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内容我没法准确地写出为什么结婚成了一桩亏本买卖呢。比如是关于婚姻中的某些现象、经济方面的考量、情感方面的变化等等相关内容都没有,无法展开描述呢。
作者|张卓
1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了。
民政部刚发布了 2024 全国结婚登记统计: 610.6 万对。这个数字,创下了 1978 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离婚的人越来越多了。
2024年有多少人离婚呢?262万对。如果算上打官司离婚的,大概300万对。
好像这组数字都不令人意外,大家都对婚姻没兴趣了。
我有个朋友曾在社交媒体写过一段话:
「几年前幻想的 自由 是有一技傍身,不为生计发愁,可全球流动,随意恋爱。这几年幻想的 自由 是离异,小孩归前夫,妈已住进高级养老院,前夫赡养费从不拖欠,可全球流动,随意恋爱。」
现代人都不想结婚。
在东亚社会,解决「现代婚姻」与「父母催婚」的办法,就像我一个朋友说过的,如果这婚非结不可(不结父母就死不瞑目),咱们就「早点结」,因为早结早生也是早离,晚结晚生也得早离,早解脱早快乐。
我周围的离异人士反而是最自由的。结都结过了,生也生完了(最好判给对方),以后的日子天地任我行。
其实很多文章都曾以韩国为借鉴,分析过为什么韩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位列全球倒数,无外乎是经济停滞和社会压力过大。
但是最近我有个新的思考,我觉得韩国两组数字都很低的核心原因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和「韩国的儒家观念」之间产生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给了年轻人巨大的压力。尤其儒家观念在精神层面施加的压力过去很少有人讨论,这在西方社会几乎是没有的。
二战后,韩国为了尽快实现现代化,施行「先增长,后分配」的国家战略,用 50 年的时间走过西方 200 年的路,这个过程,好的地方是国家迅速发展壮大,不好的地方是韩国政府其实对家庭的支持严重不足,最大限度缩减社会福利和公共支出」。韩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 GDP 的 11% ,是同等经济状况国家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那么,这种分配不公,过去的韩国家庭为什么能心甘情愿接受呢?
核心的原因是儒家文化,韩国政府通过长期推崇儒家文化,让一个家庭认为:自己应该承担好抚养,保护,教育,管教,支持和照顾自己家庭成员的责任。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齐家」是儒家的核心枢纽,个人对家庭有很强的道德感,这点帮助韩国社会迅速发展,但走到今天,韩国年轻一代的观念已经变了,这些看着奈飞长大的人,是不接受「结婚」这件事,在经济上既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在精神上又被父辈压迫的。
2
所以即便韩国政府呼吁,不结婚不生娃已经是一场国家危机。但韩国的年轻一代依旧无动于衷。
帮韩国年轻人算一笔账。
结婚首先最终的负担是房子,在东亚传统思想里,没房子是不能结婚的。
所以同样是结婚,韩国新婚夫妇启动结婚的成本就特别高,平均要200万人民币。首尔房价更高,平均售价 12.7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700 万),是普通家庭年收入( 7040 万韩元)的 18 倍——这个数字是德国柏林的 4.8 倍。
第二大负担就是育儿+教育。儒家「惟有读书高」,导致东亚人特别卷,韩国政府呢?在公共育儿和基础教育上的支出又远远低于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
一个孩子从0岁到18岁,总教育投入中,有70%来家庭支出。三星经济研究曾测算过,在韩国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要投入378万人民币。378万人民币?如果有这笔钱,自己花,基本能财务自由了。
2024年有部韩剧叫《毕业》,我非常喜欢。故事发生在首尔知名的补习街大峙洞,大峙洞只有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一半大,但聚集了1000家补习机构。
男主角是一个年轻的教师,很有理想,他希望在补习班实践一种更具启发式的的教学方法,但遭到家长的退课,有经验的老师告诉他,要去押题,家长们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单。
男主角最后失望地喊出:「如果学习都像大峙洞的风气,世界是会崩坏的。」
第三大压力是不养老。
「养儿防老」是儒家社会的传统观念,韩国很多家庭都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件「很耻辱的事」。仅有15%的家庭接受,父母晚年独立养老。我查过韩国的一组数据,如果小家庭负担养老,每周照顾老人的时长大概是 42 小时,相当于每天 6 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家里得有一个人要全职照顾父母。
我想起我妈妈有个朋友,女儿很早就去美国了。这位阿姨退休后,和女儿商量想去美国养老,女儿热情同意,还订了机票。她和老伴下飞机后,女儿一家接上,然后直接把车开到了养老院。
她感到错愕和难过,女儿很不解:「这里条件更好,每天有人陪你照顾你,我们周末也会来看你,有什么不妥吗?」
她现在回国了,觉得这个女儿白养了,但她的女儿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多了」。
其实儒家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家庭黑洞」,吞噬了本该由国家承担的成本,在韩国,组建一个家庭负担太重了,功能太超载了,婚姻变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3
韩国创造过「汉江奇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事态的反面是,政府长期奉行「低成本治国」,间接导致韩国时下的低生育率和结婚率。再加上儒家文化的隐形压力,就像一场击鼓传花:政府把责任转移给市场,市场转移给家庭,家庭不堪重负。
年轻人不是在拒绝婚姻,而是在拒绝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替代品。
2024年还有部韩剧叫《好久不做》:一对生活在首尔的年轻夫妻,因为双双失业,付不起高昂的房贷,丈夫开出租,妻子在酒店做夜间前台,两个人好久没有性生活,婚姻一地鸡毛。
后来夫妻发现了一个商机,合谋敲诈来酒店偷情的男女。可是 ,辛辛苦苦赚的不义之财,还没来得及付房贷,就先被拿去给父亲养老,给外甥女交补习班费。
有评论说「这是什么苦到骨子里的东亚魂」。
东亚的困境好像皆如此:难怪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四个国家,东亚占了三个。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比两个人轻松,那为什么不一个人生活?
这也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理性计算后的生存策略。当教育、养老、住房都压在年轻人身上,结婚确实就是一桩「亏本买卖」。
最近,韩国政府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激励政策,直接给出真金白银。从结婚补贴(100 万韩元),怀孕津贴 200 万韩元到大学学费减免 50%…… 这些政策都是在重建「责任分配机制」。
随手查了下,韩国2024年的总和生育率确实上升了一些,从0.72 升至 0.75 ,韩国媒体称赞,这是「人口危机的短暂曙光」。
可是,韩国的生育率仍然是这个国家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如果没有办法在20年内将生育率提到1.3以上,韩国很有可能成为首个因人口崩溃而「慢性解体」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