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喝鼐公家酒,聊明朝往事 | 倘若明光宗朱常洛没有服用红丸
创始人
2025-06-10 04:03:23
0

穿越古今,钩沉历史,纵观大明进士公鼐的宦海沉浮,让人不禁联想到,倘若公鼐的学生明光宗朱常洛当年没有服用红丸,登基后励精图治,公鼐能否实现致君尧舜的远大理想?

这或许是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好比假设光绪当年没有被慈禧囚禁,戊戌变法能否改写中国近代史一样荒诞。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会留下印记,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也会留下背影,成为我们求索的动力。

蒙山鹰窝峰(摄影/庄明)

今天,我们借探寻公鼐足迹之际穿越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看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话说这一年的八月,北京城内昏天黑地,天象异常,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十天后,太子朱常洛登基;可还未满一个月,明光宗朱常洛又因暴疾驾崩;数月后,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承大统,史称天启皇帝。大明王朝一年内连换三个皇帝,朝臣们忙得焦头烂额,有人欢喜有人忧。宫廷夺权与党派争斗纠缠在一起,政治漩涡如滔天洪水,稍有不慎就有覆顶之灾。

历史的帷幔在一片血雨腥风中缓缓拉开,此时我们看到一个落寞的背影,挟裹着无限悲怆,踟蹰在阴云笼罩的桥山之下。夜幕降临,跪在朱常洛棺梓前的公鼐,似乎哭干了眼泪,陷入深深的沉思。已经62岁的他,身形消瘦,两鬓霜华,师生感情加上君臣厚意,令他悲愤交加,虽然深知朱常洛死因不明,可面对宦党罪魁的阴谋,势单力薄的他无可奈何,只能不顾寒潮风雨的侵袭,拖着病体为朱常洛修陵护葬。

大明王朝受“国本之争”影响久矣,储君不稳,必生内乱。公鼐回忆起自步入仕途以来,朝堂上遇见的种种乱象,不禁老泪纵横。皇长子朱常洛由于生母王氏出身卑微而不受父亲待见,万历一心想让自己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继承大统,遭到朝臣们的极力反对,皇帝不想放弃自己的主张,与朝臣拉锯多年,朝堂上乌烟瘴气,王朝日渐式微。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想当年,公鼐学识渊博,考中进士,入翰林编修后,逐步成为东宫讲学人选。他从未有过私心,命运却自动为他选择了站队。面对纷繁复杂的宫廷内斗和派系斗争,公鼐青年时期的报国热情遭受沉重打击,此时已然有了寄情山水的游思。在奉旨出巡江西、湖广期间,公鼐一路赋诗山川河流,考察研究历史文化,疏章直陈民间疾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公鼐入职翰林院第五年,对仕途产生了厌倦,请辞归故里养病,这是他在官第一次“引疾归”。他在《丁未壬日》诗中写道:“百年将半后,十载乞闲身。童子粘屏喜,乡邻送酒频”,描述了在家乡蒙阴过春节,全家团聚、四邻和睦的情景,字里行间透露着“无官一身轻”的愉悦。

蒙山百花峪(摄影/程先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万历四十三年(1615),公鼐起复原官赴京上任。正值山东大旱颗粒无收,行至泰山以南,他亲眼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荒野的悲惨景象,又见官府差役强征暴敛,逼得百姓卖儿鬻女。心情悲怆的他,奋笔疾书写下古体诗《夏日行岱野所见》,声泪俱下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入朝后,公鼐立即上疏为山东请赈,得“全活通省”。山东的老百姓因他而得以活命者无计其数,至今民间还有《公侍郎山东赈灾》曲目传世。

