勉为政,国力日益壮大。但是到了晚年,他开始变得保守,放宽了对贪官污吏的处罚力度。...
夏文化探索有重大突破 新发现极... 新华社电 记者从河南洛阳古城村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夏文化探索取得重大突破。在与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
原创 前... 前3千纪 ,或称 前第3个千年 ,跨越了整个 青铜时代 的早期和中期。 古埃及 文明在 古王国 时期...
原创 缅... 南宋咸淳七年,也就是元朝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在大都开国登基,国号大元。元朝攻灭南宋的战争正在激...
原创 元... 提及满清我们都知道有吴三桂,范文程,洪承畴三个主要汉臣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不世之功,元朝也有这样的汉臣...
原创 明... 《——【·前言·】——》 明英宗朱祁镇,或许是明朝历史上最令人失望的皇帝之一。荒唐的行径、无所作为的...
原创 李... 李渊从未想过,他一生文治武功,会在晚年失去儿子的皇位。他最宠爱的三个儿子,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为...
解锁赛道“新体验”!比亚迪全地... 在8月14日,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作为国内首批新能源汽车专属全地形赛车场,以“全民赛道、...
原创 1... 1935年,张国焘打算脱离队伍另起炉灶,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同志的支持,他找到了朱老总,并且要求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