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直到2025年10月,依然未见和平曙光。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近日发表了一番重磅言论,直指欧洲在背后推波助澜,认为如果没有欧盟的干预,战争早就结束了。这番话一出,立即引发了欧盟内部的激烈反应。事实上,欧尔班一贯与欧盟主流意见不合,从冲突开始便与欧盟唱反调,甚至被视为欧盟内部的“孤立分子”。然而,欧尔班的言论也反映了欧洲内部日益加深的分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质疑,是否应该继续无休止地支持乌克兰。
回顾战争的起点,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军队越过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很快,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的一些地区,包括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地。这一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将欧洲拖入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陆地战争中。欧盟国家迅速团结起来,2022年3月决定首次军事援助乌克兰,包括德国提供反坦克武器,美国及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北约加强了对东欧的军事部署,但仍避免直接介入,害怕局势进一步升级。乌克兰军队在基辅附近顽强抵抗,俄罗斯于4月撤军,转向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战争进入了更加胶着的阶段,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数百万难民涌向波兰、罗马尼亚等邻国。
欧盟的援助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6月,欧盟授予乌克兰候选国地位;2023年2月,设立了欧洲和平基金,为乌克兰提供资金、弹药和士兵训练;到2024年,欧盟冻结了俄罗斯的3000亿欧元资产,用其收益继续支持乌克兰。2024年7月,北约在华盛顿峰会承诺提供更多的防空系统,并同意开始乌克兰的欧盟入盟谈判,尽管过程波折不断。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东部的攻势不断推进,多个顿涅茨克地区被俄罗斯占领,乌克兰则利用西方的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冲突愈发升级,弹药短缺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匈牙利的立场尤为突出。欧尔班政府一再强调中立,尽力避免卷入这场纷争。2022年3月,匈牙利在欧盟讨论援助乌克兰时提出反对,认为此举只会延长战争,主张通过谈判结束冲突。2022年4月,匈牙利大选后,欧尔班明确表示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表示只允许北约部队过境。虽然塞尔维亚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俄罗斯,但仍暗中向乌克兰提供弹药,并与欧盟保持一致步调;捷克一度积极捐助坦克和直升机,但2024年新总统上任后,也开始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
匈牙利不仅言辞坚决,实际行动上也多次“拖延”。例如,在2022年9月,欧盟批准新的援助计划时,匈牙利通过“一致同意”规则拖延资金拨付;在2023年2月,欧盟提出500亿欧元援助包时,匈牙利独自阻挡谈判,直到2024年2月才通过。2023年10月,欧盟想利用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来资助乌克兰时,匈牙利担心俄罗斯会对其资产采取报复措施,甚至派外交部长亲自前往莫斯科沟通。欧尔班还曾访问莫斯科,与普京讨论能源问题,并坚持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尽管欧盟希望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2024年,匈牙利继续推行“和平倡议”,提议泽连斯基与普京在布达佩斯举行会谈,但这一提议遭到俄罗斯拒绝。欧尔班的立场越来越孤立,许多欧盟国家对匈牙利的做法表示不满。2025年,欧盟计划进一步推动援助,但匈牙利却通过公投表态,反对乌克兰尽早加入欧盟,支持政府的立场。欧尔班更是明确表示,俄罗斯在冲突中的优势日益明显,西方应当认识到现实,开始推动和平谈判。
欧尔班的言论揭示了欧洲社会的痛点。许多欧洲民众开始支持匈牙利的立场,认为继续援助乌克兰只会导致更多伤亡和经济负担,且带来了对美国军工业的过度依赖。然而,也有批评声音认为匈牙利的亲俄立场帮助了俄罗斯。随着战争的持续,俄罗斯在东部的优势愈加明显,而乌克兰虽然坚持抵抗,但形势依然严峻。欧盟可能会考虑更多自愿机制,以绕过匈牙利的反对,确保援助的顺利进行。未来战争的结局依旧不明,欧洲是否能找到一条有效的和平道路,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