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作为夏季常见水果,汁甜味美,被很多人喜爱。近来,“荔枝 低血糖”冲上热搜,不少网友惊呼:荔枝这么甜,怎么还会导致低血糖?近日,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宋俊华表示,这是过量进食荔枝导致的“荔枝病”,即“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在空腹、大量食用未成熟荔枝的情况下易发病。荔枝虽美味,可不能贪吃哦。
宋俊华解释,所谓“荔枝病”,是指空腹时大量进食新鲜荔枝后引发的低血糖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抽搐、陷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宋俊华介绍,荔枝营养丰富,但含糖量高,以果糖、葡萄糖为主,口感清甜,是夏季消暑佳品。由于荔枝是高果糖食物,而果糖需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为机体供能。当人们短时间内进食大量荔枝时,会刺激体内降糖机制,促使胰岛素大量释放,加速血糖消耗。值得警惕的是,新鲜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荔枝,含有次甘氨酸及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这两种物质可抑制肝脏糖异生及脂肪酸氧化,从而阻断肝脏为身体供应能量的途径。在双重作用下,血糖水平会快速下降。特别是营养不良人群及儿童,因肝糖原储备少,面对荔枝带来的血糖波动,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过量进食荔枝会导致“荔枝病”,难道以后不能吃荔枝了吗?宋俊华说,不用因噎废食,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可以让我们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
优选成熟荔枝:成熟荔枝不仅口感更佳,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也相对较低。
避免空腹食用:建议餐后进食。
严格控制食用量:成人一天食用荔枝不超过10颗,儿童的食用量则应更少。营养不良者、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
如果不慎中招“荔枝病”怎么办?宋俊华提醒,吃了荔枝后,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大汗、意识模糊等症状,要迅速采取行动。若症状较轻,立即补充快升糖食物,如白砂糖、糖果、蜂蜜等,观察15分钟;若症状未缓解,则重复补充快升糖食物,并立即就医。“荔枝病”的本质是“高糖反致低血糖”的代谢陷阱,预防是关键。尤其是儿童群体,家长更应加强监督,确保孩子遵循科学食用原则,让每一口荔枝都成为夏日里安全又甜蜜的享受。(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杨雪瑶)