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近代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而我们大多数的国人对于张学良的个人印象其实一直是有问题的,因为当年九一八时,面对着日本关东军的入侵,少帅张学良命令自己的东北军全线后撤,进入了关内,这也直接的导致了东北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里沦入敌后,其父张作霖苦心经营的东北大地,也不复存在,而张学良也被国人的一片骂声所包围。
日本军队
而当年关于东北军为什么会不抵抗,是张学良自己的意思还是他人的意思,一直是有一些争论的,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张学良当年是知道自己的东北军是不可能打得过日本的关东军的,就算是抵抗到底的话,那也很有可能会面临一个被全部消灭的结局,而这对于张学良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在那个乱世之中,手里的军队就是自己立足于世的关键性的东西,如果军队没有了,他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青年张学良
而且,张学良更加的明白的是,就算是自己的东北军与关东军作战,但是一切损失都基本上是由自己来承担的,关内的某些人,正巴不得日军将东北军全部的消灭掉,自己少一个对手呢?所以无论有没有人对张学良下过撤退的命令,九一八之中,张学良本人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而当年面对着大家对于自己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之声,张学良选择了沉默,他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带着自己的大批的东北军奉命去了西北之地,而在多年以后,已经是一个暮年老人的张学良在回忆起那段岁月之时,对着镜头也说了一句自己的心里话:
张学良生前录像截图
张学良生前录像截图
你知道一个人忍气吞声这个事,我跟你说那很难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张学良在当年虽然是保持了沉默,但是其内心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的,但是却不能轻易地找人诉说,毕竟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在一些民族大义上,是出了很大的问题的,无论自己如何的辩解,也会面临着如潮水一般的指责。
九一八雕塑
而写到这里,笔者想对大家说一个观点: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也许在其所处之年代里,这个人做过一些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对或是错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这种角度为标准去衡量这个人的好与坏,因为很多的事情本身就是有着两面性的,作为一个历史的当事人来说,某些选择也许是当时的环境使然,眼光和角度的使然,因为历史人物并不能像我们这样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去思考一些正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很显然,张学良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不能单纯的说此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不能单纯的认为他就是民族罪人,而应该是综合其一生的功与过,才能对其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另外,笔者在这里也为大家准了一套《张学良全传》,对于想要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朋友来说,这套丛书是很值得收藏的,大家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