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霍光式专权:顾命大臣的悲催,张居正、鳌拜也逃不出
创始人
2025-06-19 15:04:11
0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霍去病同父异母弟,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初受霍去病提携,安之于都,后侍奉汉武帝,“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武帝后期,倚重霍光,临死之际,赐予霍光周公背负成王图。武帝死后,霍光受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汉昭帝。昭帝即位不久,金日磾病逝,上官桀和桑弘羊因谋反被霍光诛杀,朝政大权集中于霍光。从此,霍光掌握汉朝最高权力近二十年。昭帝崩后,霍光废立昌邑王刘贺的皇位,又推刘询即大位,是为汉宣帝。这一段时期,也是霍光被后人诟病专权的时期。

受托孤的不止一个人

根据《汉书》记载,霍光历职三朝,大权在握,死时葬礼隆重,汉宣帝亲自吊唁。可是不久,霍家即被抄家,子孙亲属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上演了一出经典的托孤大臣颠覆大戏。

估计是受到周公的感召和影响,此后的中国历史上,在老皇帝生命垂危,太子尚幼时,老皇帝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托孤”,最著名的大概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此外还有明朝隆庆皇帝托孤张居正,清朝顺治皇帝托孤鳌拜。当然,先帝托孤选定的顾命大臣,肯定不止一个,一方面是保证顾命大臣之间可以互相制衡,另一方面也能共同面对帝国大的危机。但是经过历史的荡涤,后人往往只记得一个顾命大臣了,这不是后人遗忘了谁,史书漏写了谁,而是几个顾命大臣没几天就会变成一个顾命大臣。

霍光很快取得大权

史料记载,与诸葛亮同时接受诏旨顾命的还有李严,与张居正同时受命的还有高拱、高仪,与鳌拜同时受命的还有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其他接受顾命的大臣也是当时有权势的重臣,结果都跟霍光的其他几个同事一样,死的死,逃的逃。

为什么顾命大臣只能有或者说只能剩一个?

专制社会里的皇权只能归于皇帝一人,即使皇帝失势,权力发生转移,也只能转移到一个人身上,或者是丞相,或者是将军,或者是皇后,或者太后,历史皆有对证,这是专制权力的本质,专制就是独裁,就是一言堂。即使先帝费尽心机设置若干顾命大臣,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权力倾轧,互相消灭,最终归于一人,诸葛亮、张居正、鳌拜都是明证,包括后世孙中山先生逝世之际,把儿子孙科和一众国民党元老叫到一起,也是有一定托孤意味的,但是权力仍然也是在在几年之间快速转移到蒋介石手中,这是专制权力的特点,不会因为人不同而不同。

但是为什么顾命大臣的身后又多是不好的?

自身的修为在身后的作用也很小

这就牵扯到中国古代王朝的一个正统问题,从周王朝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成为选定王位继承人的标准,后来逐渐出现了兄终弟及的特例。但是说到底,江山还是在一家里面传承,不会跑到别家的轨道上去。古代中国会因为一个非皇室血统的“逆民”登了大位,而汇聚起百万人马前去“讨逆”,而讽刺的是,一旦讨逆不成,被造反的人夺了天下,历经几朝之后,一旦出现新的“逆民”,民间又会汇聚新的力量去保护原来前朝的“逆民”的江山,这种实例比比皆是。比如明末清初,为了反清复明,晚明政权和民间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一旦清朝皇帝坐稳了天下,历了几朝,到了清末,出现了革命党人,民间又会有大规模的力量来维护清王朝的“正统”地位,且不说有“辫子军”张勋复辟,光因为剪辫子的问题就闹出许多啼笑皆非之事。

说回到顾命大臣身上,顾命大臣往往排除其他的几个。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帝的臣子,但渐渐成为了实际上的专权独裁者,行使着皇帝一样的权力,这就会引起朝野的不满,不能明着对抗,只好暗暗发恨。一旦顾命大臣专权者去世,皇帝和其他的大臣都会拍手称快,庆祝权力回归。原来积累下的仇恨还是要发泄的,只能发泄到顾命大臣的子孙后代身上了,有的顾命大臣的坟墓或者名节还要有重大损失。

辅政的过程中会招致皇帝的讨厌

“正统”的问题为什么会导致顾命大臣的悲惨下场?

