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了一番激烈的言论,将中国推到了俄乌冲突的舆论中心。他直言不讳地称:“没有中国,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什么都不是!”这一话语不仅震惊了外交界,也让人们对中俄关系产生了更多关注。泽连斯基的这番表态与他以往较为谨慎的言辞形成鲜明对比,公开指责俄罗斯在经济和战略方面严重依赖中国,并呼吁中国对俄罗斯施加政治压力,促成战争的结束。
事实上,泽连斯基并不是第一次将矛头指向中国。今年4月,他在一次国际视频会议上曾指控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尤其是火药及军民两用物资。然而,回顾2025年初,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态度却较为温和。当时,他在基辅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乌克兰并未向中国寻求军事援助,但如果中国愿意为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乌克兰随时准备对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泽连斯基的立场发生了急剧变化。4月17日,他首次公开指责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尤其是关键的武器原材料,包括高能炸药和重要零部件。这一指控标志着乌克兰首次公开点名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引发了中国外交部的强烈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严格控制军民两用物品的出口,且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装备。
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泽连斯基的措辞更为激烈,他强调:“俄罗斯完全依赖中国的金融、能源市场和技术支持才能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他还批评中国在国际危机中的沉默,称其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分析人士认为,泽连斯基此举意在通过制造舆论压力,试图分化中俄合作,迫使中国在道义或外交层面站队西方阵营。
然而,与泽连斯基的言辞截然不同,莫斯科却传来了积极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已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大型能源合同,涉及天然气、石油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该协议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期限超过十年,标志着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的全面转向,尤其是向中国市场的倾斜。
泽连斯基的言辞激化也与乌克兰战场的严峻形势息息相关。根据最新战况统计,俄军在夏季的攻势中,占领了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苏梅州的约500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乌克兰的局部反攻效果甚微,损失了70多个村镇,战略主动权持续流失。同时,乌克兰也依赖无人机远程打击手段,对俄罗斯的炼油设施进行了精准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燃料出口量有所下降,国内汽油供应也出现了缺口。
在这种局面下,泽连斯基急需找到新的外交突破口,尤其是在西方援助减缓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反对选边站队。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激烈言辞的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抛出了一个意外提议:“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好,可以来莫斯科谈谈。”但乌克兰外长瑟比加立即回应称,这样的邀请“显然不可接受”。
在泽连斯基的言辞背后,是乌克兰日益困境的现实。随着欧美国家的援助逐渐放缓,乌克兰急需开辟新的外交路径。同时,俄中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两国双边贸易中以本币结算的比例已突破90%,有效规避了美元体系的金融风险。此外,俄罗斯还承诺向中国提供低于欧洲市场价格的天然气,并确认将向中国出口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型号。
总的来说,泽连斯基的强硬立场和外交策略的急剧转变,反映了乌克兰在战场上面临的困境和对外援助的依赖。无论言辞如何激烈,真正决定局势走向的,仍然是战场上的胜负与国际间的合作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