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男子小郭通过相亲群认识了年轻貌美的小杜。见面后,小郭被深深吸引,很快答应了小杜提出的18.8万元彩礼要求。然而,就在婚礼前3天,小杜又突然加码:"婚后工资全交,花哪儿了别问!"
尽管心里不情愿,但碍于面子,小郭还是咬牙答应了。2022年10月6日,两人办了婚礼。可谁能想到,婚后仅同居7天,小杜就收拾行李回了娘家,任凭小郭怎么哀求都不肯回来。
更离谱的是,半个月后,小杜突然发消息说自己怀孕了!小郭欣喜若狂,可小杜却拒绝他陪同产检,甚至不让他上门探望。2022年11月,两人勉强领了结婚证,但2023年6月孩子出生后,小杜立刻闹离婚,还要求小郭每月支付2000元抚养费!
小郭提出亲子鉴定,小杜却一口拒绝,理由是"不想折腾孩子"。更让小郭崩溃的是,他打听到小杜曾多次和另一名男子亲密接触,甚至住院期间还有人陪她洗澡!
愤怒之下,小郭起诉要求返还18.8万彩礼,但法院仅判决退回60%(11.28万),并认定小杜存在过错,赔偿小郭3万元精神损失费。至于孩子到底是谁的?至今仍是谜。
这起事件曝光后,评论区议论纷纷:
"7天赚十几万?骗婚比打工强多了!拒绝亲子鉴定就是心虚!法院应该强制做鉴定!"
"彩礼退6成?那剩下7万多就当'同居费'?法律在鼓励骗婚?"
"法院判退60%已经算照顾男方了,毕竟确实同居过。如果真不是他的孩子,应该追究女方欺诈责任!"
从法律角度分析:法院为什么只判退60%?
1. 彩礼返还的法律依据
未登记结婚:原则上应全额返还。
已登记但共同生活时间短:酌情返还部分(本案属于这种情况)。
已生育子女:一般不退,除非证明非亲生。
本案中,两人领证但共同生活仅7天,法院认定"共同生活时间极短",故判退60%。
2. 为什么不能强制亲子鉴定?
目前法律未规定强制亲子鉴定,除非一方能提供初步证据(如出轨记录)。小杜拒绝鉴定,法院可推定不利后果(如认定非亲生),但无法直接判决。
3. 精神赔偿3万合理吗?
法院认定小杜存在过错(可能出轨),故支持精神赔偿。但3万对比18.8万彩礼,网友认为惩罚力度太低。
骗婚套路揭秘:如何避免"人财两空"?
1. 警惕"闪婚+高额彩礼"组合
部分骗婚者会快速推进婚姻,利用"面子心理"索要高额彩礼。
2. 婚前务必查清对方背景
包括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社交圈,避免被"职业婚骗"盯上。
3. 彩礼支付留证据
银行转账(备注"彩礼"),避免现金交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彩礼用途及返还条件。
4. 遭遇骗婚怎么办?
立即报警(可能涉嫌诈骗罪)。
起诉返还彩礼+精神赔偿。
争取亲子鉴定(若涉及抚养费纠纷)。
法律漏洞:为何骗婚屡禁不止?
1. 取证难
骗婚者往往不留书面证据,法院难认定"欺诈故意"。
2. 惩罚轻
即使判退彩礼,骗婚者仍能获利(如本案小杜实际"赚"了7万多)。
3. 执行难
部分骗婚者转移财产,判决后根本拿不回钱。
目前,法律对骗婚的打击主要依赖民事赔偿,但网友认为:应增设"骗婚罪",对恶意骗取彩礼者追究刑事责任。强制亲子鉴定,避免男方"喜当爹"还要付抚养费。
这起事件最让人心寒的,不是小郭损失了多少钱,而是法律对骗婚的无力感。如果连最基本的婚姻诚信都无法保障,谁还敢相信爱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此事你怎么看?法院判退60%合理吗?该不该立法强制亲子鉴定?骗婚是否该入刑?欢迎评论区聊聊!(来源:法治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