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猛将张飞,在当时可谓是如雷贯耳的人物。他与关羽二人更是被人尊称为“万人敌”,足以看出二人本领之高强。
除却自身本领出色之外,这张飞与关羽刘备的桃园三结义同样令人瞩目。一路走来,三人相互扶持,相互体谅,这才能够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
张飞的遇害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张飞去世后,刘备准备发号施令之时,麾下的魏延、诸葛亮、赵云等人却集体不服从刘备的号令。
要知道这刘备可是蜀汉政权的最高掌权者,那为何这些人都不愿听从他的命令呢?他们可是有什么顾忌?
张飞是在黄巾起义爆发时意外结识的刘备,在第一次见面时,他就被刘备的魅力所深深折服,从此之后便跟随刘备一起踏上了东征西讨的道路。
那个时候的刘备力量狭小,他还需要依附于其他势力。而张飞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与关羽一同保护着他。三人常常待在一起,因此感情极好。
后来三人便干脆来了一个桃园三结义,正式的结为兄弟。从此之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中,能够收获这样的兄弟情也是极不容易的。更为难得的是,不管是刘备也好,还是张飞、关羽也罢,他们都是颇有上进心之人。
不过他们的感情也经历过一次考验,那便是在刘备获得诸葛亮这位军师之后,刘备便愈发的器重诸葛亮,略微忽略了张飞、关羽二人。张飞对此感到不满,生性耿直的他便直接质问了刘备。
刘备这才解释说道:“我得到了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希望诸君不要再说什么。”就这样,张飞理解,此后不再抱怨,一如既往的辅佐在刘备身旁。
在许多次刘备遇到危险的时候,张飞都会出手营救。就拿当初曹操挥师南下之时,刘备向南方逃跑一事来说。由于数十万的百姓跟随在他身后,导致刘备的行进速度极慢。
而此时的曹操则率领着5000精锐骑兵对刘备发起了追击,刘备撤退不及,只好与曹操交战。在这一次交战中,刘备方面损失惨重,最后只带着诸葛亮、张飞等十多人逃跑。
却不想在混乱之中赵云不见了踪影,张飞主动请缨前去断后并接应赵云。只见张飞带领骑兵隔着河流与曹操对峙,曹操那边的士兵本就害怕张飞,因此无人敢上前与之交战。然后张飞便趁此机会据水断桥,阻止了曹操的步步紧逼。
这也为刘备争取了脱险的时间,纵然曹操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隔着河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在张飞等人的掩护下安全离去。
从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这张飞、关羽与刘备之间的感情极好。这也为后来关羽丧命,张飞、刘备想要为之报仇埋下了伏笔。
按照故事的原定发展情节,关羽与张飞会一直跟随在刘备身旁,护卫着他的安全。却无奈关羽竟然在麦城突围时遭到了东吴将领的伏击,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在得知关羽去世的消息之后,张飞与刘备怒不可遏,他们三人情同兄弟,怎么能够容许这样事情的出现!因此,他们将东吴作为敌人,想要对东吴政权发起战争,以孙权之首级来报关羽被害之仇。
但战争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发动的,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但此时的刘备与张飞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们听不下去旁人的劝告,一心想着如何才能替关羽报仇雪恨。
就这样,他们在仓皇之下集结了军队,想要发起对东吴政权的战争。却没想到与东吴之间的决战还没有开始,张飞自己就没了性命。
这件事情还要从张飞接到刘备的信之后说起,刘备让张飞从阆中出兵,与他在江州地区会合。张飞欣然领命,并组织军队准备前往。
却不想就在张飞正准备出兵的时候,竟然被他麾下的两位将领张达和范强所谋杀了。更加过分的是,此二人竟然还斩下了张飞的头颅,前往投奔了孙权,将张飞的部署和刘备的打算全部告诉给了东吴。
知晓张飞被谋害的消息后,刘备很是伤心,但他也只是感慨了一句:“噫!张飞死了。”
其实,刘备早就知道有这一天的,因为张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莽夫。他确实在打仗方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手,但在管理军队方面,那可就与赵云等人差远了。
张飞一生只尊敬君子,从来都看不起士兵。在日常训练中更是对士兵们拳打脚踢,只知道惩罚而不知道奖赏。时间一长,士兵们定然不满。
虽然刘备也多次相劝,但张飞都没有听进去,继续我行我素。如此一来,这张飞遭到手下将领的谋杀仿佛也不意外了。
