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前景,政协委员们这么看
创始人
2025-03-10 08:05:30
0

养老机器人前景备受政协委员们关注。委员们普遍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器人将在未来养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如起居辅助、饮食提醒等,减轻家庭照顾负担。在健康监测方面,能实时检测老人身体数据,及时发现异常并预警。同时,还能陪伴老人,进行情感交流,缓解他们的孤独感。然而,也需关注其成本、技术成熟度等问题。委员们建议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推动养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受益于这一创新科技。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编者的话: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养老机器人这一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养老机器人的用途在哪?我们何时能够享受它们的服务?《标准》的制定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3位政协委员,在他们看来,2025年将是机器人走进养老场景的“应用年”,查房机器人有望得到率先应用。中国主导制定相关标准,意味着已经抢占了发展的主动权。

养老机器人用在哪?

“养老机器人”一词,实际上不算新鲜。在养老产业发达的日本和欧美,一些辅助性机器已经用于照顾老人。例如日本生产了类似电动起重机的设备,能将失能老人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但这些机器不够智能,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用背带固定老人的流程过于烦琐和辛苦;对被移动的老人来说,体验感也不舒适。

2024年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的护理机器人

2024年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的护理机器人

“在养老或生活场景,我们最需要机器人代替完成艰苦工作,降低人类的工作量,让我们活得更轻松、更幸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许多家庭常常面对的场景是将一个五六十公斤重的老人抱到轮椅上,推着他们出去晒太阳,这是一项重要且劳累的任务。打造养老机器人的意义,就是找到应对此类任务更好的解决方案。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去年国内企业已经推出了辅助老人移动的机器人,它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在老人腋下伸出两个机械臂,将老人抱到轮椅上。目前这款机器人正处在试用阶段。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着养老服务人员短缺和成本不断攀升的双重挑战,这使得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养老机器人可以在辅助行走、健康护理、家务协助、情感陪伴、紧急呼叫等方面发挥作用。

除了辅助照顾失能老人起床或提供卫生护理之外,赵晓光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查房机器人有望率先落地应用。“这是一个大众不太关注的场景,在养老或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往往需要24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机器人可以代替他们查房。”据赵晓光介绍,目前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她的团队研发的机器人样机正在养老院进行示范应用。机器人能够用 “眼睛”观察老人的面部表情,用“耳朵”感知老人的呼吸状态……通过非接触观察,机器人就能知道老人的呼吸是否均匀、心跳是否加快、睡姿是否存在问题等。

出于隐私保护,机器人视觉不会上传到网上,只在本地处理图像信息。它会形成对老人当前状态的文字描述,描述会上传到监控中心,如果发现老人例如睡觉时出现呼吸暂停或急促等情况,就立刻报警。

在赵晓光看来,一个合格的养老机器人要具备两项素质:一是聪明的大脑;二是灵巧的肢体。但它不必是“全能选手”,也不一定非要是“人形”。“养老机器人不一定用双腿来移动,可能是轮子;它的手臂不一定像人一样有27个自由度,可能像工业机械臂有6个自由度就足够了,也可能只需一只手。”

此外,赵晓光认为,养老机器人追求“全能”可能反而会带来问题,如技术复杂、成本造价高、用户体验感并不一定好。“期待养老机器人成为全能,是一个非常理想化且不现实的想法。”

赵晓光告诉记者,由于人们是在场景中使用机器人,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工作或者生活方式。就像过去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那样,流水线要适配机器人,“恐怕我们也要改变思路。”

什么时候能用上?

机器人的加速“进化”,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机器人养老时代何时到来?《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已经有多款机器人正在测试验证阶段,有望在医疗和养老机构中率先得到应用。

“从2025年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应用到养老场景。它们各式各样,包括辅助起身、上厕所或洗澡,用于情感聊天,监测身体健康……”赵晓光说,随着《标准》的推出、人们对养老事业的关注,以及机器人能力的提高,相信很快就能够见到机器人在养老场景大展身手。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的陪护机器人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的陪护机器人

