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时光过去,特朗普再次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来到白宫。这次会面没有爆发争执,也没有上演公众羞辱,更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剑拔弩张。从两人脸上的笑容来看,他们对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和平解决充满了期待。然而,特朗普对七位欧洲领导人的态度却十分冷淡,他并未为这些欧洲高层提供任何形式的礼貌。特朗普毫不掩饰自己对他们的不满,从“自以为是”到“不听劝阻”,直至他们自愿出现在白宫,他都未表现出一点热情。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他选择无视这些欧盟领导人,完全将他们冷落在一旁。此刻,欧洲政界的这些大佬终于明白,如果一开始他们能够追随中国的立场,也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这次白宫会谈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不平等的氛围。特朗普特意安排了与泽连斯基的单独会谈,显示出他对乌克兰的关注,而对欧洲的冷落在随后的扩大会上愈加明显。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试图发言时,特朗普突然转移话题,提出了悬而未决的美欧贸易协定。这一举动带有强烈的威慑意味,彰显了美国在这场议题中的主导地位。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互动也相当冷淡,在泽连斯基感谢他四次之后,特朗普仅仅冷冷反问了一句。这个铺垫最终为那场长达40分钟的电话会谈奠定了基础。在这通电话中,特朗普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欧洲领导人的议程,彻底让他们“被晾”在一旁。
欧洲代表团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他们希望能跟随泽连斯基来白宫,彰显自己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的影响力。背后的深层次忧虑则是,欧洲国家害怕美国与俄罗斯之间达成某种私下协议,从而绕开他们。特朗普的行为无疑印证了他们的担心,这40分钟的电话清晰地表明,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核心渠道并非多边论坛,而是美俄之间的双边对话。事实上,这并不是孤立事件,特朗普与普京此前已经在阿拉斯加举行过一次会谈。尽管特朗普自夸此行完美,但俄罗斯方面事后透露,普京并没有承诺立即停火。这意味着美俄之间的深度对话已经开始,而白宫这次的40分钟通话则将这一事实公之于众,并且以一种震撼的方式迫使欧洲接受这一现实。
那40分钟的沉默,折射出了欧洲在战略上长期面临的困境。为了支持乌克兰,欧洲国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代价,不仅超过1300亿欧元的援助在持续进行,还有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情报支援。但在白宫,欧洲领导人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们感到无比尴尬。德国总理朔尔茨事后形容这次访问为“受邀而来的不速之客”,这一说法准确地揭示了欧洲在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关系中的真实地位。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长期提倡“战略自主”,希望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特朗普这次的行为无情揭示了这一构想的脆弱性。当美国决定主导议程时,欧洲除了被动接受外,别无选择。
欧洲的焦虑,根源于对美国安全保障的深度依赖以及被美俄之间的“越顶外交”边缘化的恐惧。为了保持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欧洲领导人尝试集体出访,结果却恰恰暴露了他们缺乏独立行动能力的尴尬局面。这40分钟的冷落,使得欧洲不得不深刻反思,是否与一个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盟友捆绑在一起,已让他们陷入了一个“有投入无回报、有义务无权利”的战略陷阱。
在欧洲领导人回程的路上,远在东方的中国似乎证明了其立场的正确性。白宫这一幕深刻说明了为何中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不选择站队,而是主张劝和促谈。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多边框架很容易成为大国主导的舞台,一旦深度介入,便会像欧洲一样被边缘化,最终失去独立性。中国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一开始就没有向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而是保留了作为调解者的中立地位。在一些关键的原则问题上,中国也展现出了深思熟虑的策略。比如,在俄罗斯质疑泽连斯基延任合法性时,中国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坚守“对话方必须具备合法性”的原则,这样的立场无疑增加了中国作为中立调解者的公信力。
中国对“军事援助”的指控也得到了有力反驳。当被无端指责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时,中国驻联合国大使耿爽以一句冷笑回应:“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局势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一回应不仅粉碎了不实指控,也再次展示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公正立场。
与欧洲的“大投入”不同,中国采取了更为低调务实的外交手段。通过派遣李辉特使等多方外交渠道,中国与俄乌双方保持畅通的沟通。尽管这种方式看似缓慢,但在人道主义援助和其他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务实的进展。联合国也认同,中国是目前唯一能够在乌克兰冲突双方之间保持稳定沟通的国家。冯德莱恩也在非正式场合反思,认为中国的策略更具“定力”,搭建桥梁有时比直接跳进角斗场更需要智慧。
白宫的40分钟电话没有立刻带来和平,但它深刻震撼了国际关系的格局。这一幕如同放大镜,照见了传统盟友关系中的不平等与脆弱,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中“利益优先”的冷酷本质。事件过后,泽连斯基团队仅通过简短的通稿发布了消息,情绪的复杂性不言而喻。而欧洲领导人则带着对盟友关系的新认知,默默踏上归程。
这场持续的冲突提醒了世界,真正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金钱和武器的投入。与其被动参与站队,不如在混乱中保持独立判断、为对话保留空间,并为和平创造可能,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欧洲在白宫的经历,以及中国的外交策略,为那些在动荡时代寻求自己位置的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而欧洲是否能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还需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