回到朝堂后,公鼐被授予东宫讲学,成为诸皇子的老师。此时的“国本之争”已落下帷幕,以万历皇帝的妥协收场,朱常洛被勉强确立为太子。但诸王争权的斗争并未结束,身为皇帝近臣的公鼐被晋升为“左庶子”,成为皇太子朱常洛的首席侍从官,同时也成为“后党”和“阉党”的眼中钉。公鼐秉性耿直,持正为公,不愿苟同,在朝堂上遇事掣肘,举步维艰。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抱病回故里。这是公鼐第二次“引疾归”。

蒙山百花峪(摄影/程先好)

直到1620年,神宗朱翊钧驾崩,身为皇太子的朱常洛筹备继位。公鼐再次奉召回京,拜国子监祭酒,任皇帝经筵讲官。光宗朱常洛亲书“理学名臣”匾额悬于公府大门,谕曰“国有大事,公卿咸就裁”,昭示文武大臣遇国事要请教公鼐。可以说,这是公鼐一生最受器重的高光时刻。

此时的公鼐已年逾花甲,当他看到自己精心培育的学生三十八岁终于荣登九五,心情大为振奋。拖着多病的身体,坚持勤于职守,兢兢业业。他在《署中晚归》一诗中描绘了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再次回京任职,顶风冒雪早出晚归的辛苦,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眷恋,也提醒自己处事要谨慎小心,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病翁。正当他老骥伏枥,只争朝夕,努力去实现当年“有怀投笔非吾事,愿学龙门策太平”的远大理想时,继位不足一个月的光宗朱常洛却因服用红丸驾崩。这样的结果让公鼐如何不痛心疾首!

公鼐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位皇帝学生。朱常洛虽生在帝王家,一辈子也没得到父亲的疼爱与赏识,万历甚至以他为耻。因长子身份被拥立为太子后,更是如履薄冰二十年。如今一朝贵为天子,未免有些得意放纵。其实光宗并非昏庸之辈,在接替皇位到正式登基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任用贤臣,罢除矿税、榷税,赏赐边防,拨乱反正,一系列革新措施正在稳步推进。朝中大臣本来就视朱常洛为国之根本,比起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这些政绩足以感动朝野,令士大夫们看到希望。

如果光宗处事能够谨慎些,不轻易接受西宫进献的八个美女;如果皇帝身边多几个贴心的谋士,身体不适找太医慢慢调理,而不是服药于外臣,年富力壮的他怎可能一夜暴毙?这是轻敌了?还是幼稚了?万事皆有成因,可惜没有如果,一切美好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留给公鼐一声叹息,留给历史一个笑话。

庆陵修好之后,公鼐并没有返回朝堂,他继续守在光宗的陵寝,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只想用余生多陪陪这位不幸的天子。他在《护葬庆陵简同事诸大夫请教》中写道:“一夜龙髯报上升,乌号影响事难凭。孤臣洒泪沾秋草,愁向千官说庆陵。”表达了自己对朱常洛死因的疑惑和悲愤。

数月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公鼐被召回晋詹事府詹事,执掌宫廷政务,诰封朝议大夫,同年九月又加封通议大夫。熹宗在晋阶诰命中写道“命纂先猷,奉扬祖考。帷幄屡陈奥义,宫墙并铸群英。两朝之左马咸推,一代之夔龙共仰”,这足以证明熹宗皇帝仍然器重公鼐。

然而这又引起“阉党”和“后党”眼热,想方设法排斥他。此时熹宗尚年少,不久,朝中大权就被宦官魏忠贤所把持,魏忠贤想方设法压制公鼐,致使公鼐上书要亲自执笔《光宗实录》的请求被否定;公鼐推荐启用李三才,廷议不决;后公鼐又被移职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远离皇帝身边。当年“愿学龙门策太平”的理想终究是无法实现了。

失去了公鼐的陪伴,熹宗这个不争气的学生彻底放飞了自我,整日不理朝政,在宫中做他最喜爱的木工手艺和油漆工艺,据《明史》记载“民间巧匠不能及。”

