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俄媒今日俄罗斯报道,俄军高超音速导弹将运抵古巴。算算时间,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恐怕已经“搭乘”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抵达了古巴的哈瓦那港。
根据地图显示,这个哈瓦那港,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距离仅为360多公里,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距离仅为1800多公里。
以“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速度,恐怕在美国本土防空系统做出反应前,就能抵达迈阿密,即使美国本土的防空系统起作用了,也很难拦截以高速突防为特点的高超音速导弹。
所以,对于美国来说,“锆石”一旦抵达古巴,对美国本土的威胁度,不亚于美苏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其实,已经有很多军事专家和评论员,称这次事件为“第二次古巴导弹危机”。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反应。
据美媒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声称,他不认为访问古巴的俄罗斯军舰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美国军队,面对俄罗斯军舰的威胁,反应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外交预想的那样激烈。
难道俄罗斯的“锆石”真的对美国毫无威胁吗?当然不是,实战证明,目前针对高超音速导弹仍然缺乏有效的拦截手段,换句话说,美军的淡然,其实都是装出来的。这种强装淡然,装聋作哑,是美军强撑军事威慑力的惯用手段,但这种手段,在最近几天,出了不小的问题。
最近,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舆论事件,在社交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
一开始,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方面对此也是无动于衷,装聋作哑,以彰显自身“无敌”形象。
但后来,这件事越闹越大,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方面不得不放出照片和视频,以回应质疑。这种回应质疑的行为,其实就是在亲手打破给航母塑造的“不败金身”。
让我们回到俄军舰抵达古巴这件事本身,这件事情其实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舆论事件的情况类似。
在这个时候,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有没有带“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甚至有没有带核弹,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全世界都看到的是美国政府的无动于衷和美军的装聋作哑。美国以为自己在装“高冷”,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美军忽视了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舆论事件的一个细节,那些质疑航母舰长是否在掩盖真相的声音中,有不少是美国人,这意味着,就连美国人都已经开始怀疑美军的战斗力,所以说,美军给自己塑造的“神秘高手”形象,早就已经破裂。
一旦“无敌”的形象破裂了,美军所有“高冷”的表现,就会被解读为另一种意思——美国政府害怕了。
当年,美苏冷战时期,肯尼迪政府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处理方式,就很好的展示了美国的底线和美军的强大,和肯尼迪比,拜登政府对类似危机的处理能力,近乎于幼儿园水平。
普京用这种方式,对美国援助乌克兰的行为,发出了严厉警告,但他没想到,警告变成了试探,还试出了美国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