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维护寡妇形象之李清照辩诬说,李清照:姐就是改嫁过,干卿何事?
创始人
2025-06-15 04:35:06
0

都知道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改嫁过,第二任丈夫是渣男张汝舟。然而就是她这第二段短暂又备受伤害的婚姻,自宋以来却众说纷纭,竟有许多人加以否定。

众所周知,古代男尊女卑,对女子的贞节问题看得很重。尤其是理学出现后,女子从一不改、守一而终被视为美德。丈夫去世后,也不管妻子年龄大小,能不能生存,只要不二婚,就能喜提贞女、节妇、丰碑等一系列名誉嘉赏。

明清女子遭受到的种种残酷压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理学观念。然而理学源于宋代,所以常有人误会在宋代的时候,女子就受到了非常严厉的禁锢。

但事实上,理学在宋代并没有市场,不仅没有被统治者接纳,还被当做伪学禁止。是到了明清的时候,理学才大肆流行,成为女子的精神枷锁。

改嫁这种事,宋代是抱着相对宽松的态度的。那时候记载的改嫁案例也很多,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改嫁了,范仲淹对此一点意见也没有,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贞节观还是比较宽容的。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才女,出身不错,才华更是罕见,所以到了明清时,很多支持女子贞节观的学者,一方面想要认同她的才华,一方面又出于维护寡妇形象、保她之清白名声的理由,否认她改嫁之事。

明代文学家徐火勃在《徐氏笔精》中首次提出异议,觉得当时李清照已经52岁了,年龄这么大了“必无更嫁之理”。

从此以后,站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到了清代,人们更加激烈地否认它。吴衡照、谢章铤、胡薇元、陈廷焯等人都是持质疑的反方,他们否认李清照再嫁的说法,从而对诸多南宋文献进行辨伪,被称为“辩诬说”。

辩诬辩诬,就是说他们觉得李清照改嫁之事,是被别人诬陷的,那些文献全是伪作、是阴谋,是故意贬损李清照名节的。因此,他们觉得有必要为李清照平反。

写得最据理力争的,是清代思想家俞正燮,他说自己“素恶易安改嫁张汝舟之说”——最讨厌看到别人说李清照改嫁给张汝舟的说法了,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然后俞正燮条理清晰地写了文为其辩诬,认为改嫁是有人把其他的故事挪到了李清照身上,属于人为诬陷。

俞正燮的这套论调,影响很大,也得到了许多支持,后来者如陆心源等又在其基础上,不断完备辩诬之说。

在辩诬说的研究中,张汝舟也就是张飞卿。他和李清照因古董发生纠葛,先诬蔑李清照把玉壶献于北朝,李清照就反过来举报他“妄增举数”,导致张汝舟被贬官。

而后张汝舟继续作,污蔑李清照改嫁给了自己。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张汝舟编造李清照嫁给自己,是为了要毁她名声,这要建立在改嫁为世人所不齿的社会基础上。但在宋代,改嫁又不是什么罕见之事,除了恶心一下当事人,这个谣言也造不成太大的伤害。

不过没关系,反正辩诬说在清代很有市场,有非常多的学者都在为李清照“讨公道”、“雪耻”,这种说法甚至占据了主流学术地位,也一直延续到近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尽管已经开始在提倡新思想、新女性观了,但大家仍习惯性地采纳清代的看法,不愿意接受李清照改嫁之说,一直在为其辩护。胡适也认为她是因“才气纵横,颇遭一般士人之忌”。

直到50年代,黄盛璋发表《李清照事迹考》,非常强悍地对清代以来以俞正燮为代表的辩诬说进行逐条考辨、反驳,加上王仲闻等人缜密翔实的论证,这场寡妇改嫁“雪耻”运动才开始转向。

他们之间的辩论,比如说“辩诬说”代表人俞正燮认为李清照和张汝舟的离婚诉讼属于“闺房鄙论”,当时正是“南渡仓皇”的时候,怎么可能让朝廷特意来处置?

而“改嫁说”则认为,当时已经不是逃窜的时候了,且张汝舟掌管诸军审计,“妄增举数人官”是大罪,“军务最重,既经揭发,朝廷岂能置之不问”。

还有,“辩诬说”根据名门命妇和年纪大这两点,断定绝不能发生改嫁。这也很容易反驳,就是理学并未在宋代盛行,当时改嫁环境尚为轻松。

虽然辩诬说曾持续了几百年了,但如今,改嫁说在据理力争的合理反驳后,已经被学术界所认可了。

其实从史料上来说,当时就已经有许多人记载过了,而且很多还和李清照是同时代的,如胡仔、王灼、洪适等等,人不至于在李清照还在世的时候就造谣她吧?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见怪不怪的,所以就毫不避讳地记录了,要指责也是针对张汝舟,没见谁对李清照改嫁有非议。

这点上,也有人就冷静地说了,细心研究一番,就知道改嫁这事没有辩证的必要。宋人已经清楚地记录了,是同时代的人靠谱还是三四百年后的清人靠谱?

所以说,就一个改嫁的事,何以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很明显就能知道,无非是明清时期,在全社会都对妇女贞节问题以放大镜式检查、禁锢的环境下,一些学者反过来挑剔起以前的女子了,尤其是李清照这样的大才女,他们更觉得她应该是纯洁无瑕、无可挑剔的。

在他们心中,改嫁可耻,要维护寡妇形象。所以虽然他们爱李清照的才,但也不能忍受她改嫁,所以要为其进行辩诬,让李清照得以正名,重新成为一个受尊重的完美才女形象。

所以为什么宋代就有改嫁的记录,为什么当时没有人为其辩诬?因为当时并没有那么可怕的贞节观念啊!

虽然这种辩诬说到了近代,也有人可能不是单纯出于贞节的想法,而认为这是古时男子出于嫉妒心的恶意构陷。但不管怎么说,所透露出来的那种觉得再嫁就是有损她清誉的思想,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曾经,李清照冒着即使要遭受两年拘禁的风险也要以妻告夫,如此决绝的态度,如此富有勇气的自我选择,反而更能彰显出她的人格魅力。

所以,无论李清照有没有改嫁,都无损其人格、才华和秉性。

要按李清照那样的性子,在知道自己故后还要被后世的伦理观指指点点,估计会粲然一笑:姐就是改嫁过,干卿何事?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巧... 掼蛋那可是智力和策略的较量呢。在牌桌上,炸弹用得好不好常常能决定胜负。好多玩家呀,因为没把握好时机,...
原创 1... 1975年1月,蒋介石在临终之际,邀请伟人访问宝岛,想要完成多年来没有了结的心愿。 但对于老蒋的邀请...
原创 隋... 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
原创 忽... 在夺位的巨大风浪中,忽必烈凭借强大的武力成功击败了阿里不哥和联军,最终赢得了汗位的宝座。阿里不哥成为...
原创 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中央同意将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那么,由谁...
原创 刘... 前言 他们,曾是一个泥腿子、一个莽夫和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就是这三个"不起眼"的人,竟然成了东汉...
原创 战... 战国时代,绵延两百五十余年,群雄并起,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间征战不断,名将辈出,将星闪...
原创 力...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脱脱。他后人称为元朝少有的“贤相”,在执政期间,他为国...
原创 左... 左宗棠绝对想不到,他亲手打造的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福建水师,竟然会在半小时内全军覆没。 1884年8...
原创 日...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杀人偿命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对国家来说也应该是如此,自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