顾命大臣虽然是名义上的臣子,却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乾纲独断”,但是始终不是皇帝。顾命大臣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力,那么其他的大臣为什么不能呢?所以其他的大臣当然会有想法和质疑,而且顾命专权者又会大规模封荫子弟门生,这又会引起其他大臣更加的愤恨。皇帝可以把自己的特权转移传递到太子身上,但是顾命大臣不可以把“临时”的特权,传递到自己的子孙身上,说到底,顾命大臣不是皇帝。皇帝拥有天然的特权“正统”,特权往下传递也不会被愤恨,顾命大臣不具有这种“正统”,所以享受完“临时”的特权之后,总会被清算。也有一种情况可以避免这种下场,就是“篡位”,比如曹操,比如司马懿,比如赵匡胤,一旦篡位成功,建立“正统”,后面自然就有维护正统地位的人。可是篡位如果不成功,还是逃不脱顾命大臣的既定命运,比如王莽,比如武则天。武则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顾命大臣”。

正统的问题是个伪命题

正统的认定问题,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人的独立性和奴隶性,但是历史的演进和后世的反思不能因此而嘲笑前朝讨逆的“忠诚臣民”,因为这是马后炮式的思维,不是理性历史者应有的态度。无论是独裁者还是企图获得正统地位的权力者都不会坐以待毙,等着被前朝的“忠诚的臣民”来讨伐,他们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正统性自我认证,也就是自身政权的合法性论证。而一旦论证成功,就会聚集大批的忠诚臣民来自觉维护专制者的统治,即使它是专制的,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如果顾命大臣没有“篡位”,而是“让位”,没办法,已经享受了独裁者的特权,就要被清算,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成功“篡位”顾命大臣们,总是身后很悲催。

所以,所谓“正统”问题,本就是个伪命题,今天皇帝姓李,正统就在李家,明天皇帝姓刘,正统就在刘家,后天皇帝又是赵家人的了,正统也只好改姓赵,可是凡是皇帝,都说自己是真命天子,难道老天爷过一段时间就换个姓氏不成?

所以,无论“皇帝”,还是“逆贼”,都不是天下正统者,老百姓过日子,不会天天关注老天爷的改姓问题。谁能给老百姓谋福祉、保平安,谁就是暂时的正统者,为什么很多老百姓愿意做奴才?其实老百姓不是要做皇帝的奴才,而是做幸福和平安的奴才,谁又不是它们的奴才呢?历史上出现的许多“愚忠”的现象,只不过是老百姓过了一段相对平稳有序的生活之后,把功劳记在了统治者身上,或者说统治者自己把功劳记在了自己身上,久而久之,骗取了一些没有厘清其中逻辑关系的“愚民”罢了。

相关内容

中国建筑兴业:上半年股东应...
中国建筑兴业(0830.HK)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财务数据...
2025-08-21 04:51:16
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
8月4日,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19岁小将刘凯45秒6...
2025-08-21 04:44:41
近三年北京延庆旅游收入年均...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原标题:延庆长城、世园、冬奥三张...
2025-08-21 04:43:00
原创 ...
中国对于丧葬有诸多的文化,最原始的丧葬依旧是土葬,但是土葬不仅要讲...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三国风云人物众多,单以蜀汉为例,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蒋琬、费祎...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孙权派吕蒙渡江杀关羽,看似很英勇,其实犯了很大的错误。在民间有一句...
2025-08-21 04:34:36
原创 ...
有人说三国最大的赢家就是司马懿,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虽然当初曹家夺...
2025-08-21 04:34:32
原创 ...
一部《鬼吹灯》让无数人认识了一个神秘而又遥远的西域古国-精绝古国。...
2025-08-21 04:34:27
原创 ...
提到巾帼英雄,首当其冲的便是花木兰。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末的这位巾帼英...
2025-08-21 04:34:07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北魏末年,孝武帝元修为摆脱权臣高欢的控制,直接跑到洛阳投靠宇文泰,此后高欢立十一岁的元善为皇帝,于是...
原创 原... 张学良是近代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而我们大多数的国人对于张学良的个人印象其实一直是有问题的,因为当...
原创 原... 孔宣,在《封神演义》中,法力高强,有“圣人之下第一人”之称,他原为商朝三山关总兵,后调到金鸡岭和姜子...
原创 渡...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央敏锐地着眼于全国解放大业,果断决定成立新的总前委,全力负责渡江作战事宜...
原创 纪... 朝鲜战争刚刚爆发时,南韩军队在对抗北方的朝鲜人民军时力不从心。李承晚政权,如坐针毡,不得已只能向联合...
原创 如...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
原创 长... 刚看完新更新的两集,太让人生气。37集题目是洛子商假传遗诏,38集是洛子商诛杀周家满门。 主要内容是...
原创 在... 前言 灭亡前的疑云:李自成为何又退?崇祯为何死守京城? 寂静的夜,风起于郊野,卷起尘埃与杂草,如潮水...
原创 面... 秦王八年(前239年),秦始皇已经21岁,按秦国制度,第二年就要举行加冠亲政的仪式。就在这时,吕不韦...
原创 八... 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带着血泪和屈辱的历史,当时的中国因为数百年的闭关锁国导致国家发展落后于时代,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