天启二年(1622),公鼐怀着对大明朝廷的极度失望,加之身体的原因,毅然请辞回归故里蒙阴。这次不是“引疾归”请假养病,而是彻底告老还乡,脱下朝服,做了一介布衣。

蒙山百年杏林(摄影/程先好)

天启四年(1624),熹宗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独立的想法,又想起德高望重的公鼐,遂下旨召公鼐回朝,起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待读学士,恢复其两朝实录副总裁。此时的公鼐已抱病在身,对大明朝廷更是早已心灰意冷,即上疏请辞,熹宗皇帝御批不免,令其“奉旨闲住”。

天启五年(1625),公鼐再次遭魏忠贤陷害,被以举荐李三才为罪名罢职。由此可见熹宗这个木匠皇帝确实是忠奸不辨。这一年,公鼐的妻子诰封彭淑人也病逝了,一连串的打击使公鼐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天启六年(1626),69岁的公鼐不幸在故里蒙阴病逝,明末一颗文坛巨星陨落。第二年,公鼐的学生熹宗因落水生病服用丹药驾崩,终死于阉党之手。其异母弟朱由检继位,即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不动声色铲除了阉党,理顺了朝政。

蒙山龟蒙顶(摄影/程先好)

崇祯元年(1628),崇祯皇帝为公鼐平反,追赠公鼐为礼部尚书,谥号“文介”,赐国祭全葬,崇祀乡贤,御批墓陵修神道、树华表、建世荣坊,在故里蒙阴县城建“五世进士 父子翰林”坊,封赏公鼐文学世家。

相关内容

新疆玩8天行程推荐,乌鲁木...
新疆的美,是教科书级别的“地理大满贯”。这里藏着中国最极致的风光组...
2025-07-30 08:42:03
安徽六日游必玩景点及行程分...
暑假一到,那颗渴望出游的心就按捺不住了。身边的朋友们都在讨论着暑假...
2025-07-30 08:41:59
原创 ...
章子怡最近在埃及的旅行可谓是充满了欢乐,尽管已经46岁,她依然频频...
2025-07-30 08:41:51
和家人新疆7天6晚景点推荐...
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
2025-07-30 08:41:27
清凉气候+非遗魅力!贵州丹...
盛夏时节,当全国多数地方被高温笼罩时,21℃至25℃的夏季均温让贵...
2025-07-30 08:41:01
北京旅游口碑好的旅行社,家...
暑假,那是一段充满活力与期待的时光,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来说,更是出游...
2025-07-30 08:40:57
北京旅游金牌导游联系方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家庭出游成了增进亲情、放松身心的绝佳方式。北...
2025-07-30 08:40:47
暑假到重庆4天3晚跟团游攻...
重庆,这座被誉为“山城”、“雾都”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
2025-07-30 08:40:38
追寻拼搏足迹 砥砺冰雪初心...
在如火如荼的训练备战之际,为激发运动员奋勇拼搏的昂扬斗志,厚植爱国...
2025-07-30 08:40:36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有句俗话讲:“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从人的角度来看,好人早死,而且被坏人害死,成为大家很难理解,也...
三国乱世里,他是被忽视的顶级谋... 在三国这场乱世中,提起那些顶级谋士,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神机妙算”型人物。然而还...
原创 唐...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
2024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电... 2024统编版历史七年上册电子课本新教材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
原创 “... 历史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的相似。看今日世界,我给伙伴们对照一下战国七雄,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名,美国...
原创 他... 历史一直在不肯休息地前进着,在这些岁月里,后人遗忘了一些人,但又有一些人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或许...
原创 李...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让我国的国威、军威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华儿女为保家卫...
原创 为... 若说到世界上和中国发展,中国文化魅力比较相似的国家,可能率先提到的应该都是越南,缅甸,甚至是日本,韩...
原创 刘... 文/罗元生 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原创 历... 华夏五千年历史,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王朝,有的王朝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划破天空的痕迹也消失的很快,有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