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信息我没法准确进行描述呢。比如是关于哈佛的某一事件、决策、面临的困境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明确了这些,我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的 200 字左右的描述呢。
即使面对美国最古老的学府之一,特朗普政府依然手握权力杠杆,并且正在积极动用这些手段。
特朗普政府试图阻止国际学生就读哈佛大学,这标志着联邦政府与这个美国最古老、最有影响力学府之一的对峙已急剧升级。
而这也表明,在这场较量中,年轻的一方——政府——反而掌握着主导权。
哈佛因奋起反抗而获得称赞,许多法律专家认为法律明确站在哈佛一边。但行政当局掌控着权力杠杆,并正有条不紊、富有创意地以“不留活口”的态度对哈佛展开打击。
为了切断这所大学的国际生来源(国际学生约占哈佛总人数的27%),政府动用了一个通常用来关停“野鸡大学”的冷门手段。
“我当时惊呆了,”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泰德·米切尔(Ted Mitchell)对我说,“现在越来越清楚,这届政府会用一切手段。”
目前,联邦法官已暂时叫停了这一举措,但我的同事、一直跟进此案的调查记者迈克尔·施密特(Michael Schmidt)告诉我,伤害可能已经造成。今天,他向我解释了哈佛所陷困境的严重性,以及联邦政府对这所近四百年历史学府所拥有的权力远超他的想象。
JB:你长期关注特朗普如何利用政府权力针对“政敌”。这次有何不同?
MS:这次特朗普动用权力的大胆和创造力令人瞩目,这正是最新例证。此前我们更多关注他威胁要抓捕政敌,比如莉兹·切尼(Liz Cheney)或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
将政府权力纯粹用于政治目的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我们此前的想象,甚至超过了Project 2025的设想。
今天法官暂时叫停了特朗普禁止国际学生入学的措施。这对哈佛来说是好消息吗?这事就此结束了吗?
远未结束。眼下这让国际学生可以继续在哈佛学习。但未能消除的问题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是哈佛的国际学生,你会觉得,“好吧,我秋天就上学,同时天天看联邦法院档案,看看禁令还在不在生效”?
我想对国际学生来说,这让就读哈佛的前景变得极为不确定,甚至不再有吸引力。哪怕哈佛最终赢了,学校会怎样?
即使哈佛打赢了所有官司,在特朗普政府眼中它依然是“异类”,意味着还会继续受到司法部、国土安全部等多方调查。
特朗普已经大幅削减哈佛的联邦资助。即使法官把今年所有经费都还回来,哈佛一半的科研经费都来自联邦政府。明年、后年这些钱哪里来?如果你是科研人员,会愿意待在这样一个资金前景堪忧的学校吗?
哈佛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只要继续对抗政府,就会持续遭到动用联邦权力的极端打击。
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联邦政府对哈佛这种机构其实有那么多可用手段。如果你在特朗普那里成了“异类”,他就能死死拿捏你,而哈佛正深有体会。昨天发生的,只是最新的压力点。
哈佛内部发生了什么?
哈佛高层私下已经认定,他们陷入了极其严重、几乎无解的危机。
如果你是一家律所,被行政令波及,你可以上法庭争取临时禁令,然后差不多恢复正常工作。
但哈佛远比这复杂得多。
有任何幕后努力在缓和危机吗?
据我们所知,哈佛董事会不允许学校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董事们不相信与特朗普能达成任何妥协。更何况特朗普每次对哈佛的打击都极具破坏性,怎么可能重启谈判?
(本次采访内容有删节和编辑。)
Jess Bidgood是《纽约时报》政治记者、On Politics通讯主编,专注于解读特朗普对华盛顿、美国及政治格局的影响。她以深入、清晰的视角报道重大政治时刻,擅长挖掘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生动故事,关注政治与社区生活的互动及人口结构变迁。Bidgood拥有十余年报道经验,曾在《波士顿环球报》和波士顿公共电台任职,2024年重返《纽约时报》负责大选和政治报道。她坚持新闻公正,不接受政治捐赠,不加入任何党派,严格遵守新闻职业伦理。
Michael S. Schmidt是《纽约时报》驻华盛顿的深度调查记者,长期报道政治与联邦、国会调查交汇的前沿新闻。他的报道重点揭示和解析特朗普、亨特·拜登等重大调查案细节,并多次在“The Daily”播客中解析相关内容。自2012年起,Schmidt已报道FBI、穆勒调查、特朗普两次弹劾及“1月6日国会骚乱”等事件。2018年,他因报道特朗普调查和福克斯新闻性骚扰丑闻,获两项普利策奖。他还是畅销书《Donald Trump v. the United States》作者,以及Netflix剧集《Zero Day》的执行制片人和共同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