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好苗子”成长为“参天树”?代表委员这样说 | 聚焦高等教育①
创始人
2025-03-07 04:02:02
0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重要体现。如何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带来了新的观察和思考。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中国教育报》报道——

让更多“好苗子”成长为“参天树”

——代表委员热议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明确“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这一重点任务。

如何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带来了新的观察和思考。

积极发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代表委员们表示,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中,尤其要关注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阵地、主力军的突出作用。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和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不过,在履职过程中,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发现,当前,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校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度有待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各主体间合作要更加通畅等。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人才的‘超级孵化器’,是科技创新的‘大本营’”。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要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加快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制约深度融合的痛点、堵点、难点,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互相促进的巨大系统效应,在实体化运行、工程化环境、实战化项目、双导师育人、有组织科研、全链条创新、多元化评价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要不断拓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聚焦复合型人才需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认为,高校应把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解决重大科学挑战,瞄准新兴方向和前沿领域,加快交叉学科建设。同时,高校应构建跨学科融通的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长周期、系统化的工程,需要链条式设计。

戴立益呼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贯通培养机制。他表示,要结合不同人才的个体特质,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培养,构建贯通一致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探索构建政府—智库—高校—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协作共同体,布局具有贯通一致性的改革试验点。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大中衔接推进科学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近年来,东北师大附中推进与大学共建研究型课程体系,陆续与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引进了多所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优质师资,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科创教育资源,形成了切实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方面,要重塑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课程体系,研究编写科学教育教材;另一方面,学科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把科学的想法变成具体的行动。此外,还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议对在岗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提升科学素养,在师范教育中加强科学教师专业培养。”邵志豪说。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学生的大脑更多样化,而不是掐尖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

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前,人工智能热度高居不下。人工智能浪潮下,代表委员们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观察支点。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看来,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的稀缺性将远超技术本身,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突破和创新引领,依赖于一批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强大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并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尤其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问题。他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计算机编程和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还要在面向真实情景、突出综合交叉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培养持久的求知、探索和创新意识。”

张荣表示:“对高等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比如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可通过设置跨学科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同时,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主探索意识,提升主动获取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文字 | 梁丹 林焕新 于珍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06日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理性追星!奥纳纳推开想与他合影... 在周三凌晨进行的世界杯非洲区预选赛第8轮比赛中,喀麦隆0-1不敌佛得角,根据《太阳报》的最新报道,比...
“戏聚榕城”2025年福州市闽... 今秋九月,闽韵流芳。9月11日至13日,“戏聚榕城”2025年福州市闽剧优秀选段(折子戏)展演活动将...
这些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在部分年轻人的世界里,一股“万...
黄子韬与徐艺洋拍婚纱照被偶遇!... 搜狐娱乐讯 10日,有网友晒出偶遇黄子韬与徐艺洋拍婚纱照的现场照!当天,黄子韬身穿黑色西装优雅帅气,...
“东北超”首秀踢成娱乐赛:开场...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9月9日,东北明星足球超级联赛在辽宁沈阳开幕,多名喜剧明星、篮球球星和前国脚参...
喜报 关注 喜报 为深入探讨海峡两岸检察理论与实务问题,近日,福建省检察官协会以“数字时代检察实务的挑...
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公安处天津站... 为做好上合天津峰会安保各项工作,北京铁路公安局天津公安处天津站派出所提前谋划、积极作为,全方位强化辖...
小麦同组拉姆出战宝马PGA锦标... 本周的宝马PGA锦标赛对麦克罗伊而言就像连续第二场主场赛事,他将重返这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球场。 这...
李昊桐出战宝马PGA锦标赛,小... 本周的宝马PGA锦标赛对麦克罗伊而言就像连续第二场主场赛事,他将重返这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球场。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