张飞的去世也使得刘备方面更加的雪上加霜。他本就为折损了关羽这样一位大将而感到悲伤,眼看着当初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二人都已经先后离去,致使他痛苦不已。
刘备将这笔账算到了东吴主公孙权头上,将孙权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他迫切的想要发动这场战争,割下孙权的头颅,来为两位兄弟报仇。
却不想在他下令之时,他麾下的将领如赵云、谋士如诸葛亮等人,却不愿意听从他的号召。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赵云、诸葛亮等人之所以不听从刘备的号令,并不是他们对刘备有意见,也不是他们有了其他的心思。
只是他们都觉得现在的刘备不甚冷静,在接连收到关羽、张飞被害的消息后,报仇雪恨这个词就一直在他的脑子里徘徊。
早在刚刚收到关羽败走麦城的消息之后,赵云、诸葛亮等人就已经多次劝阻刘备发兵的行为了。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分析,此时发动战争都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
在接连失去麦城以及荆州的领土之后,蜀汉方面的士气大败,实力简直不如从前。若是此刻发起战争,还是为了替关羽报仇的缘故,定然会让士兵们感到疲惫不堪,从而影响军心。
基于种种,赵云与诸葛亮便多次在刘备面前相劝。只不过刘备在张飞的煽风点火之下,愈发坚定了出兵的想法。不管他们怎么劝阻,他都无动于衷。
在极短的时间内,刘备就已经集结了四万军队准备行动。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动身,就又收到了张飞被谋害的消息。
按理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们这边的部署早已被叛军告知了孙权。孙权定然也会有所准备,不管是偷袭还是正面进攻,远道而来的蜀汉方面实在难以占据上风。
诸葛亮劝说刘备道:“主公,现今实在不是良好之机,不如稍做调整,等时机适合之时再行出战。”
刘备却格外坚持自己的想法,回答道:“尔等不必再劝,我意已决,今日势必要拿孙权之头为我兄弟报仇雪恨!”
就这样,他继续集结军队。而诸葛亮等人也没有再加劝说,甚至还帮着他准备出征的事宜。
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一次错误的决定,更加错上加错的是,面对孙权这样的强敌,刘备竟然没有将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启用了马良作为自己的参谋。光是从这一点,似乎就能够为此次战争的失败找到一个合理的缘由了。
而赵云也是同样留守在成都,根本就不在此次出征的队伍之中。就连魏延这个刘备一手提拔的将领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魏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是害怕自己被调去了前线,回来之后地位不保,这才选择不跟随刘备前往。
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料想都是正确的。在刘备发动战争前期,也一度取得了一些胜利,接连攻下了一些城池。但到了后期。刘备却遭遇了节节败退。
甚至他本人也因为受伤而退守白帝城,最终在白帝城中没了性命,就是不知道那时的刘备会不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临终之前,刘备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赵云等人。由此可见,哪怕诸葛亮与赵云拒绝了他的出兵请求,他仍旧是信任他们的。
诸葛亮、赵云也没有辜负刘备对他们的信任,在他走后便忠心耿耿的辅佐在后主刘禅身旁。要知道那个时候整个蜀汉政权都陷入了一团乱麻的困境之中,这个时候他们要是别有二心,趁机拿下蜀汉也不是不可能。
但他们都没有如此,而是始终谨记刘备的嘱咐,与刘禅一同处理他留下来的那些烂摊子。
如此看来,这刘备确实不够理智。如果在当初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杀害之后,他及时的调整内部矛盾,稳住士兵的同时休养生息,暗中发展力量,与孙权继续保持联合抗曹的状态,那说不定这三国的结局还要改写呢!
而诸葛亮、赵云、魏延等人也不是故意不听从刘备的号召,相反,他们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默默的守护着刘备那来之不易的江山。由此看来,有时候言听计从也不是什么好事。
总的说来,纵然刘备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却是一位好大哥。毕竟举国之力为他二人复仇的这种举动,纵观历史也是极其少有的。
下一篇:教你如何选择手游联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