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如何革新人际关系?
我们要如何应对数字时代人际关系迅速变化的格局?
专攻技术和人口研究的社会学家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在《关系5.0》这本书中,融合社会学、神经科学与伦理学视角,剖析数字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关系5.0》
[以]伊利亚金·奇斯列夫 著
孙涵晓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年4月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介绍,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四个重要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由基础技术的发展所引领的。第一个时期是狩猎采集社会(社会1.0),它建立在狩猎、采集、捕鱼和捡食肉类等基础技术的基础上;第二个时期是农业社会(社会2.0),它以农业科技为基础;第三个时期是工业社会(社会3.0),以蒸汽机、电力和标准化生产等创新科技为基础;第四个也是最近的一个时期是信息社会(社会4.0),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人类历史上的这些科技变革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关系。在史前时代,部落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当时的关系(关系1.0)更随意,流动性更强;在农业时代,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占据着主导地位(关系2.0);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核心家庭变得越来越重要(关系3.0);在信息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关系4.0)。
“当然,对于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哪怕是最激进的研究人员也不会认为他们在所有文化和社会中有着相同的感受,并以相似的方式与他人互动。我希望以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本书的观点,即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而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技的影响。”伊利亚金·奇斯列夫指出,现在,科技正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第五次进化。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社会5.0”一词,用来描述人类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机器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信息物理系统和纳米技术的重大突破将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时代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主要特征可以定义为,科技从控制人类环境和工作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生态系统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超级智能”社会,即社会5.0,技术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并成为独立的个体,人类或将经历一场与文明史上最大的变革同等规模的社会变革。“我认为,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它们与人类关系的融合,标志着第五种关系模式的形成。本书旨在概述这种情况发生的具体方式,并展示其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即人们以全新的方式建立和维系关系。我将这种新的关系模式称为‘关系5.0’。”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在为本书撰写的中文版序里说:“能够通过《关系5.0》的中译本与中国读者建立联系,既让我深感荣幸,又令我激动不已。中国作为世界上在科技进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在引领和塑造‘关系5.0’时代方面处于独特的位置。”他表示,本书旨在激发人们对技术剧变背景下人际关系本质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背景下提出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在机器可以模仿人类情感的时代,爱意味着什么?人类在接受技术陪伴的同时,如何保持自身的本质?最重要的是,社会应如何为这个不可避免的未来做好准备?“在本书中,我试图提供一个框架来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我首先给出历史背景,然后继续评估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新兴技术,不仅包括如何重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还包括如何重塑他们的情感联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试图预测情感和社会联系的未来,并提出有关隐私和依赖方面的伦理考量,以确保技术能提升人类的福祉。”
“从社会关系进化的角度,如何理解人与AI伴侣之间的亲密情感关系呢?《关系5.0》给出一种回答,即AI伴侣开始作为情感主体而非技术中介进入社会关系中,这使得社会关系模式正在进入关系5.0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永谋为本书撰写推荐序,他认为,“从关系的视角审视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的跃迁,这本身便是非常重要的创新。随着AI向深层急速推进,人机关系、人机关系的变化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关系5.0》对此提出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回答,值得认真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