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商场有了“父婴室”。
近日,有网民发现,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除了设置母婴室外,还设有专门的 “父婴室”。在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商场,也出现了专供带娃奶爸使用的 “父婴室”。
母婴室常见,“父婴室”却是新鲜事物。商场能够辟出专门场所设置“父婴室”,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确实,在商场等公共场所,独自带娃的奶爸大有人在,跟那些带娃的宝妈一样,奶爸们也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在必要时给孩子冲奶粉、换尿布。但很多时候,奶爸的这一需求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设置“父婴室”恰恰是对带娃奶爸需求的积极回应,值得肯定。
在传统观念里,育儿似乎是女性的专职。“带娃是妈妈的事”,成为不少人的顽固想法。长期以来,公共场所只有专供女性使用的“母婴室”,就是对这一观念的印证和投射。
但是,育儿并不是哪一方的专属,而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男女平等,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育儿职责也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商场设置“父婴室”,强调了父亲的带娃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育儿观念的纠偏,也传递出夫妻“共同育儿”理念。正因为此,“父婴室”一出现,就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同时设置“父婴室”、母婴室,细化服务,这当然好。但并非所有公共场所都有足够空间,同时开辟“父婴室”与母婴室。事实上,目前还有不少公共场所并没有提供育儿空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仍按性别区分“父婴室”母婴室,不仅不能摆脱性别对立的语境,背离了夫妻“共同育儿”的理念,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并非倡导“共同育儿”的最优解。
无论是母婴室还是“父婴室”,本质上都是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提供基本设备,方便家长与幼儿单独相处。
在商场等公共场合设置育儿空间,还是应当着眼于提高使用效率,尽快满足带娃夫妻的喂奶、换尿布等需求。
从这点说,与其新建“父婴室”,不如建设“育婴室”“亲子空间”,同时给现有“母婴室”改名并修改使用规则,不再强调性别之分。这样的育婴空间,宝妈可以用,奶爸、带娃的老人也都可以用,大家先到先得,轮流使用。只要关起门来,形成临时的独立封闭空间,就能保证互不干扰。这样的育婴空间使用效率更高,也更符合夫妻“共同育儿”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