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印度总理莫迪成为首位访问美国的外宾,并提出了与美国协调政策以联合应对中国的计划。在这个阶段,印度似乎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可以借此机会取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过程中,印度感到无比兴奋,仿佛机会的大门终于向他们敞开,让他们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中国的经济影响力。
就在特朗普与中国的贸易战如火如荼之际,印度却趁机在其与巴基斯坦的边境问题上采取了侵略行动,试图借此机会向美国示好,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此时,印度的联合舰队已经在菲律宾附近展开军事演习,明确表明其在南海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依旧在向美国展示其自身的重要性。
当特朗普开始关注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问题时,他实际上是在施压,试图逼迫印度转而购买美国石油。特朗普显然看穿了这一商业行为的本质,明白金钱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俄乌战争的背景,印度逐渐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原油出口国,并且其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甚至超过了中国,因为印度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与转手交易,从而将原油产品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欧盟,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俄罗斯向印度提供的原油折扣也颇为诱人,价格远低于市场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大饼自然难以令印度放手。考虑到历史因素,印度与苏联曾经是一种盟友关系,许多军事装备都源自于苏联,这种关系在冷战后的俄罗斯时代依然延续。可以说,俄罗斯也深知与印度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以借此来牵制中国,和美国希望印度作为对抗中国的关键角色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拜登执政时期,印度可谓风光无限。美国给予了印度许多优惠政策,激励其与中国展开对抗。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在遭受重大损失后,态度有所软化,逐渐意识到与中国对抗的代价。现在,印度认识到边境的和平稳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开始放宽中资的投资,并逐渐恢复对中国的旅游签证,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展现了莫迪在世事变迁中的智慧与灵活应对能力。
尽管美国对印度有种种压力,迫使其减少与俄罗斯的油气交易,但印度仍然因为其国内石油需求庞大不得不依赖进口。印度被视为一个贫油国家,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外汇进行石油进口,其经济与油价的波动息息相关。低油价有助于印度经济的增长,反之则会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印度与一些主要的穆斯林产油国关系紧张,使得其在寻找新石油供应来源时十分困惑。因此,莫迪在面对国际压力时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他与以色列的亲近关系也让中东国家感到不满。
马迪的经济指标如今已经成为他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如果放弃俄罗斯的石油,印度的经济基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美国对此也心存顾忌,过于逼迫印度可能会导致该国逐渐向中俄靠拢,这对于美国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事。拜登辛苦构建的印太战略,因此也可能因特朗普的施压而受到破坏。
接下来,国际局势将如何发展,将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莫迪与特朗普的博弈将如何继续上演,谁能够在这场戏中获得胜利,也成为了众人热切期待的悬念。印度未来能否把握住转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乌战争能否进入和平谈判,美俄关系能否得到缓和。在当前局势下,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前线态势相对乐观,但美国的牌面却显得不那么乐观,已经没有多少有效的手段可以施压。此时的核潜艇交流更多是一种象征性施压,而真正能被用在谈判桌上的牌则屈指可数。若印度决定顽强抵抗,美国就可能陷入一个无牌可打的困境。与此同时,重新部署中的中导也是俄罗斯施加压力的一部分,这意在传达一种信号,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并不会真正运用核武器。美国唯一能寄希望的,或许是以色列及其与俄罗斯的沟通,但到底结果如何,仍需时日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