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又出事”、“卖给美国人港口”…相似的热门词近两天已经引爆了各大短视频平台。
这个热搜,其实是源于3月4日深夜,李嘉诚家族控制的长江和记实业(长和)发布的一则公告。
内容是长和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旗下核心港口业务,包括在巴拿马运河两端的两个重要港口。交易的总企业价值达到2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57亿元)。
这似乎是一笔再正常不过的商业交易,但交易双方的身份还是过于敏感,李嘉诚不用过多介绍,贝莱德集团背后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说到这,大家似乎应该也明白了这则公告着实不那么简单。
归根结底,在全球海运日益蓬勃发展,以及美国想要重塑威望的今时今日,身为中国商人的李嘉诚居然一口气抛售这么多优质资产给美国,这难道不是背叛了祖国吗?
此外,在公告中还披露,李嘉诚这次出售了全球43个港口,老谋深算的李超人又“嗅”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要分两方面来回答。
首先在商言商,抛开李嘉诚身上复杂的身份标签,他本质上是一名追求利益的商人,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同意。
关于李嘉诚是如何发家乃至成为顶级首富的,牵扯的故事实在太多,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他有几场“经典战役”,至今仍被坊间津津乐道。比如60年代香港暴动,他抄底地产;97金融危机,他囤积现金;08年全球经济再度萎靡,他低价扫货欧洲基建。
而在“低买高卖”领域上,李嘉诚仅在1999年,以1180亿港元天价出售英国电信公司Orange,就足以让他一战封神!
回过头再来看看,李嘉诚此次出售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涵盖199个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这些都是全球物流网络的核心资源。
为何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出售这么多核心港口资产?这与李嘉诚的投资哲学强调“低买高卖”有关,即高位套现以获取最大收益。
瑞银算过一笔账,自1997年开始,李嘉诚控制的长河在全球大肆收购港口,特别是巴拿马的两处港口成为李嘉诚的“印钞机”,但当时的买入价格并不高。所以2025年的这次交易总金额达到200多亿美元,归属长和的利润将达到190亿美元。
手握近200亿美元的李嘉诚,至少在未来五年内,不必再为现金流发愁。
当然,李超人拿这笔钱绝不是放在银行吃利息,他套现的近200亿美元,将被用于越南5G基建、英国公用事业及东南亚新能源投资,亚洲业务利润占比已升至38%。
通过此次商业交易,反映出李嘉诚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预判,东南亚作为新兴市场更具潜力。
说完了商业,再来聊聊一些“敏感”的,或者说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李嘉诚为什么不把这些优质资产卖给本国企业或财团?而是拱手让给美国?
因为在这笔交易中,有两座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巴尔博亚与克里斯托瓦尔。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重要枢纽,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通道,每年承担了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
在全球海运日益蓬勃的今天,为何李嘉诚要把“下金蛋的母鸡”给卖了?而且是一口气全卖给美国?
这就牵扯到了复杂的政治压力与地缘博弈。
知情人士称,在今年一月的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这位“二进宫”的美国总统又一次提到“要把巴拿马运河拿回来”。
包括从2024年底开始,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多次声称巴拿马运河是所谓“美国重要国家资产”。
川宝可不是说说,他马上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巴拿马政府限制中国资本对运河的影响力,甚至威胁动用武力,并暗示对方若不配合将面临制裁。
那为何特朗普或者说美国会如此重视巴拿马运河?道理很简单,美国企业或财团在全球各地几乎都有贸易,大宗货物的进口与出口,必然与港口紧密联系起来。
而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亦被视为遏制中国贸易的关键节点,不仅特朗普重视这里,此前的拜登包括奥巴马同样重视。
Tik tok在美国就是前车之鉴,李嘉诚不可能不明白这些,那他不想卷入“中美博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优质的港口出售给美国财团,这样既能规避风险,也符合美国“去中国化”的战略意图。
在此背景下,李嘉诚旗下公司虽注册于开曼群岛,但被视为有中国背景,若不及时出售这些港口,肯定会成为美国重点针对对象。
若拒绝出售,可能面临资产被强制接管或法律调查的风险。
此次与李嘉诚的长和进行交易的贝莱德集团是全球最大资管公司,其收购被视为美国政府意志的延伸。
出售给贝莱德不仅能快速完成交易,还可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何况,巴拿马在美国压力下已经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并对和记港口展开审计,试图提前收回经营权。
李嘉诚选择“主动退出”以避免被动损失。
而网络上流传的“卖谁不是卖,为何不卖给中国的说法”,主要因为中资收购海外港口需通过欧美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流程漫长且不确定性大。
贝莱德作为美国财团,交易阻力更小。
值得注意的是,长和在3月4日特别强调将保留中国香港,深圳及内地港口资产。李嘉诚这样做既能享受中国市场的稳定增长(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0%以上),又避免被西方舆论指责。
属于两头都想占了……
总归而言,李嘉诚此次出售港口资产,更多是基于商业逻辑、地缘政治风险以及资产优化策略的综合考量。
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这一特定交易中,贝莱德财团的出价、全球运营能力以及重要的背后关系,可能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再说句现实点的,哪怕是像李嘉诚这样富可敌国的商人,若没有同仇敌忾的信念,那面对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要做的只有“保命”这一个选择,别掺和政治。
但从李超人最近20多年的商业运作看,跑路跑了无数次,离开了祖国,又到了美国、欧洲,还有东南亚。但到哪去,为何这个地方的环境立马就不好了?马上就得抛售资产?
引用一句网络上的热门语:这个问题,他自己也应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