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实的夷陵之战:刘备只有五万人,诸葛亮当时只是边缘人物
创始人
2025-06-14 23:04:05
0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三国演义》对夷陵之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演义中刘备因关羽被杀,不听诸葛亮劝告,愤而率领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全军覆没。陆逊率领吴军追击,却被诸葛亮的八阵图吓退,蜀军之围遂解。

演义对夷陵之战的描写十分精彩,里面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让扣人心弦。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又是怎样的呢?

一、夷陵之战的起因

演义中刘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东吴杀了关羽,刘备要为弟报仇。实际上,刘备决定攻打东吴可能确有这部分原因,但把刘备这位一代枭雄想成了为了义弟就可以不惜国运开战的人,实在是小瞧了刘备,或者说主观情绪化了刘备。

真实的刘备,既不是演义中仁慈淳朴的汉家继承人,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伪君子”、“小人”。刘备一生是励志奋斗的一生,他从一无所有,到威震天下,绝不是一味靠仁慈或狡诈就可以成功的。

刘备是富有谋略的政治家,他所做的决定,都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作出的。东吴袭杀关羽,刘备当然会愤怒,但它绝不是刘备攻打东吴的根本原因。刘备不惜倾全国之力,与东吴开展,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荆州。

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情感上的打击,人才上的损失,但都可以接受,可是荆州的丢失,对蜀国和刘备来说却无异于断其臂膀,往心脏上插钉子。

荆州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诸葛亮隆中对所作的谋略核心就是荆州。对于偏安一隅的蜀国来说,荆州是他们进可攻退可守的前哨基地,有了它,魏、吴都将受到掣肘,没了它,蜀国就会成为困在西南的猛兽,空有蛮力却无法施展。

所以,荆州一定不能丢失,即便是赌国运,刘备也要一搏。至于关羽的死,则更多的是刘备对东吴开展的理由。

二、夷陵之战的情况

演义中描写刘备率军七十余万,浩浩荡荡地杀向东吴。然而实际上,刘备的大军别说七十万,连十万都没有。

刘备亲率的蜀军约三万多人,加上五奚蛮的一万多人,刘备的前军总兵力也只有五万不到。孙权写给曹丕的求救信上也写道刘备军队有四万。所以,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兵力人数大约在五万左右,即便加上后来的军队也不超过十万。

至于演义上的七十万,则只能是一种夸张的戏剧描写。想想也知道,以蜀汉当时的国力和人口,怎么可能有七十万大军。

吴国方面也没有二十万,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统领的军队人数约五万人。所以,蜀国的军队人数上并没有占据优势,只能说汉中之战的胜利让蜀军的气势上胜于吴军。

除了军队人数,演义对很多参与人物的描写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比如甘宁和黄忠,他们其实在夷陵之战前就已经去世,朱然和潘璋等人并没有战死,他们实际上是立下了战功,并于江陵之战中面对曹魏时再次出场。

陆逊没有追击也与诸葛亮的八阵图没有关系,他是因为担心曹魏会趁机攻打吴国才撤军回防,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当陆逊打败了刘备以后,魏国立刻南下攻打吴国,但由于陆逊并没有追击刘备,对魏军早有防范,所以魏军无功而返。

三、刘备出征为何没有带诸葛亮?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演义中的描写是由于诸葛亮反对刘备撕毁盟约,攻打东吴,刘备因义弟关羽被杀悲愤不已,誓要出征报仇,所以就没有让诸葛亮随从。

不过,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蜀汉的灵魂人物,是刘备最信任的人,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正掌权却是在刘备死后。

看一下刘备的发家史就知道了。夺取西川时,刘备的军事参谋主要是庞统和法正,直到李严投降刘备,诸葛亮才终于被授予执行收尾的工作。

汉中之战中,指挥整场战役的是刘备,充当前锋的是张飞和黄忠,至于诸葛亮,则坐镇大本营。

可以看出,这几场对刘备至关重要的大事件中,诸葛亮的身影都比较少,有时甚至根本就没有出现。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主要是一位负责后勤和大本营治理的角色,而非指挥军队打仗的军事参谋。

坐镇后方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其中能体现刘备对于诸葛亮的信任,但相比于庞统法正等人,诸葛亮显然是一位“边缘人物”,至于军事领域,诸葛亮基本上插不上手。

所以,当刘备决定讨伐吴国时,诸葛亮会说有法正在一定可以劝下刘备,因为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军事行动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刘备自然也不会带上他。

当然,演义中也有与史实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陆逊确实采取了火攻。刘备对待这次战役太过轻敌,曹丕看到刘备的驻军方式也确实说了:“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三国志》)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国力鼎盛的蜀国自此衰微,被迫与吴国一起对抗强大的魏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刘备也因这一战忧郁而死,诸葛亮渐渐成为蜀国的核心人物,登上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三国志》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一220年),政权的主持者曹操为了广泛延揽人才,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
原创 1... 1952年盛夏,朝鲜半岛战火纷飞。 指挥部内,彭老总神情凝重。 俯身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地形图。 窗外...
原创 赵...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移交之一,他通过一场酒宴...
原创 走... 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早期是“清流派”领袖,而后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曾长期署...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郎秋红 孟含琪: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新华走笔 最近,曾在吉林文化圈流传甚广的一部历史随笔《先生向北...
原创 他... 他是国军将领,起义后任兵团司令,后主动降为军长,最后授衔上将 蒋介石手下,陈明仁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将领...
原创 秦... 在秦末汉初的乱世中,有一位小农民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令人敬畏的存在。他的名字,如同...
原创 苏... 苏联解体,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自杀殉国,遗言:我与祖国同死 1991年8月22日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的...
原创 西... 萧何,不仅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而且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第一功臣,今天我们的话题是: 西汉的萧何,为何能被刘...
一周观展|古人丰神看辽博,汉代... 2024年即将收尾,诸多博物馆、美术馆也开启了年末重磅大展。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丰神有仪”馆藏人物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