不过从目前的测试来看,养老机器人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例如房门需要用手攥着把手才能打开,机器人应该如何处理?面对养老院各角落的门槛、楼梯或者防火门、安全门,机器人该如何处理?机器人夜晚查房时,如何在黑暗环境中准确识别床上的老人在什么位置,老人的状态如何?专家说,这还需要一定时间,让机器人适应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养老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情感智能、人工协作等多个复杂技术综合体,其自身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自闭环还需要技术突破,尤其是需要广覆盖的数据、充足的算力,以及人机协作和AI心理学的智能算法。主流观点认为,技术和成本是限制机器人落地应用的主要因素。在赵晓光看来,目前无论是大模型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未达到人类期待的智能程度,依然依赖深度学习、模仿人类功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这并不意味着‘弱人工智能’无法为人类服务,正如工业机器人是完全按照编写好的程序运行,但它依然可以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至于成本问题,赵晓光说,性价比是衡量机器人产品是否具有生命力以及是否被大众接受的重要指标。“因此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它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感。相信好的产品会受到欢迎。”

养老机器人在特定场景的落地应用已经近在眼前,但距离机器人走进需要的家庭,是否还比较遥远?张云泉说,我国养老机器人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完善,产业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护理型、康复型和陪伴型三类产品初具雏形。“当前政策资源更多向医疗属性强的机器人倾斜,家庭及社区场景应用面临政策‘冷热不均’的问题。”他表示,我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即约90%老年人在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因此家庭养老机器人应是政策重中之重,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

“养老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我认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5到10年是一个发展期。”许礼进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目前面临的限制包括:一是应用场景复杂多样,技术路线普适性不足;二是技术瓶颈待突破,产品性能不强,“稳定性与可靠性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养老机器人产品的应用落地”;三是安全伦理问题显现,监管框架不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物理伤害、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风险,对人身安全与隐私构成潜在威胁。拟人化特征可能引发情感依赖、责任界定、就业替代等伦理与社会问题。”

中国制定养老机器人标准有哪些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委员们都心系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他们也提出了自己建议。

张云泉建议:在算法层面,聚焦大模型支持的人机交互技术,重点是针对老年群体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基于AI心理学的情感识别能力,同时逐步确保伦理和隐私安全;在硬件层面,加大力度聚焦具身智能“存算一体”芯片、高性能末端执行器、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研发方向;支持养老机器人整机产品纳入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按规定享受首台(套)支持政策,鼓励整机快速突破。

许礼进从安全伦理角度建议:一是出台《人形机器人安全管理办法》,明确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强制规范,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估制度,并规定企业必须投保产品责任险;二是出台《人形机器人伦理规范》,明确机器人行为的道德边界,促进人机和谐共生。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涉及了多个层面,包括技术、应用、功能等。这项标准不仅规范了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还对养老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要求,比如明确规定了养老机器人需要满足老年人在健康监测、紧急情况处理、家务支持、移动辅助等方面的需求。此外还强调养老机器人要真正以老年人为中心,以人为本。

“此项标准重新定义了市场准入规则。”许礼进告诉记者,“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这种标准化还能降低跨国贸易的技术壁垒,推动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融合。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迫使其进行技术升级或转型。另一方面,技术领先的企业将受益于标准的先发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有专家表示,养老机器人领域的成功表明中国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执行者,成长为规则制定者和产业引领者。“我们制定了国际标准,那么未来国际上同行制作类似产品时,就要遵循我们的标准。接口、机器人的形态、服务的要求,都依赖于这个统一标准。”赵晓光说,标准就是在行业树立了规范。谁先树立规范,谁就抢占了主动权。同时,标准也会对世界机器人养老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首个!这家外航要买C919了 ► 文 观察者网 张菁娟 中国国产大飞机国际化发展即将迈出新步伐。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道,马...
《倍耐力传奇》轮胎主题特展登陆... 2025年9月10日,倍耐力正式宣布与澳门大赛车博物馆携手合作,推出名为《澳门大赛车博物馆X倍耐力传...
00后男子怀疑女友出轨强行拔掉...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布告,引发关注。布告显示:罪犯黄某云,男,2002年出生于湖南省...
原创 释... 在全球范围内,加沙战争一直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9月9日,以色列越境袭击卡塔尔的哈马斯头目,引发了...
原创 百... 北京香山论坛即将开幕,美国到现在一声也没吭,24小时内,中方两通电话打到美国,态度极其强硬。罕见的是...
最新!乌克兰特种部队袭击俄罗斯...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11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表声明称,9月10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特种部...
原创 全... 2025年9月9日,上海市奉贤区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围棋项目的激烈角逐。在第六...
成都地铁诬告偷拍案二审维持原判 2025年9月11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对上诉人何某某与被上诉人罗某某、曾某某及原审被告成都地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