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溥:传奇“三杨”之一,被朱棣关入诏狱10年,辅佐大明三代皇帝
创始人
2025-06-19 06:06:52
0

明朝内阁制度起源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由于其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的,因此朱棣对皇权的重视程度高于明代任何一位皇帝,再加上朱棣喜欢御驾亲征,朝中无人监政可不行,于是朱棣更加注重在朝中培养亲信,这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内阁。

此后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机构,而明朝早期内阁成员中,最突出的人物当属仁宗、宣宗时期的“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在担任内阁大臣期间整顿吏治、安定边防,为缔造大明盛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人物,就是“三杨”之一的杨溥。

辅佐太子朱高炽

杨溥于明朝洪武年间出生,28岁时与杨荣一同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编修,此后两年多时间里,杨溥一直在翰林院从事一些杂务,从来没有得到过重用。

杨溥与杨荣的性格截然不同,杨荣心思细腻、大胆圆滑,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因此在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果断投靠到朱棣麾下,明显缺少文人该有的气节,但这却并不妨碍他成为朱棣的宠臣。

而杨溥则明显有些不识时务,朱棣即位后,杨溥虽没有像一些建文旧臣一样寻死觅活,但也没有像李景隆一般极力讨好巴结,因此相比于杨荣,杨溥升迁的速度明显比不过更会“来事”的杨荣。

直到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东宫需要招揽幕僚,杨溥才在胡俨等大臣的举荐下成为太子洗马,正式成为太子的近臣,而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太子朱高炽读书。

有一次,朱高炽在读《汉书》时,对不畏强权的张释之(汉文帝时期担任廷尉)赞赏不已,而杨溥则认为张释之敢直面汉文帝的过失,正是因为有汉文帝这样贤明的君主,于是杨溥便对朱高炽说:

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

然后杨溥又精心整理了汉文帝的事迹献给朱高炽,朱高炽收到这份“礼物”之后认为杨溥是个做实事的贤才。后来朱高炽代替父亲朱棣处理朝政,杨溥给他进献了不少良策,这让朱高炽愈发看重杨溥。

入狱十年,仍坚持读书

杨溥是得到了太子朱高炽的重用,可这也让他成为另一位皇位争夺者汉王朱高煦的眼中钉,肉中刺,作为东宫属官的杨慎自然无法避免这场储位之争。

众所周知,朱棣并不是很喜欢朱高炽这个心宽体胖的长子,反而对作战勇猛的次子朱高煦非常欣赏,不过由于朱高炽占据“嫡长子”身份,其品德贤明深受朝廷文武信服,朱棣才将其立为太子,然而朱高煦对此却颇为不服,仍旧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班师归来,结果负责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却迎驾晚了,这令朱棣震怒,认为太子这是翅膀硬了,竟敢对他不敬,而随军出征的朱高煦见此机会,也开始疯狂构陷太子,弹劾太子有不轨之心。

朱棣在盛怒之下不仅有意废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还将东宫属官一并治罪,一时间黄淮、杨溥等人皆被关入诏狱。在朱高炽太子之位即将不保时,幸得朱棣宠臣金忠出面转圜才使得朱棣怒气渐消,不再提罢黜太子之事。

朱高炽虽然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杨溥等人却并没有被放出来,朱高炽经过此事后处境更加艰难,虽曾委婉地为杨溥等人求情,但都被朱棣拒绝了,于是终永乐一朝,杨溥再也没有被放出来,在狱中整整待了十年之久。

在诏狱中,杨溥不仅没有自暴自弃 ,反而更加努力读书,据《明史》记载:

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杨溥这是什么样的猛人?身在诏狱还能静下心来读书,可见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处,其拥有的钢铁般毅力,值得后人赞扬。

入内阁,盛世余晖

朱高炽继位后,或许是感念于杨溥因为自己被关押在诏狱中10年之久,仁宗对杨溥进行了“补偿”,不仅将狱中的杨溥放出来,还特意将授予其翰林学士之职,让其掌管弘文阁,以便随时咨询国事:

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寻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可惜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便病逝了,继位的宣宗朱瞻基对杨溥倒也十分欣赏,直接将杨溥调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一同处理朝政,杨溥正式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位阁臣,也由此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杨辅政”时期。

明宣德十年,朱瞻基病逝,其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即后世称之为“叫门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上位之时,仁宗的皇后张氏尚且在世,内宫大小事务全部由其打理,而外廷事务则委托给三杨处理,因此在明英宗在位前几年,大明仍旧保持着盛世之景。

之后,这些缔造大明辉煌的能臣干吏逐渐老迈,在接下来几年中逐一陨落,三杨中最先离世的是杨荣,在归乡扫墓途中因病去世,其次是杨士奇因儿子犯法引咎辞官,不久后病逝,期间,太皇太后张氏也病逝……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朱祁镇一直都羡慕先祖的丰功伟绩,想要效仿他们,奈何在杨士奇等一众“老家伙”的压制下,他始终不能施展拳脚,等杨士奇、太皇太后张氏等人去世后,朱祁镇开始肆无忌惮起来,任用宦官来制衡内阁。

此时内阁中虽然还有杨溥在位,但他独木难支,眼看朝堂被宦官弄得乌烟瘴气却无能为力,他多次向朱祁镇提出告老归乡,却都被朱祁镇拒绝,杨溥只能被“强迫”看着自己亲身参与缔造的大明盛世开始走向下坡路。

结语

杨溥是三杨中入阁最晚的,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去世的,但与其他两人相比,杨溥心中却更加悲凉,因为他亲眼看到了大明由盛转衰的苗头,这种眼看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又有谁人能知呢?

果然在杨溥去世后,再也没人能劝说朱祁镇,结果三年后,朱祁镇就领兵亲征瓦剌,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大明精锐尽失,几代人的努力一夕之间化为灰烬,此后大明虽有中兴,却再无盛世。

(图片来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曹操与诸葛亮:错失的相遇》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这是对诸葛亮的赞誉,他是三国时期的...
原创 毛... 毛主席提名李济深当副主席,有人不服气,周总理:听他的不用长征 1949年的北京,秋意渐浓。人民政协会...
原创 毛... 一张老照片,首次相见。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唯一一张毛主席和锦旗合影的珍贵镜头和罕见画面。温馨的一幕,永...
原创 吐... 《——【·前言·】——》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吐蕃王活捉了一名唐朝的大将,眼看就要将其斩首。 而就在...
原创 揭... 在古代最强大的特务机构是出现在明朝,我们都知道锦衣卫东厂西厂,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创 唐... 唐朝的开放政策在诸多方面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方面 文化繁荣与多元融合 唐...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大事,那就是苏联解体。 没办法,苏联解体的隐患,早在斯...
原创 晚... 骆秉章出生于广东花县,虽家道中落但志向高远,历经多次科举失利后终在不惑之年考中进士,开启仕途生涯。 ...
原创 这... 标题:长平之战:赵国的哀歌与战神白起的陨落 战国烽烟,天下大争。其中,长平之战作为历史上规模宏大、...
农界第一人 国家士无双——纪念... 编者按:12月12日至14日,“千年古县瑞安行——高校文史专家走进农学家许璇故里”活动在瑞安举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